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细胞因子水平,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方法 11例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于术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min,主动脉开放后10min、1h、2h、4h、24h测定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IL-6、IL-8、IL-10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2h左右达到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到主动脉开放后24h已显著下降。TNF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在主动脉开放后24h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P<0.01)。结论CPB下二尖瓣置换术中既有促炎因子水平的升高,又有抗炎因子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89-192
目的:探讨纳布啡多模式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对照组(C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术毕前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纳布啡自控镇痛;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硫酸吗啡0.2 mg/kg,术毕前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吗啡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前(T0)、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最高镇静(Ramsay)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无效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及胸引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检测T1~T4时刻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最高Ramsay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无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术后并发症降低(P<0.05);胸引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T1~T4时刻TNF-α和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纳布啡可调节免疫应答,减少炎性因子产生,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七叶皂苷钠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同期多平面术后的消肿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治疗的同期多平面手术(H-UPPP+舌体消融术)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单盲法分为镇痛组与对照组各42例,镇痛组分别于手术前0.5 h,术后12 h、24 h、36 h、48 h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术后3 d给予七叶皂苷钠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无上述用药。对2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检测术前30 min、术后3个时间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的含量;并记录咽部水肿消退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痛组术后6 h、24 h、48 h VAS评分较对照组均下降(t=12.310、14.480、15.270,P=0.000)。2组术后24小时CRP、TNF-α、IL-6含量均较术前增高(F对照组=915.101、294.301、710.600,P=0.000;F镇痛组=828.900、270.700、410.202,P=0.000),镇痛组术后升幅较对照组低(t=3.578、4.556、15.810、P均=0.000),IL-2较对照组升高(t=13.270,P=0.000)。镇痛组咽部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11.580,P=0.0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七叶皂苷钠应用于咽部同期多平面手术后镇痛消肿效果安全肯定,并且能改善免疫抑制,维持炎性因子间的平衡,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患者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与舒芬太尼组(SF组),手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F组药物配方为芬太尼1.5mg、咪达唑仑10mg、格拉司琼6mg加0.9%NaCl至100ml。SF组为舒芬太尼150μg、咪达唑仑10mg、格拉司琼6mg加0.9%NaCl至100ml;持续流量2ml/h,自控剂量0.5ml/15min。结果:在术后4h、8h、16h、24h、48h时段,SF组镇痛效果评分(VAS)、镇静效果评分(SS评分)、PCA按压次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持续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其镇痛、镇静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静脉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给药方式不同,将24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组(氯诺昔康组,n=12):氯诺昔康40 mg 氟哌利多5 mg;M组(吗啡组,n=12):吗啡40 mg 氟哌利多5 mg.观察患者术后4、24、48 h镇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测定外周静脉血IL-2、IL-6、IL-10及TNF-α在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24 h(T3)及术后48 h(T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两组患者诱导前血浆中IL-2、IL-6、IL-10、TNF-α之间比较及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TNF-α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则有显著升高(P<0.05);L组IL-2在术后各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IL-6、IL-10在术后T2、T3时间点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L组较M组IL-10在T4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疗效与吗啡相当,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优于吗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臂丛阻滞效果的影响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在臂丛阻滞下行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生理盐水加罗哌卡因组(NR组)、地塞米松5 mg加罗哌卡因组(D5R组)和地塞米松10 mg加罗哌卡因组(D10R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术后首次镇痛需求时间,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R组相比,D5R组和D10R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延长(P<0.05,P<0.01,P<0.001),且首次镇痛需求时间均延长(P<0.05,P<0.01);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术毕和术后各时间点的TNF-α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P<0.01,P<0.001);D5R组和D10R组患者TNF-α和IL-6水平在术毕、术后2 h、术后4 h和术后12 h均低于NR组(P<0.05,P<0.01,P<0.001)。结论:地塞米松10 mg可以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并能够降低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羟考酮与舒芬太尼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羟考酮组(O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时间48 h.其中,SF组采用舒芬太尼0.5 μg/kg+托烷司琼10 mg,O组采用羟考酮0.5 mg/kg+托烷司琼10 mg,2组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分别于术后2 h(T1)、4h(T2)、6 h(T3)、24 h(T4)、48 h(T5)静息(平卧)及运动(抬高大腿15°)时评估VAS评分及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期间补救镇痛药情况、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按压次数、48 h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O组与SF组患者在T1-5时点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1-5时点Ramsay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补救镇痛率低于SF组(P<0.05),O组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SF组(P<0.05),O组恶心发生率低于SF组(P<0.05),2组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患者.