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1997年以来在显微镜下全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8例 ,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中女性 5例 ,男性 2例 ,年龄 32~ 60岁 ,病史 1年至 7年。 1年 7例 ,7年 1例。临床表现及体征 :8例均以眼部疾病就诊 ,双眼失明 1例 ,右眼失明及左眼颞侧偏盲 6例 ,其中 1例行右眼白内障手术 ,术后视力无好转。双眼颞侧偏盲 2例 ,8例均无内分泌障碍。辅助检查 :6例蝶鞍平片检查 ,蝶鞍扩大 3例 ,前床突破坏 1例 ,脑血管造影 1例 ,发现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拉长、外移 ,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弧形抬高。变细 ,动脉晚期鞍上可见肿瘤染…  相似文献   

2.
我院在1980年曾收治1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经手术切除并行颅骨一期成形术,报告如下: 患者,女,25岁。头痛视物模糊,局灶性癫痫发作二年,右额顶部发现2cm直径肿物隆起,渐增大。左侧肢体麻木、运动不灵活一年,1980年5月3日因头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入院。 检查:神志清楚,表现欣快。右额顶中线处有10×6×2.5cm骨性隆起,两眼球外凸,双眼底水肿,右眼外展露白,左侧鼻唇沟浅,左上下肢肌力Ⅲ—Ⅳ°,伴有感觉减退。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Babinski氏征( )。头颅平片示:右额顶中线处有10×8cm范围的颅板增厚,伴有大片放射状骨针样改变。颈动脉造影示,右额顶矢状窦旁有一巨大雪团样病理血管影大脑前动脉呈大弧形向对侧移位。中动脉侧裂段明显下移(见图1—2)。前、中动脉均有增粗血管供养肿瘤。颈外动脉明显增粗。Rolondio氏静脉位于瘤体后上缘,上矢状窦造影前1/3闭塞,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性,42岁.因视物模糊6个月,加重伴头痛5天就诊.查体:表情冷漠,双侧肢体肌力差,腱反射减低,余无明显异常.MRI平扫:双侧额部大脑镰内见一巨大实性肿块约8.5 cmx6.2 cm x7.0 cm,肿块基底部位于大脑镰,跨越中线,向上方生长侵犯上矢状窦,向两侧生长侵犯邻近脑实质,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11):650-651
颅底脑膜瘤解剖关系较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全切率较低。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全切率达86-3%,死亡率3-4%。通过几年的手术体会,颅底脑膜瘤可以全切达到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3岁,病程1月~2a。分布在蝶骨嵴10例,鞍结节12例,嗅沟7例,斜坡4例,桥小脑角2例,枕大孔区1例。手术全切31例,大部切除5例,蝶骨嵴内侧2例(侵犯海绵窦),鞍结节1例,斜坡2例。死亡1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用激光显微手术全切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侧脑室内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应以肿瘤位置、形状、大小以及肿瘤血循环丰富与否为准;尽力避开功能区,以既能切除肿瘤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为主要原则。提出了用不同功率激光的手术程序和手术方法。激光显微手术可在较小的术野下精细准确地切割、汽化肿瘤,明显提高手术疗效,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窦玉明  郑广文 《人民军医》1997,40(6):320-321
起源于小脑幕,同时向幕上、幕下两侧生长的骑跨型小脑幕脑膜瘤,与静脉窦、脑干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现报告6例并对手术方法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例均为女性;年龄31~60岁;病程6个月~8年。病理分型:纤维细胞型1例,纤维母细胞型3例,内皮细胞型2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6例均以慢性头痛起病,均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体征。其中有上机受限、肢体轻瘫、偏盲,第'、W对颅神经受损及强迫头位各1例。l·3CT扫描普通扫描可见幕上下相连续、边界清楚、密度较脑组织稍高的团块状影,注射对比剂后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例大型(7例)和巨大型(4例)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本组达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2例。Ⅰ级切除随访7例,Ⅱ级切除随访2例,均无复发,Ⅲ级切除2例,分别于术后5年、1年复发,2次手术达Ⅰ级切除,其中最大肿瘤体积10 cm×10 cm×8 cm,瘤体湿重520 g,达到Ⅰ级;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技术及并发疾病的控制,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可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  相似文献   

