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探讨吸烟和运动对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我们对150例离退休干部的肺功能进行了13年的追踪观察。资料与方法选自我院在1992年吉林地区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工作中接受肺功能测定的500余名健康人,当年年龄55~65岁者150名,男130名,女20名,现年龄68~78岁,平均72岁。观察时间13年(1992~2005年)。吸烟组32名,吸烟指数(每日平均吸烟支数×吸烟年数)>300。戒烟组58名,平均戒烟时间22年。不吸烟组60名,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2个组。每日坚持慢跑等有氧运动>2小时,时间超过5年者26名为运动组;不能坚持锻炼,每日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者20名,为…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病 ,并在 6个月内成功随访的病人 80例 ,均为男性 ,平均每天吸烟 2 6支( 16支~ 60支 )。平均病程 3年 ( 3周~ 32年 )。少数病人为复合性或多发性溃疡。1 2 治疗 :给予雷尼替丁 30 0mg ,每晚一次 ,半个月后减至雷尼替丁 150mg ,服满 3个月 ,对H·Py loyri阳性者加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 2 50mg ,一日四次 ,甲硝唑片 2 0 0mg一日 3次 ,联合服用 10天 ,期间一部分病人劝其戒烟 ,并事后证明已确实戒烟的34人 ,另一部分病人未劝其戒烟事后询…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市居民不同人群的吸烟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控烟措施.方法 2007年3-5月,在银川市随机抽取6个社区的920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 调杏920人,吸烟率为49.9%,其中男性吸烟占65.2%,女性占到17.8%;维修、运输和手工劳动者及服务业吸烟率较高,分别为64.7%和57.7%;学生和军人最低为30.9%;30~60岁年龄段吸烟率较高,均在50%以上;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吸烟率较高,分别为65.2%和53.5%;每天都吸烟者占63.2%;每天吸烟<10支的占53.2%,每天吸烟10~20支的占40.3%.每月吸烟支出101~200元者占42.3%;有17.2%的吸烟者正在进行戒烟,正在考虑采取戒烟行为的有22.2%,有31.4%的人没有考虑过戒烟.结论 银川市城市居民吸烟率较高,其中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建议政府制定相应控烟政策,积极开展控烟行动.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某部102名老干部吸烟与老年常见病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吸烟者老年病总发病率明显高于戒烟者和不吸烟者,说明不吸烟或戒烟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老年病的发病率,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有吸烟史者102名离职老干部(占全部老干部的39.5%)分为3组,吸烟组40例(每日吸烟超过20支,连续20年以上),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戒烟门诊就诊患者人群特征、吸烟状况、戒烟经历、依赖程度、戒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7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戒烟门诊452例就诊者的吸烟状况、依赖程度、戒断特征。结果男性397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2岁,其中以高学历、高收入、白领阶层为主要人群(占45.1%);平均吸烟时间达21年,平均每天吸烟数量20支;尼古丁依赖评分平均5.4分;84.1%(380例)尝试戒烟,戒烟期间74.1%(335例)无任何帮助,完全凭借毅力;吸烟情景中饭后吸烟居第1位,戒烟期间最难面对的问题是烟瘾发作。由报纸或传媒了解到戒烟门诊的占58.2%(263例)。结论戒烟门诊就诊者主要集中在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就诊动机主要为了健康。公共场所禁烟、吸烟危害的媒体宣传对吸烟者进入戒烟门诊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戒烟158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 2 0 0 0年 ,我科应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法对 15 8例吸烟者进行戒烟 ,疗效显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组共 15 8例 ,男 15 3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为 16岁。吸烟史长者达 5 0年 ,短者 2年 ,吸烟史在 2 5年以内者最多 ,为 12 0例 ,占 75 .91% ;吸烟量最多 80支 ,最少为 15支 ,以 2 0~ 40支为最多。1.2 对照组 15 9例 ,男 15 6例 ,女 3例 ,每日吸烟量及年龄范围均与观察组相仿。2 戒烟方法2 .1 观察组以耳穴贴压法。选取耳穴肺、胃、神门、口。病人取端坐 ,体弱者可平卧 ;以 75 %酒精棉球擦净患者双侧耳廓 ,…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吸烟及戒烟现状.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戒烟问卷调查,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吸烟及戒烟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心血管疾病吸烟者中以男性为主(100%),以患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为主(179人,97.3%).(2)开始吸烟年龄平均21.5岁,其中97.8%患者烟龄≥108,平均(35.1±13.4)a,69.6%患者吸烟量≥10支,d,平均(16.3±10.1)支,d,65.8%的患者尼古丁依赖程度很低或是低度,81.5%患者认为戒烟重要,76.1%有戒烟想法,67.4%有信心成功戒烟,50.5%认为戒烟是件困难的事情;其中127人(69%)认真戒过烟.(3)认真戒烟患者有65例(51.2%)戒烟成功,其中54例(83.1%)接受过医务人员不同程度建议戒烟劝导;62例(48.8%)复吸,只有34例(54.8%)接受过医务人员建议戒烟劝导,2组进行Х^2检验,P=0.000,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复吸原因主要因为压力、烟瘾发作及其身边有其他吸烟者.结论心血管疾病吸烟患者主要由患高血压和/或冠心病的男性患者构成;大多数患者认识到戒烟重要,有想法及认真戒烟,但由于缺乏信心及吸烟也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明显影响成功戒烟;医务人员的建议戒烟劝导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吸烟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华  段明娟 《吉林医学》2010,(30):5338-5339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吸烟现状,吸烟危害的知晓情况及医务工作者对冠心病吸烟者的影响,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戒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就诊的23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烟龄达10年以上者占91.14%,吸烟量达10支/d以上者占89.03%。92.4%的冠心病吸烟患者有过戒烟的经历,但认真戒烟并成功戒掉的仅有32例。89.87%的患者同意"吸烟有害健康"的观点,但仅有6.33%的患者了解吸烟对心脏有害。有87.34%(207/237)的冠心病吸烟患者接受过医务人员的建议和劝告,94.94%的冠心病吸烟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应提供吸烟危害健康的相关知识及戒烟知识,90.72%的冠心病吸烟患者认为医院应开设有关吸烟危害及戒烟的专题讲座。