结论 0.5 mg/kg羟考酮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胡桂英  胡崇辉  傅理  徐军  陈元良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11,33(11):1586-158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息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1)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阳文杰  马想明  黄强  姜远旭  戴中亮 《浙江医学》2016,38(17):1433-1435,1438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肿瘤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AP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行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术后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4、12、24h测定血浆IL-6、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TAP组患者术后4、8、12、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TAP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TAP组术后4、12、24h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12h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有益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CVF预处理组),各48只;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4、8、12、16、24 h六个时间点亚组,各8只。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大鼠在CLP术前静脉注射CVF,而A、B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大鼠一般情况及腹腔情况,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C组大鼠脓毒症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除术后8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点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其中B组术后2 h时TNF-α迅速升高达峰然后下降,但是术后12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C组术后4 h较2 h迅速下降,术后8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除术后16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IL-6水平均低于B组(P0.01);除术后2、24 h外,C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且术后8、16 h两次达到峰值,呈双峰变化。结论:CVF可以有效维持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平衡并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同时TNF-α及IL-10的"双峰现象"也为免疫平衡理论及PI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布比卡因应用于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下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下腹部肿瘤手术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16、24 h时动态镇痛效果与静态镇痛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与静态多点VAS评分、动态多点VAS评分整体趋势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24 h血清抗炎因子表达水平,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为39.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联合布比卡因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下腹部肿瘤手术术后镇痛中效果更加理想稳定,且不会诱导肿瘤免疫抑制,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术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 h、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 h、4 h、8 h时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木香大黄散热奄包对结直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木香大黄热奄包局部热敷治疗,观察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和首次排便、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前、术后8、72 h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观察2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及术后8 h,2组血清TNF-α、IL-6、CRP、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含量低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木香大黄热奄包可以有效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胃肠道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肝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50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未采取任何超前镇痛。观察组: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采用超前镇痛。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VA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血清IL-6水平及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8、12、24 h的患者血清IL-6水平及血清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伤害后疼痛,而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保持机体内部炎性因子与抗炎性因子浓度的平衡,化解术后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开胸术患者围术期皮质醇(Cor)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食管癌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且自控静脉镇痛者22例(为A组),使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且自控硬膜外镇痛者为22例(B组)。比较两组麻醉前30 min(T1)、切皮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时的Cor及IL-8应激指标的变化,并比较术后12 h、术后24 h VAS评分。结果与T1比较,两组T3、T4及T5时Cor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4、T5时血浆Cor水平均升高明显,P 0.05;与T1时比较,两组各时间点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与B组比较,A组T2、T3、T4及T5时IL-8水平明显升高,P 0.05;A组VAS评分在12 h、24 h时均明显高于B组,P 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开胸术患者围术期能明显降低血清应激因子Cor及IL-8水平,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对腹腔镜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3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均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联合组,对照1组予以帕瑞昔布钠镇痛,对照2组予以地佐辛镇痛,联合组予以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镇痛;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胃肠运动功能(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痛觉过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率过快、头晕、高血压、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及VAS评分比较,术前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排气、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及12 h, 3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2 h低于术后2 h和6 h,联合组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氢吗啡酮在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THA/KTA)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THA/KTA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术后对照组予以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24、48 h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IL-6、IL-1β、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氢吗啡酮应用于老年THA/KTA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中,可降低术后VA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氢吗啡酮镇痛。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炎性因子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围手术期炎性因子变化规律。方法 42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CABG组(20例)和OPCAB组(2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再灌注后5 min、术后第2 h、4 h、12 h、24 h经桡动脉采取血样标本,使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每份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CCABG组术后TNF-α、IL-6、IL-8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OPCAB组术后血浆中只有IL-6和IL-8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两组相比,CCABG组TNF-α、IL-8和IL-10血浆水平高于OPCA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体外循环是导致CCABG术后炎性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