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88例诊断为喉源性咳嗽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44例、对照组44例。试验组单纯使用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枸橼酸喷托维林片治疗,两组均用药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咽痒、咳嗽、咽干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复发率比较,试验组复发率为11.4%,对照组复发率为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喉源性咳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小柴胡合润肺止咳汤治疗是一种理想的给药方法,其能够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呼吸道阻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喉源性咳嗽的患者全部用桑杏汤合桔梗汤加减(桑叶、杏仁、川贝母、沙参、桔梗、甘草、蝉衣、射干、百部、牛蒡子等)治疗。结果:治愈52全歼 ,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结论:桑杏汤合桔梗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宣桂琪教授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的学术观点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宣桂琪教授临诊,记录相关医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并总结宣老诊治小儿喉源性咳嗽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例举验案予以佐证。[结果]宣桂琪教授认为小儿喉源性咳嗽的发病离不开外风,且患儿多有肺肾阴虚、心肝火旺的体质基础,发病多表里同病,寒热虚实错杂;治疗宜表里同治,寒热并用,并自拟喉咳汤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宣桂琪教授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在临床上行之有效,自拟喉咳汤治疗小儿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喉源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对喉源性咳嗽病因、病机、治法、辨证分型及治疗具有较为丰富的认识,临床治疗方式具有多样性,疗效确切。为深入系统的认识喉源性咳嗽,该文对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对照组60例予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治疗以观察两种方法治疗的疗效。结果: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组60例,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35、22、3例;复方硼砂溶液含漱治疗对照组60例中分别为14、28、18例;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喉源性咳嗽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6.
咽喉源性咳嗽多为感冒、流感、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引发,以咽喉瘙痒、干咳少痰、常有清嗓动作为其临床特征。本人运用清咽利喉搜风之品,治疗咽喉源性咳嗽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正>喉源性咳嗽是1987年由中医耳鼻咽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首先正式提出,主要表现为咳嗽位于咽喉部,咽喉痒则咳,呈阵发性,遇冷热、刺激性气味则症状加重[1]。止嗽散载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具有宣散风寒,止嗽化痰的功效,是临床治疗咳嗽的名方。本文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风寒犯肺型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4月—2014年4月我中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笔者门诊的127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6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患者在胃脘疼痛、上腹饱胀缓解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金丸合小柴胡汤加减结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喉源性咳嗽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中药止嗽散加减(治疗组56例)和西药头孢拉定加咳特灵(对照组53例)治疗两组,疗程为7d。比较两组药物对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外)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7.1%(4/56),对照组为30.2%(16/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 止嗽散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药疗法;止嗽散加减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喉源性咳嗽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源性咳嗽是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综合叙述近10年来各医家辨证治疗喉源性咳嗽的心得和体会,对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也有相关认识,并阐明临床用药时需结合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相关理论.辨证施治,做到因时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1.
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其药味少,配伍精,用于治疗气血两虚证,其效果已被临床证实。宋绍亮教授认为,风湿病多由脏腑内蕴湿热毒邪,每易耗伤气血,正气损伤复不能驱邪外出,临床常用当归补血汤以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12.
泽漆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痰饮咳喘的效方。然因其原文简短,致长期未得以足够重视。通过分析痰饮所致咳喘的机理与临证表现,泽漆汤证的病机、药物组成及功效特点并结合临床实践,揭示该方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用价值。认为泽漆汤与十枣汤、控涎丹皆可泄水祛痰,然泽漆汤化痰逐水,通阳消饮,降逆止咳,祛邪为主,扶正为辅,适宜于痰饮伏肺或饮停胸胁所致咳喘者。   相似文献   

13.
