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脑性瘫痪(脑瘫)儿的脑瘫类型、胎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共患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脑瘫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早产脑瘫儿进行智力评测、眼科检查、语言-言语功能检查、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脑电图检测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估等,分析早产脑瘫儿共患病、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水平、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之间的关联性。 结果258例早产脑瘫儿中,痉挛型双瘫183例,占70.93%。共患病的发生以视觉障碍(48.06%)、语言-言语障碍(46.90%)和智力低下(39.92%)为主。脑瘫类型不同,共患病发生率明显不同,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也不同。其中痉挛型双瘫的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优于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及混合型脑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组早产脑瘫儿的视觉障碍、语言-言语障碍、智力低下共患病分布及粗大运动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单就痉挛型双瘫而言,胎龄不同,患儿的视觉障碍、语言-言语障碍、智力低下共患病及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分布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早产脑瘫儿的共患病发生率及粗大运动功能水平与脑瘫类型有关,而与出生胎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姿势控制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关键问题。而维持坐位对于脑瘫儿童执行手部前伸动作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因素。与正常儿童的姿势控制相比,脑瘫儿童的协同作用及动作策略表现较差,患儿有产生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但是在募集特定方向性调整的能力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目前,有关脑瘫儿童姿势控制的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应用特制座椅、倾斜和改变座椅面和角度以及各种平衡训练,而缺少对某一种特定治疗方式在脑瘫儿童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性瘫痪的家庭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宏  蒋文鑫 《现代康复》2001,5(1):108-109
目的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根据脑瘫儿童的分型及不同的发育年龄阶段、制定详细的日常护理,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从头部、躯干的控制,坐位、站立及行走的控制,双手的直辖市运动;通过家长正确娴熟的手技,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防止畸形发生,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产生。结果 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使脑瘫患儿获得部分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中自理。结论 家长正确有日常护理,功能训练及积极参与,是脑瘫患儿获得良好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运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法对6例偏大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治疗,结果6例患儿经治疗后运动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运动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吞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脑瘫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吞咽障碍调查、口运动评估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分析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脑瘫患儿的吞咽问题。结果105例脑瘫患儿中,58例(56.2%)存在吞咽障碍,其中21.9%为轻度吞咽困难,34.3%为中重度吞咽困难。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的吞咽障碍调查(Dysphagia Disorders Survey, DDS)及口运动评分不同(P<0.001)。DDS和口运动评分与GMFCS水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7和-0.504(P<0.01)。不同GMFCS分级的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不同(P<0.001),DSS分级、口运动障碍和GMFCS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0.55, r=0.27)。结论脑瘫患儿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口腔期,GMFCS水平越高,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的比例越高,程度越重,GMFCS水平Ⅳ~Ⅴ级者吞咽障碍和口运动障碍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指导家长正确掌握脑瘫患儿综合康复中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方法根据脑瘫儿童的分型及不同的发育年龄阶段,制定详细的日常护理,康复指导计划及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从头部、躯干的控制,坐位、站立及行走的控制,双手的协调运动;通过家长正确娴熟的手技,帮助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抑制异常的姿势反射活动,防止畸形发生,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产生。结果通过正确的日常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使脑瘫患儿获得部分功能康复和日常生活的自理。结论家长正确有日常护理,功能训练及积极参与,是脑瘫患儿获得良好康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学龄期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与脑瘫类型、运动功能、智力及语言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Frenchay 活动量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语言发育评定法(S-S)对全校102 名脑瘫学生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脑瘫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构音障碍,不同障碍程度在构音8 个分项的障碍表现不同。构音障碍的程度与脑瘫类型、智力水平及语言发育水平相关,与粗大运动障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运动疗法促进偏大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44-3744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运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法对6例偏大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治疗,结果6例患儿经治疗后运动指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运动疗法能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复杂躯体活动是完成高级运动技能的先决条件,躯干控制则是进行复杂躯体活动的先决条件。脑瘫患者常表现为躯干控制不良和平衡反应欠佳,准确评估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对临床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躯干控制测量量表(TCMS)适用于评估5岁及以上神经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在评估痉挛型脑瘫患者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及较高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是目前评估脑瘫患者躯干控制功能较可靠、有效、合适的测量工具。