结论:应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加强医务人员吸烟危害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大对戒烟帮助方法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戒烟专题讲座,普及戒烟帮助方法,满足患者戒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丹麦Sorensen等的一项研究显示 ,戒烟 4周就可以使手术后切口的感染率降低 (AnnSurg 2 0 0 3 ,2 3 8∶1)。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前常规建议戒烟 ,以往的研究也已显示 ,戒烟可以减少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 ,但是需要戒烟多久才可产生效果尚不十分确切。Sorensen等研究了 78名 ( 4 8名吸烟和 3 0名不吸烟 )志愿者的小切口愈合情况。吸烟者在吸烟 2 0支 /日 1周后 ,一半继续吸烟 ,另一半戒烟。分别于第 1、4、8和 12周后在吸烟者身上作小切口并缝合 ,观察切口愈后情况 ,以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吸烟者切口感染率 ( 12 % )明显高于不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对不同性别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影响,为临床制定戒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接诊的男性吸烟COPD患者87例为男性组,女性吸烟COPD患者60例为女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戒烟干预,记录患者戒烟情况并进行亚组分析,记录患者入组时、戒烟干预1年时临床症状评分和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以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表示。结果男性组成功戒烟率为40%(35/87),女性组为22%(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18)。入组时,男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FEV1%Pred与女性成功戒烟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2.4±2.5)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3.1±2.2)%,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2和8.51,P<0.05);女性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1.0±1.3)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8.4±1.7)%,自身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和17.6,P<0.05)。入组时,男性未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FEV1%Pred与女性未成功戒烟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未成功戒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1.1±1.0)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4.2±3.6)%,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1和8.40,P<0.05);女性未成功戒烟者临床症状评分平均变化量为(2.0±1.4)分,FEV1%Pred平均变化量为(6.8±3.5)%,自身前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3和13.25,P<0.05)。结论成功戒烟可改善吸烟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但女性吸烟COPD患者戒烟相对困难。吸烟COPD患者的戒烟干预效果存在性别差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戒烟策略,以达到成功戒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吸咽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由护士对2010年3月~12月住院的60例围手术期吸烟患者采用交谈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患者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比值。结果 60名吸烟患者中,吸烟与健康知识测试得分平均为(15.8±4.9)分,但只有8.3%患者知道吸烟可引起手术后并发症,6.7%患者知道吸烟可降低身体的免疫力,使手术后伤口愈合迟缓。30%的患者不想戒烟,随便和比较想戒烟者占63.3%,只有6.7%的患者极想戒烟。38.3%的患者吸烟行为是偶吸,61.7%的患者是常吸。结论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控烟干预以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与戒烟对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中青年健康人群142例,分为吸烟组72例(≥5支·d-1,持续≥1年),不吸烟组70例(从不吸烟),对两组人群采集5 min心搏,由计算机自动对其进行短程HRV分析。然后不吸烟组连续吸两根同品牌香烟,分别于吸烟后即刻、20 min、1 h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吸烟组劝其戒烟,分别于开始戒烟后3天、1周、4周同样方法采集5 min心搏进行短程HRV分析。结果:(1)与不吸烟组相比,吸烟组人群VLF、LF、HF明显升高(P<0.05),SDNN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不吸烟组人群连续吸烟后HRV即刻就会发生改变,但HF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在连续吸烟后30 min VLF、LF升高更显著(P<0.05),吸烟后1 h,VLF、LF及HF与吸烟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组戒烟3天后VLF、LF、HF就开始显著下降,与戒烟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VLF、LF、HF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结论:长期吸烟者的SDNN降低,VLF、LF及HF增加,这种改变在吸烟后即刻就会出现;戒烟可以使SDNN增加,而VLF、LF及HF降低。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美国健康基金会对10个城市51723名参加者进行了血浆胆固醇测定,除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检出的高胆固醇血症.发现平均胆固醇水平随吸烟量而增加。18~60岁男性每吸一支烟增加0.33mg/dl(P<0.001),31~50岁女性每吸一支烟增加0.5mg/dl(P<0.001),而血浆胆固醇水平在戒烟者和不吸烟者相同。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为探案吸烟对中老年人肺功能的影响,本文报道70例中老年健康男性吸烟者的肺功种能以71例不吸烟的中老年健康男性作为对照进行分析。方法及结果: 根据年龄及吸烟与否分为中年吸烟组:44例。40~59岁,平均年龄51.7岁,平均吸烟指数(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3777.7支年;老年吸烟组:26例,60~67岁,平均年龄66.7岁,平均吸烟指数535.8支年;中年不吸烟组:51例,40~59岁,平均年龄48.9岁;老年不吸烟组,20例,60—74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河油田某公司4 000名职工为本次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采取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员经过培训,进行统一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危险因素判定标准:以每日吸烟至少1支,持续或累计6个月以上者为吸烟者;戒烟超过2年者为成功戒烟者.  相似文献   

16.
