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6):120-129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5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HBV前C/BCP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舒肝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乙型慢重肝“毒损肝体”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编按]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1):123-13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预后评分模型与晚期肝病模型的比较;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前列地尔治疗重型肝炎40例临床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临终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编按]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0):126-130
15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患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氟康唑胶囊联合大蒜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10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外周血IL-18、IL-4、TFNY变化的研究;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岩黄连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好转组(n=26)和死亡组(n=23),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重型肝炎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和人血小板活化因子值,统计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率.结果: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为85.71%(42/49),死亡组和好转组血清内毒素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ET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死亡组和好转组的血清PA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好转组治疗后血清PAF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AF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内毒素血症的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BIL、ET、PAF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正相关(P<0.05或0.01,OR=0.799、0.040、2.007),PTA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成负相关(P<0.05,OR=0.015),其中以PAF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下降与肝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好转有密切关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可作为评价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7):111-122
肠道选择性净化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防效果;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0例临床分析;低钠血症对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苦参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71例重型肝炎并原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析;膦甲酸钠治疗乙型重型肝炎38例。[编按]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治疗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4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对其病死率及生化指标改变的影响,研究置换的血浆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并能显著改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增加血浆置换量和次数能提高治疗效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采用血浆置换疗效明显好于中期及晚期患者。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选择适当血浆置换量、置换次数及治疗时机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7):115-118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胆碱脂酶动态变化与重型肝炎转归,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经验介绍,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意义,重型肝炎患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检测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药物治疗疗效、预后判断中的意义,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7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院对其进行血清甲胎蛋白测定,而后观察治疗2月后的患者肝功能等恢复情况。初次血清甲胎蛋白测定浓度大于200μg/L组患者肝功能好转率明显高于(100-200)μg/L组及100μg/L以下组。血清甲胎球蛋白含量高,则其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率高,预后好,反之则差。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4月至2004年8月所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治疗组39例,对照组27例,分别在不同时期给予拉米夫定治疗72周,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安全性好,及早使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的体温、右上腹痛、腹部压痛、血常规及腹部B超等临床表现。经验性用药主要选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 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85.7%、82.9%、62.9%分别出现发热、右上腹痛、右上腹压痛,68.6%白细胞总数〉10×109/L,B超检查均有胆囊和胆管壁增厚、毛糙等变化。经抗感染治疗后分别有71.4%和14.3%胆道感染治愈和好转,57.1%患者肝功能好转。结论大部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并发胆道感染患者有典型的胆道感染的表现,常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早期发现以及有效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输注脐血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脐血输注疗法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随机分为脐血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但脐血治疗组加用静脉输注异体同血型脐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多种临床疗效考核指标.结果①脐血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降低明显,胆碱脂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脐血治疗后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比较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脐血治疗后患者并发症下降,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脐血治疗可改善重型肝炎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可望成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综合性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古拉定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迅速,凝血酶原时间复常较快,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加用谷胱甘肽治疗重型肝炎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和转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清Na~+浓度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Na+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比较血清Na+水平、MELD-Na评分与凝血酶原时间(PT)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5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Na+、MELD-Na评分和PT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Na+、MELD-Na评分值和PT分别为136.08±5.66mmol/L,20.42±7.78和22.28±6.37s,死亡组患者血清Na+、MELD-Na分值和PT分别为131.15±6.97mmol/L、34.40±10.72和34.48±10.09s,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Na+与MELD-Na评分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01),血清Na+与PT亦呈负相关(r=-0.238,P0.05),血清Na+浓度、MELD-Na分值和PT的AUC分别为0.261、0.878和0.870。结论低钠血症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包含血清Na+的MELD-Na评分与PT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两者预测能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霞  赵强  谢俊强 《肝脏》2006,11(4):295-296
甲状腺激素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在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变化及意义目前研究不多.本研究测定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初步探讨其对慢性重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ld-Na评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将49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及对照组16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和单纯西医疗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比较两组Meld-Na评分,评价短期疗效。结果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Meld-N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及8周时Meld-Na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eld-Na评分能较好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患者Meld-Na评分改善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提高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4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TBIL、ALT、血氨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血清HBV DNA定量极显著降低(P〈0.005),ALB、PTA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半年随访,存活34例(70.8%)。结论胸腺肽α1配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测定。对5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475,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0.395,P<0.01),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无相关性(r=0.014、-0.214,P>0.05);27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与23例HBV DNA≥1×105copies/ml者血清sICAM-1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7例HBeAg( )/HBeAb(-)者与43例HBeAg(-)/HBeAb( )者血清sICAM-1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存活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sICAM-1参与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损伤过程,并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杨毅军 《肝脏》2007,12(5):422-422
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多数学者不主张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现将我科近来收治的5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在拉米夫定、强的松龙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578例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抗病毒、支持和对症等治疗,部分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分析影响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57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37.7%,无效率为62.3%;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并发症之间又相互影响,有效控制并发症是提高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对2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对照组接受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口服,每日1次,平均治疗41天。结果治疗组存活9例(81.8%),对照组存活2例(22.2%)。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