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teel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gg—Calve—Perthes病的首要治疗目的是使股骨头包容在髋臼之内,使股骨头以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再塑形,即Salter所称的“生物学塑形”。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Catterall Ⅱ期、Ⅲ期、Ⅳ期且有X线危象者。Steel三联截骨术是诸多手术中的一种,此手术只是改变髋臼的方向,增加或改善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但不能加大髋臼的容量,因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使用3DCT三维测量CE角,整体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方法利用3DCT对34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进行患侧术后与健侧CE角的对比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2岁1月~4岁,平均2岁11月;右侧14例,左侧20例。利用3DCT确定股骨头中心点,以股骨头中心点c垂线为轴线,旋转骨盆从0o(前侧髋臼缘)至90o(外侧髋臼缘)至180o(后侧髋臼缘),取到不同角度的相应截面。CE角随髋臼缘每旋转10o测量一次。以CE角为y轴,旋转角度为x轴,将测量数据制成图表,三维显示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并可以量化表示。结果0o~180o之间CE角由图表显示,并直接反映股骨头在髋臼窝的稳定情况和髋臼的发育情况。外侧方CE角均值为27o,95%可信区间为26.2o~27.9o。观察者自身及观察者间的误差变化分别为0.24o~4.53o和0.36o~5.58o。结论本研究发现,三维测量CE角的方法,不但全面反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与髋臼对位的稳定情况,还可以用于评价髋臼畸形的矫治效果,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48例,男1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岁(2.6岁-8.5岁)。采用S-P切口,切开关节囊,清理真臼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髋臼缘上方沿关节囊附着点行弧形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48例患儿经1.6 ̄5.6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为优32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手术优良率为86.8%。结论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Staheli''s手术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taheli 手术治疗儿童髋臼发育不良的长期疗效。方法 采用McKay 髋关节临床和Willett X 线片评定标准,对术后3~7 年的15 例(16 髋) 的疗效予以评价。结果 临床优14例,15 髋;良1 例。X 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35.13±5 .52)°,术后为(11 .81 ±5 .71)°;CE角术前为( - 0.13 ±7 .21)°,术后为(42.50 ±4 .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 术前组为(47.18 ±15 .12)% ,术后组为(109 .04 ±13.57) % 。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 检验,P< 0.001 。结论 术式操作简便,对股骨头的覆盖非常充分、是治疗儿童特别是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髋臼发育不良是指股骨头位于髋臼内而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充分的一种髋关节病理状况。髋臼发育不良可以单独存在,表现为头臼同心,头臼表面形状相互适应,但髋臼小,不能充分覆盖股骨头。另外一种更常见的形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半脱位,髋臼和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主要表现为髋臼方向改变,外上方和前方臼缘缺损,髋臼变浅,股骨头中心外移,股骨头变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减低,髋臼和股骨关节面对合关系不正常,导致关节面的接触部位应力增高,关节软骨易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形态学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测量MRI三维髋臼指数,探讨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形态改变的特点。方法。本文对1993年2月-1998年4月我院治疗的28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幼儿采用MRI扫描系统,在经过正常侧股骨头中心的MRI冠状面上测量双髋的骨性和软骨性髋臼指数,横断面上测量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软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结果:脱位则骨性三维髋臼指数软正常侧增大,但脱位侧冠状而软骨性髋臼指数较正常侧增大,横断面上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减小。正常侧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脱位侧髋关节在Dunn分型后,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亦存在较大相关性。三维髋臼指数随Dunn脱位呈规律性改变。从DunnⅠ-Ⅲ型脱位,随着脱位股骨头位置的增高,骨性三维髋臼指数呈增大趋势;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中冠状面软骨性髋臼指数逐渐增大,横断面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均逐渐减小,结论:(1)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的开口是椭圆形改变趋势,即骨性髋臼开口增大改变,冠状面上改变的幅度明显大于横断面;软骨性髋臼开口的改变是冠状面上开口变大,横断面上开口变小。(2)股骨头在髋臼内的存在是髋臼软骨保持正常形态的决定因素,髋臼软骨的病理增生改变与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密切相关,尽早恢复头臼的解剖关系是保持髋臼形态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译文摘要     
译文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后髋臼发育的预后因素根据7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平均9.7年的随访,对复位年龄、复位1年髋臼指数(AI)的改善程度及正中线股骨头距离差(center-headdistancediscvepancy,CHDD...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复位后粗大圆韧带所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理。方法:对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术中发现为粗大圆韧带所致者8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通过系列X线片,测定髋臼指数、臼头指数、髋臼形态及股骨头的发育情况,并对术中所见综合分析。结果:复位后股骨头、髋臼不发育或发育缓慢,股骨头变扁且以内下方明显,髋臼指数恢复缓慢,最终以股骨头坏死、半脱位、髋臼发育不良为特征。术中见有明显增宽、增厚的圆韧带嵌于头臼之间,股骨头中心及内下方变扁且有圆韧带压痕;术后受压的股骨头逐渐膨起。结论:巨大间置物——粗大圆韧带是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应通过影像检查在复位前辨认,作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期间X线参数的变化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在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股骨颈前倾角和髋臼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24例(38例髋)在12个月闭合复位治疗过程中分8个时间段采集系列X线片。测量、观察股骨颈前倾角(FNA)、髋臼指数(AI)和髋臼指数深宽比[AI(D/W)]的动态变化。结果:脱位髋关节经闭合复位各项指标的改变分别为:FNA60.91°→39.97°,减少20.94°,平均每月减少1.81°;AI32.5°→26.61°,减少5.89°,平均每月减少0.56°;AI(D/W)11.93%→19.19%,增加7.24%,平均每月增加0.62%。明显快于正常侧的生理回复。在AI的回复过程中,大龄组和小龄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别,6例因残余髋臼发育不良而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的髋关节,其AI和AI(D/W)的变化过程也极具特点。结论:股骨头复位是刺激FNA下降、AI下降和AI(D/W)增加的主要因素,脱位股骨头对髋臼发育存在负影响,可使AI增大。AI(D/W)>20%为正常,而<15%为发育欠佳  相似文献   

12.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13.
