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广义的中医理论应包括高度抽象的基础理论、独到的诊疗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浩如烟海的现代相关研究也应涵盖于其中。由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与应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或提示作用,在新形势下,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应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时代性。创新和把握中医理论的概念和内涵,对研究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有效应对“洋中药”、“植物药”、“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对我国中药市场的挑战,保护和发展民族医药工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盼  陈雨微  丁丽琴  曹世杰  张德芹  邱峰 《中草药》2019,50(22):5577-5583
辛味是中药五味学说中的重要性味之一,通常具有“发散”“行气”和“行血”的作用,且辛味中药在传统医学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比例。结合中药辛味的功效内涵及传统中医理论对消渴证的认识,阐述辛味中药与消渴证治疗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辛味中药对“消渴三消”的治疗意义与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药五味理论的现代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思考,为同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今,中医药现代化热潮正旺,作为中医药学人,有亢奋有喜悦。但是,什么是中药?什么是中药现代化?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中医理论能否/如何指导中药的研究与应用……这些问题都属于学术概念问题,但不仅仅是学术概念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学术概念系关学科方向,学科方向系关技术政策,技术政策攸关国家利益。全面、科学、准确地定义和把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中药概念与内涵的衍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概念的起源、形成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阐明中药概念在形成和使用上存在着历史性、相对性、模糊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指出当前中药概念应为在现代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研制和使用的各种剂型的药物,包括传统中药及其现代衍生物。同时笔者认为,目前中药的概念和内涵,已出现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而重新模糊的现象,呈现出中药与现代药物“同质化”的趋势,即:中药越来越像现代药物,而现代药物也越来越含有更多的中药成分和组方因素,趋同现象应是中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归经”理论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理论之一。但是,纵观历代本草,不仅没有专著论述“归经”,且各医家对大多数常用中药“归经”的论述都有不同的差异,这样就给后学者带来了困难。所以,进一步研究“归经”理论,对于正确理解、运用“归经”理论,研究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1“归经”概念简析归经理论的渊源始于《内经》的“五人”、“五走”。宋元以后,在张元素、王好古、李时珍的本草著作中,归经概念基本确立。但“归经”一词单列一项并正式使用却是始自清代沈金缕的《要药分剂》,现代…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药是构成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内涵,传统中药自制剂,院内制剂尤其是中药丸剂是传统中药继承和创新的瓶颈,坚定不移的发展传统中药又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中医将“病”放在“天人相应”的中医理论框架中,“天人病相应”“天人病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医和谐理论的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中药,有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癌中药临证选择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双符合理论” ,即所用中药在宏观上符合传统中医药理论 ,在微观上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学。在抗癌中药的具体临床应用上要注重分型论治、分类选药。应根据中医理论对恶性肿瘤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性治疗。由于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临证更方应根据“双符合理论” ,全面考虑所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功效主治和使用宜忌等多方面因素。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保护脾胃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组分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药组分配伍规律的研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是整合调节与靶向效应相融合发展的趋势。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药方剂有效部位(群)经组分配伍而创制的新药制剂在防治冠心病心绞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继取得了重要进展。组分配伍在时代科技与疾病谱的机遇下,基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导向,朝向构建完善成熟的组分中药学学科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市售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情况,为中药材具体品种制定限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酸蒸馏碘滴定法测定二氧化硫的含量。结果 10个中药材样品全部都有二氧化硫残留。结论目前市售药材中二氧化硫普遍偏高,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毒性理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药毒性的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解决既充分发挥有毒中药疗效,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反应的矛盾,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中药安全评价标准,是加快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本文概要地回顾了毒性中药研究历史和研究方法,提出要在总结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走出毒性中药的认识误区,运用现代药理学、毒理学知识,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进行中药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目前中药标准物质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总结了中药标准物质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当前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的进程中,应当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中药饮片特征性标准物质,在饮片质量控制体系中引入更多、更合理的标准物质。文章从中药标准物质层面阐述了解决饮片质量标准问题的思路,并对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3个暑伏期门诊中药饮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科学监管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HIS系统中调取2010年7月23日~8月7日、2011年7月23日~8月7日、2012年7月22日~8月6日门诊中药饮片处方2061张,将处方数据利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张数和用量,曲线上升;销售金额逐期增加;使用频率相对稳定。结论:我院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在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还须进一步加强用药合理性的监测,不断提升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中药材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团队提出基于本草基因组学辅助中药材优质新品种选育的策略。通过分析中药材的基因组、转录组、简化基因组等,获得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简单重复序列(SSR)等标记,结合中药材高产、优质、抗逆等目标性状,辅助中药材新品种的选育,如紫苏高产新品种"中研肥苏1号"、三七抗病新品种"苗乡抗七1号"等。然而中药材种类繁多,研究基础薄弱,应通过加强中药材组学研究为其新品种优质基因筛选提供标记,同时建立分子育种和传统选育的综合技术,实现分子标记与优良性状的连锁,加快优质中药材的选育进程,以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