该量表与其他类型的量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与其他的功能量表联合运用,为脑瘫患者的功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 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 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M-FM-88评分提高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2例脑瘫患儿(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9.5±21.5个月;痉挛型四肢瘫11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5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2例)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评估;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析不同GMFCS等级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以及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的GMFCS等级越高,PEDI标准分越低;GMFM66与PEDI的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尺度化分之间的相关性最高(r=0.84),与社交能力尺度化分的相关系数为0.72。结论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并依据不同GMFCS分级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何凤翔  徐艳  谢文龙 《中国康复》2017,32(5):358-361
目的:观察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基于强化前馈控制的躯干训练。在治疗8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2组患儿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来评定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儿ADL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的BBS,GMFM,FMA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训练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Bobath研究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已连续六年联合举办了"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课程全部由国际著名专家、Bobath技术指导者永岛女士讲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物理疗法科继续于2017年5月1~5日举办第七期"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2016-16-00-048(国)〕。培训内容: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控制障碍和正常儿童运动发育;Bobath技术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Bobath研究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第五届"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项目编号:2014-16-00-044(国)〕,由亚洲首席Bobath技术指导者纪伊克昌先生讲授。培训内容: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控制障碍和正常儿童运动发育;Bobath技术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培训对象:从事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式:采用团队式(治疗师共同参与)、讲授与示教相结合、评价、实际操作及典型病例讨论等方式授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Bobath研究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已连续六年联合举办了"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课程全部由国际著名专家、Bobath技术指导者永岛女士讲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儿童物理疗法科继续于2017年5月1~5日举办第七期"BOBATH治疗技术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培训班〔2016-16-00-048(国)〕。培训内容:脑瘫患儿异常姿势控制障碍和正常儿童运动发育;Bobath技术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口运动评分、吞咽障碍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流涎严重程度评估量表对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脑瘫患儿及在本院健康查体的50例正常儿童进行流涎评估,同时对脑瘫患儿进行口运动评估、吞咽障碍评分(DDS)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评估,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流涎严重程度与其口运动评分、吞咽障碍评分及GMFCS分级水平的关系。 结果 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流涎症(流涎Ⅱ级~Ⅴ级)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流涎症发生率(P<0.01),脑瘫流涎严重程度分级情况如下:Ⅰ级68例,Ⅱ级8例,Ⅲ级16例,Ⅳ级8例,Ⅴ级0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其流涎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差异,痉挛型四肢瘫、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流涎程度较严重,其次是痉挛型双瘫和共济失调型患儿,偏瘫患儿无流涎发生。脑瘫患儿流涎严重程度分级与口运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764,P<0.01),而与DDS评分(r=0.772,P<0.01)及GMFCS分级(r=0.788,P<0.01)呈正相关。 结论 约1/3脑瘫患儿并发流涎症,其流涎严重程度与脑瘫类型、口运动障碍、吞咽障碍及粗大运动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粗大运动功能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现,明确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方法共有来自上海三家康复机构、年龄为18~90个月的脑瘫患儿118例参加此项研究。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不同GMFCS级别间PEDI各项分值之间的差异,分析GMFCS和GMFM各项分值与PEDI分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GMFCS级别间的PEDI分值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EDI的分值大多会随着GMFCS级别的降低而增高,其中移动能力最为低下;PEDI尺度化分与GMFC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50~0.85,P<0.001);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54~0.85,P<0.001),其中移动能力与GMFCS和GMFM各项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略高。 结论不同粗大运动功能的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粗大运动功能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越强。通过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可能可以改善脑瘫患儿的移动能力,同时还应该兼顾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手足徐动型脑瘫的运动疗效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的运动训练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采用静态姿势和动态姿势控制,头部控制能力、分离运动,平衡协调运动,肌力和肌张力改善及感觉统合等训练方法,结合指导家庭康复训练,做好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显效8例(26.7%),有效11例(36.7%),进步10例(33.3%),无效1例(3.3%)。结论正确规范的早期治疗是脑瘫功能恢复的关键,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护理是脑瘫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脑瘫)是一种持续终生的肢体残疾, 运动功能障碍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具有高度异质性, 但目前国内外的脑瘫康复指南并没有针对脑瘫分型、行走能力及年龄推荐个性化的康复干预措施。2022年6月Neurology发表了一篇法国基于循证的、可实施的脑瘫运动康复指南。该指南将文献系统评价与专家意见相结合, 针对脑瘫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运动康复干预措施提出了不同的推荐意见, 并确定了每项干预措施的优先等级。本文结合国内脑瘫康复现状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 以期为临床医生决策提供指导, 并帮助脑瘫患者及其家人根据其偏好, 与康复专业人员共同确定康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