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龚飞中  曾骥  谭伟 《四川医学》2010,31(10):1482-1484
目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氢溴酸西酞普兰与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n=35),另一组为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n=35),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差异性: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抑郁症起效较快,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但2周后HAMD减分率的改变则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合并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较单用氢溴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但2周后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可不必继续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2.
王晓倩  林勇  滕林 《安徽医学》2009,30(9):1088-1089
目的 比较认知疗法与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 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用西酞普兰与认知心理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12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西酞普兰组与认知疗法组治疗产后抑郁均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两者疗效相当.结论 认知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氟西汀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西酞普兰20~4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40mg,每日1次;疗程均为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价病情及疗效,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1%及85.7%,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多于治疗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疗效确切且人体耐受性较好的新一代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4.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永敏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08-108,22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科2003年4—9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和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而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末各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结果:西酞普兰组及阿米替林组治疗后2.4、6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闻同周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较显著,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不良反应比阿米替林少,且程度轻,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爱性,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家松  杨勇  贺爱华 《西部医学》2009,21(7):1123-1124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西酞普兰组,分别给予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与西酞普兰组显效率分别为87.0%和83.0%,两组疗效相仿。但治疗1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西酞普兰组。结论米氮平是一组起效较快、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西酞普兰组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安全性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在治疗前、中、后1、2、4、8周分别评定疗效.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5%,西酞普兰组有效率82.5%,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迅速.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即可.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对照组分别为70.6%、8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两组治疗1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8周末副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935,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较阿米替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6周双盲对照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疗效相近,但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韦红日 《吉林医学》2011,(18):3697-369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7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6例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氟西汀组36例给予氟西汀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1%和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范连梅  聂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5-1106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帕罗西丁治疗老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丁2组,各43例,共治疗8周,采用HAMD评定临床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帕罗西丁的总体临床疗效相似,副反应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与帕罗西丁治疗老年抑郁障碍均安全、有效,但西酞普兰药物交互作用少,是老年抑郁障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28例。(20~40)mg/dpo.]和阿米替林组[28例。(75~250)mg/dpo.],两组疗程各6周;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药临床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2.
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单用西酞普和西酞普兰加乌灵胶囊对老年抑郁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CCMD-3抑郁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西药组)、西酞普兰加乌灵胶囊(加中药组)治疗,疗程为6周,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加中药组不良反应较西药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绪论乌灵胶囊能提高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西酞普兰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配至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组(各31例),西酞普兰治疗剂量为10-40mg/d,1次/d,阿米替林150—300mg/d,1/d,观察期为6周,疗效评定采用HAMD,安全性评价用TESS、实验室检查及查体。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良反应发生率西普酞兰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P〈0.05)。结论两药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副反应少且轻,日服量小,服药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SIRS诊断48例,随机分成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3ml,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TNF-α、IL-6、IL-1含量,治疗后第1天明显低于治疗组,治疗后各观察点持续降低(P〈0.05,P〈0.01);血浆CRP水平治疗后第1天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SIRS患者,可降低TNF-α、IL-6、IL-1等细胞因子和CRP水平,能干预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大敌。银杏叶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有效地改善中枢神经的能量代谢,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对近年银杏叶联用抗抑郁化学药物用于改善抑郁症进行了综述,尤其是血管性抑郁方面,以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抑郁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血管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组(联用组)47例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组(单用组)43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浓度,和90例正常对照人群BDNF浓度作组间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8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8周以后联用组有效率高于单用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联用组与单用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治疗8周以后联用组和单用组血清BDNF浓度均高于治疗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治疗8周后联用组与单用组、正常对照组3组血清BDN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抑郁比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更为有效,二者均能显著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抗抑郁药物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叶联合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痛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治疗组采用银杏叶联合洛汀新治疗,疗程三个月。观察两组尿微量蛋白排出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的24小时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联用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银杏叶联合洛汀新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评分较前下降(P<0.05),其中治疗后2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较阿米替林组评分下降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第6周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阿米替林(P<0.01)。结论西酞普兰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而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抑郁症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联用组)和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单用组),疗程8周。采用HAMD、HAMA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联用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在第4、第8周末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动脉硬化叠加抑郁动物模型,为血管性抑郁症的深入研究创造条件。方法选择SD大鼠,采用维生素D3(VD3)肌肉注射(30万U/kg,连续3 d)加高脂饲料饲养9周,在此基础上给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刺激(CUMS)3周,进行动脉硬化叠加CUMS抑郁造模。检查体质量和血脂变化,用敞箱试验评价大鼠活动度和好奇心,用糖水、纯水摄入量评价大鼠快感缺乏与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血脂检查中,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敞箱实验中,垂直得分、水平得分、总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水、纯水摄入量测定实验中,糖水百分比降低,纯水摄入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3肌肉注射加高脂饲料饲养可复制动脉硬化大鼠模型,叠加CUMS,可兼具高脂血症和抑郁两方面的症状,与人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较好的相似性,是较理想的血管性抑郁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