对53例Perthes病患儿手术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同期自身健侧股骨头及髋臼大小、形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侧股骨头直径增大,骺高降低,形状变扁,且有半脱位倾向。术后新形成的髋臼能完好覆盖增大的股骨头,并且术后股骨头变圆,骺高增加,逐渐接近健侧股骨头大小和形状。  相似文献   

14.
改良Chiari滑膜切除术治疗Perthes病手术前后股骨头及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3例Perthes病患儿手术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同期自身健侧股骨头及髋臼大小,形状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侧股骨头直径增大,骺高降低,形状变扁,且有半脱位倾向。术后新形态的髋臼能完好覆盖增大的股骨头,并且术后股骨头变圆,骺高增加,逐渐接近健侧股骨头大小和形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臀肌挛缩对小儿身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了探讨臀肌挛缩对小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对14例不对称臀肌挛缩和24例8~9岁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进行体检及骨盆和髋关节X线测量。不对称性臀肌挛缩组行自身对照研究(t检验),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按病程及病情分为4组,按析因试验的设计行方差分析。发现14例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臀肌挛缩对股骨颈干角、股骨头骺商及髋臼商无影响(P>0.2),而髂骨的高宽比值和双侧髋臼指数变小(P<0.05),24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检查显示,病程及病情均为影响因素(P<0.05),但二者间无交互作用(P<0.8)。此外,臀肌挛缩对脊柱等结构发育尚有影响。臀肌挛缩可影响小儿身体发育,尤其是髂骨及髋臼的发育,病情越重或病程越长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髋脱位中单纯以习惯性髋脱位为表现而不伴有其他综合征的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1999年收治的5例(6髋),习惯性髋脱位进行了随访及分析。结果:5例患儿直立有盆平片均正常,内收位X线片可见股骨头脱位,1例患儿(CT提示髋臼后缘缺损,蛙式支架治疗后患儿脱位次数减少,髋关节稳定性增加,结论:习惯性髋脱位的病因不仅仅在于关节松弛,髋臼后缘的缺损可能是其主要的原因,髋关节的CT扫描可以显示髋臼后缘的缺损,治疗则可采用蛙式支架固定以促进髋臼的发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髋关节结构内髋臼软骨细胞凋亡与髋臼软骨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出生4周的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雌雄兼用,采用兔后肢屈髋伸膝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DDH大耳白兔模型,右后肢管型石膏固定为实验侧,左后肢不作处理作为对照侧。固定前和固定8周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实验侧Shenton线不连续及股骨头脱位于Perkin方格外下及外上象限判定是否造模成功。观察造模成功的12只大耳白兔双侧髋臼形态、软骨细胞变化、细胞凋亡以及Bel-2表达情况。结果DDH造模成功率60%(12/20),实验侧髋关节X线片显示,髋臼上缘变钝,股骨头向Perkin方格外下或外上象限脱位,实验侧髋臼指数较对照侧明显增大(P〈0.05)。实验侧髋臼变窄且有较多软组织填充,髋臼软骨色暗。软骨细胞稀疏,排列混乱。电镜下细胞染色质边集、固缩,核形不规整,细胞质内出现空泡结构。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侧(P〈0.05),实验侧髋臼软骨细胞中Bcl-2较对照侧呈低表达(P〈0.05)且细胞凋亡率与Bcl-2低表达呈正相关。结论DDH髋关节结构内髋臼软骨过度细胞凋亡和凋亡因子Bcl-2低表达可能参与了DDH髋臼软骨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病例16例,患儿术前均接受X线、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检查。比较三者的检查结果,结合术中所见,评价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不良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对比16例髋脱位X线及CT扫描,三维CT重建资料,其中9例X线与CT扫描、三维重建检查结果一致。但三维重建有2例髋臼前上方缺损(Ⅱ型),4例中上方缺损(Ⅲ型),1例球型缺损(Ⅳ型),X线片仅表现为股骨头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因此这7例患儿更改了依据X线表现拟定的手术治疗方案。2例行Salter骨盆旋转截骨术,3例行改主莎氏手术,2例行改良莎氏手术 髋臼造架手术,依靠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资料,术前可以辅助诊断,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地显示髋关节的形态,对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纠正前倾角及髋臼指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育性髋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患儿闭合复位前后髋关节X线片进行测量,以自身健侧股骨头中心距离(CHDD)和髋臼指数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患髋CHDD不超过5%者,闭合复位后2年,其优良率达95%,而CHDD大于6%者,则67%的髋脱位治疗效果欠佳;髋臼指数明显改善发生在闭合复位后3~6个月。这些发现对DDH的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