8.
脑室脑膜瘤很少见,巨大钙化的脑室脑膜瘤更罕见,现遇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性,4岁。恶心、呕吐,现呈昏迷状态3h。MR检查表现:右侧颞顶枕部见囊实性异常信号影,囊性部分与右侧脑室三角区连接紧密,但未见交通,实性部分中央见坏死,T1为等及稍低信号,T2为稍高信号,异常信号整体大小约10cm×5.5cm×8.8cm,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有中等程度不规则环形强化现象,病灶周围轻度水肿。中线结构左移1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对我院2001-01~2009-12期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患者肿瘤部位分类统计中,局限于幕下较多(占41.29%),全麻后,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入路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14例,乙状窦后入路10例,枕部幕上入路1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颞下入路2例.39例中全切32例(82.05%),次全切7例(17.95%).临床症状治愈或缓解共36例,占92.31%,随访3个月~4年,38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行再次手术.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总体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49岁。7年前无意中发现右颌下肿物,并逐渐增大,于1998年2月17日就诊。查体:右颌下稍隆起,触及一大小4.0cm x4.0cm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质中等,无压痛。肿物向咽部明显突起,悬雍垂向左侧偏移。CT平扫示:右侧咽旁5.0cm×3.5cm×6.0cm卵圆形肿物,密度不均,向内生长,致鼻咽腔变形(图1)。手术所见:肿物大小约5.0cm×4.0cm×3.0cm,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质较  相似文献   

12.
大脑镰旁脑膜瘤切除术2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1996年7月—2005年7月对2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在手术时应用银夹阻断供血动脉、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或术前行供血血管栓塞;瘤体较大,尽量分块一次切除。结果按S impson切除程度:Ⅰ级切除19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1例,术后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1例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控制出血、保护脑功能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42岁。 1993年 10月因头痛、右上下肢无力2月余在外院诊断脑膜瘤予以手术治疗 ,术后右上下肢肌力较差。 1996年 7月头痛、肢体无力加重再次入该院诊治 ,诊断“脑膜瘤术后复发”并行肿瘤部分切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 1年余减压窗处膨隆并逐渐增大。近日因肿物过大带来诸多不便而要求手术入院。查体 :神志清 ,语言不连贯 ,组句困难 ,左额顶颞部肿物约 12cm× 10cm× 6cm ,呈半球形 ,表面凹凸不平 ,皮肤菲薄发红 ,张力增高 ,左眼睑闭合困难 ,左眼外展麻痹 ;右上肢肌力Ⅱ级、痉挛 ,右下肢肌力Ⅲ级 ,巴氏征阴性。CT :左额顶…  相似文献   

14.
樊献军  耿协强 《人民军医》2000,43(5):261-262
肝癌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随着外科技术的进展,肝门或大血管旁的肝癌已不是手术禁区,1994~1999年,我科手术切除紧贴或侵及肝门或大血管的巨大肝癌12例,均手术成功。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10例,女2例;年龄10~69岁,平均 49岁。原发性肝癌 11例,卵巢恶性畸胎瘤术后肝转移1例(10岁女性)。1.2肿瘤情况位于肝右叶8例,左叶2例,中叶1例,尾叶1例。巨块型10例,多结节融合型2例。肿瘤直径10~15 cm 6例,16~20 cm3例,超过 20 cm3例。肿瘤同时侵犯第1…  相似文献   

15.
198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镰旁巨大脑膜瘤67例。其中7例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骨窗处脑膨出,术中误诊为深部血管损伤。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2岁。于1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力弱,左眼视物能力减弱。神经系统检查:神智清楚,左眼视力0.2,右下0.9,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左侧面部轻度麻痹,左上、下肢肌力Ⅳ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7岁,云南彝族。因"左面颊部肿块逐渐增大伴鼻塞8月"入我院五官科。患者于8月前无意中触及左侧面颊部肿块,略有压痛,未重视,随后肿块渐长大,3个月后肿块已明显高出面部,伴左侧鼻塞,近1月病情加重,面部畸形,明显不对称。发病后无脓涕、头痛,无发热。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女性,55岁。头痛、头晕5年,进行性视力下降1年,间断性恶心、呕吐,病情加重,卧床五个月,于1990年3月14日入院。检查:神志恍惚,生活不能自理,拒食,一般情况很差。视力:左侧眼前20cm指数,右侧眼前1m指数。眼底:双侧视乳头苍白,边缘整齐,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皮肤细腻,腋毛无,阴毛稀少。头颅侧位相示:蝶鞍前后径16.5mm,深径16mm,鞍背骨质稀疏。头颅CT扫描示:鞍上池有3×3×2cm大小高密度阴影。脑血管造影正位相示:虹吸部C_1段向外倾倒,侧位相示A_1向后上弧形移位,眼动脉稍粗,无明显肿瘤染色。诊断:垂体腺瘤。术中见肿瘤起源于鞍隔,向鞍上生长,呈杏红色,瘤体约3×3×2.5cm大小,略偏左侧。左侧视神经受压明显,瘤体光滑,边界清楚,供血丰富。在显微镜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分块切除瘤体。病理报告:脑膜瘤。术后出现尿崩症状,持续一周消失。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头痛、头晕伴听力下降20年余,入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脉搏56/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57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精神尚可。头颅无畸形,颈外观无异常,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颈无抵抗。四肢肌肉无肥大及萎缩,肌张力略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见颅内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异常信号,部分见宽基底与颅骨相连T1加权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