张鑫  曾益玮  王瑞瑞  高建忠 《中医学报》2020,35(7):1453-1456
温胆汤的功用虽以中焦脾胃为基础,但不拘于中焦,可调畅三焦治疗全身性病症,常与调畅一身气血的血府逐瘀汤,调和阴阳表里三焦的柴桂龙牡汤,治六郁的越鞠丸等方合用。临床中"郁"往往不是单一的,如痰郁合血瘀、痰郁合气滞、痰郁合食积等。高建忠老师治疗上重视通郁,调畅三焦,常以通郁祛邪为先,在用温胆汤理气化痰以通痰郁的基础上,常合用青皮、香附、柴胡、郁金、枳实、合欢花、甘松等解郁之品。同时,立足中焦脾胃,治病求本,注重对后天之本的顾护,不仅是补脾,更多是运脾。温胆汤为立足脾胃,侧重祛邪通郁的方子,不仅可通过理气化痰解肝胆之郁,亦可通过降胃气、补脾气促进中焦气机恢复,从而达到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时毓民教授分期辨治儿童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本病病机为肺脾不足,外感风热湿毒,为本虚标实,治疗重视标本兼顾、分期施治.出疹期(感染期)以祛邪治标为主,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佐以扶正,采用内服外洗,内外兼治直达病所;疹退期(缓解期)以补虚治本为要,以健脾益气祛湿、补肺调气和营、滋阴养血活血为主要治法,辅以疏风解...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评话     
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12):1565-1567,1586
目的:探讨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异同及其交叉证候的辨证治疗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3条、第25条和第27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有异有同,并有二者的交叉证候需仔细辨证①第23条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是伤寒表实证的卫闭与中风表虚证的营泄两者混合而成。营阴外泄但不能出于皮表,卫气内闭但不能到肌里,卫闭和营泄僵持在肌外皮里,就出现了面红和身痒的典型症状。治疗时麻黄汤、桂枝汤同用,通过小汗出使外泄的营阴复归于脉内,闭阻的卫气敷布与体表,从而达到双管齐下,一举两得的治疗效果。②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祛,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荡漾、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③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去,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激荡、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④太阳伤寒表实证和太阳中风表虚证两者,一个是卫气闭合太过,重点在卫气;一个是营阴疏泄太过,重点在营阴,一个无汗,一个汗出,看似截然不同,其实随着病情的迁延,两者有时会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所以在治疗时就不能拘泥于"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的常规。结论: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及二者的交叉证候需要"平脉辨证",随证而施,辨证论治,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16.
独活寄生汤出自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该方邪正兼顾,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近年来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通过对独活寄生汤对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研究及临床研究,发现该方在治疗KOA上也有明显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是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名方,主要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导致胃肠不和的病症,本方又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化裁治疗慢性胃炎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出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在方证病机、功效及制方上类近,以致二方的临床应用易为混淆。基于方证相关的学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从方证病因病机、治疗立法、制方几个维度对两方的异同进行辨析。结果发现,二方证病机均涉寒热夹杂,中虚胃逆,但在寒热所聚部位、中虚程度及气机升降悖逆机制上有所不同;二方治法均涉及寒热并调、补虚降逆,但在调理部位、补中强度及和中降逆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二方组成均涉及半夏、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但半夏泻心汤以半夏为君,配伍黄芩,人参用量较大;黄连汤以黄连为君,且用量较大,配伍桂枝;前方去滓再煎以和合药性而助和中之用,后方仅煎一次且小量频服,取药之清气而助分消上下寒热。  相似文献   

19.
三因司天方为陈无择所创制,以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制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10首,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6首,计16方。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临床表现取自《素问·气交变大论》,依据《内经》五(性)味理论制方;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临床表现取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制方则是在《内经》五味胜复理论的基础上,依据《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治则而设。三因司天方具有明显的的针对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历版教材均认为当归补血汤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而将其作为补血方剂的代表,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该方的功效入手,探讨"血为气之母"的理论,结合当归补血汤的源流、衍化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提出当归补血汤补血可,补气亦可,血虚、气虚皆可应用,不必拘于补血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