吸烟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Manager 4.2对近10年国内外29篇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文献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吸烟与肺癌之间关联明显(Z=12.16,P<0.000 01),合并OR值为5.75(4.34,7.62).吸烟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69.16%.每晶吸烟量1~10支/d、10~20支/d、20~40支/d和40支/d以上的合并OR值分别为1.97(1.69,2.30)、5.20(3.54,7.62)、7.46(5.22,10.67)和15.14(5.27,43.44);吸烟持续时间20年以下、20~40年和40年以上的合并OR值分别为1.25(1.01,1.53)、5.10(3.03,8.57)和10.77(7.30,15.89);吸烟总量10包年以下、10~20包年、20~40包年和40包年以上的合并OR值分别为1.73(1.01,2.96)、3.73(3.02,4.61)、5.69(3.79,8.54)和8.41(4.56,15.51);吸烟初始年龄15岁以下、15~20岁和20岁以上的合并OR值分别为13.31(7.09,24.97)、7.21(4.51,11.52)和4.74(3.47,6.47);戒烟1~10年、10~20年和20年以上的合并OR值分别为7.16(4.70,10.91)、2.12(1.16,3.86)和1.47(0.67,3.20),其中戒烟20年以上无统计学意义,尚需要增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浅吸烟(口腔吸烟)和深吸烟(肺吸烟)的合并OR值分别为3.26(1.24,8.58)和8.07(4.67,13.94).结论 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持续时间越长,吸烟总量越大,吸烟初始年龄越小,戒烟时间越短,吸烟深度越深,患肺癌的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7.
王琦君  余丹  王溢苏  陈晓佩  马翠  张敬红  王丹 《浙江医学》2018,40(11):1161-1164
目的探讨戒烟对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332例男性T2DM患者,其中不吸烟组91例、吸烟组163例及戒烟组78例,并根据戒烟时间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3组间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TOC)、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相比较,吸烟组数值最大,β-CTx与吸烟状况呈正相关(P<0.05);戒烟时间最长组的β-CTx、NTOC、P1NP及ALP数值最小,且戒烟时间与β-CTx、NTOC、P1NP及ALP呈负相关(均P<0.05);年龄<60岁患者中,戒烟组与吸烟组相比,β-CTx、NTOC、P1NP及ALP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T2DM男性的骨吸收指标β-CTx和骨形成指标NTOC、P1NP及ALP增高,β-CTx增高更为明显,在非老年的男性T2DM患者中,戒烟后这种影响是可逆的,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骨代谢指标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戒烟门诊就诊284例,男性273例(96.1%),女性11例(3.9%),平均49岁,平均每日吸烟量24支,平均吸烟时间26年,呼mc0体积分数平均倩为16×10-6.尼古丁依赖评分平均值5分。戒炯重要性得分8.5,信心得分6.7,准备好戒烟的得分为7.6。门诊患者1个月戒断率66.1%,3个月50.9%。说明戒烟门诊患者吸烟依赖程度偏高,吸炯时间较长,有戒烟认识,但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戒烟干预(戒烟组),另外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于就诊和随访满1年时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检测肺功能FEV1。结果:随访满1年时,戒烟组临床症状评分较初始时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满1年时(P<0.01)。随访满1年时,戒烟组肺功能FEV1的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戒烟可明显改善吸烟COPD患者临床症状,并延缓其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术前戒烟对患者临床指标及住院费用的影响。 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冠脉造影患者的住院资料,并按冠脉造影术前是否吸烟及戒烟分为非吸烟组127例(30.7%)、吸烟组110例(26.6%)和戒烟组177例(42.8%),比较3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随访此后4年内心内科总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 结果 戒烟组的Gensini积分(P=0.012)和入院NT-proBNP(P=0.007)低于吸烟组;吸烟组的尿酸高于非吸烟组(P=0.001);戒烟组的non-HDL低于非吸烟组(P=0.013)和吸烟组(P=0.040)。Gensini积分、NT-proBNP、尿酸和non-HDL是病情进展和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提示吸烟组患者存在相对较高的心血管风险,而戒烟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所降低。戒烟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吸烟组。 结论 戒烟可通过降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