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和预防,以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方法通过药物的治疗和护理,避免过多的翻动,保证安静使患儿免受刺激,尽可能预防新生儿合并症。结果所有患儿均存活出院。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和减少患儿翻动,保持病室安静是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和提高患儿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婕  钟燕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12):1075-1078
危重症患儿多处于严重应激状态,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修复力下降,从而加重患儿病情。对患儿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有利于疾病的预后,所以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同时主要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并阐述了早期肠内营养、免疫肠内营养及补充肠外营养等新型营养支持方法,以期更好地为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体温变化,了解哮喘患儿,特别是急性发作期的患儿与发热的关系,评价发热在哮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随访,观测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体温,做好调查统计。结果98例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共24例患儿出现过发热症状,发热时最高体温38℃-38.7℃,平均38.3℃,其中有6例患儿,在热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加重。共26例患儿在哮喘缓解期发热,发热时最高体温均38.5℃-40.1℃,平均38.9℃,其中11例患儿在热退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结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与发热具有明显负相关关系,其机制与cAMP、PGE2有关。对于哮喘患儿的发热症状,退热时须慎重,特别在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发热时,在无其他合并症的前提下,勿急于退热。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腹泻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慢性腹泻病(chronic diarrhea disease,CDD)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而营养不良又常会加重CDD患儿病情,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若想减轻或避免腹泻引起的营养不良和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合理地作好CDD患儿营养治疗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使护理人员在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患儿进行护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充分认识其心理护理的作用。文章在论述婴肝表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对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对策。从婴儿家属的心理对患儿及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做好婴肝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工作的意义。如忽视婴肝患儿家属心理护理工作,就容易使家长产生焦虑和恐惧,导致行为失常、挑剔,甚至激怒,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争吵,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给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延长康复,并就如何进行婴肝患儿家属心理护理进行了论述。实践证明:在对婴肝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儿家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象,若能得到患儿家长的配合,则更能使息儿在治疗、护理中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正确认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态,该研究检测了MPP和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变化,探讨其对MPP和非MPP患儿病情的影响,并为选择合理的MPP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MPP患儿(n=41)及非MPP患儿(n=20)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6及sIL-6R含量。结果:①MPP 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 2.01±0.41,1.12±0.67 ng/L;sIL-6R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为 1.87±0.25,1.92±0.27 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37±0.52 ng/L,1.71±0.15 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IL-6R恢复期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非MPP患儿血清IL-6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为1.56±0.26,0.84±0.63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血清sIL-6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高于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IL-6R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6、sIL-6R含量较非MPP患儿急性期升高(P<0.01或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IL-6含量与非MPP患儿恢复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L-6R含量明显高于非MPP患儿恢复期(P<0.01)。结论:MPP患儿血清IL-6及sIL-6R改变较非MPP患儿明显,提示MPP患儿免疫功能改变较非MPP患儿显著,IL-6及sIL-6R参与了MPP的发生和发展,有必要对MPP患儿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7.
小儿肛门直肠畸形术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远期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随访65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患儿,年龄8 ̄16岁。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调查排便功能障碍对患儿的社会活动和心理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远期生活质量初步评分标准,尝试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 65例患儿中14例饮食受限,11例曾缺课,9例与同伴交往受限,12例存在心理行为问题。排便功能差或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受到影响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昏迷患儿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危重昏迷患儿的病因及预后相关关系。结果 颅内感染是小儿昏迷的常见病因,昏迷患儿常伴有惊厥,病因明确的浅昏迷患儿不良预后率较病因不明及深昏迷患儿明显减低。结论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减少小儿昏迷的发生率极为重要,Glasgow≤4分往往提示预后很差,对浅昏迷者应积极处理包括病因处理和对症处理,尽量避免昏迷加重。  相似文献   

9.
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探查对侧肾脏是必须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对侧肾脏探查的必要性。方法:1979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8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前接受B超、CT和IVU检查,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并化和放疗。15例患儿接受了MRI成像检查。结果:76例患儿术前诊断和为单侧或双侧(仅3例)肾母细胞瘤,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例患儿术前怀疑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疑为畸胎瘤。3例双侧者均为小肿瘤侧半肾切除和大肿瘤侧全肾切除,单侧者均未探查对侧肾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根据NWTS的分期标准,Ⅰ期34例,Ⅱ期23例,Ⅲ期15例,Ⅳ期6例,Ⅴ期3例,结果:78例单侧患儿随访6-20年,5年生存率为79.49%,患儿死于转移,复发和化疗或放疗并发症,无一例患儿发现有对侧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无必要探查对侧肾脏。  相似文献   

10.
探讨T—ALL患儿正常T细胞及白血病细胞中IL-12和IFN—γ水平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在单个细胞对T-ALL患儿体内这两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FN—γ表达水平在T-ALL患儿正常T细胞中显著降低,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内未检测到有IFN—γ产生。IL-12在T-ALL患儿正常T细胞中部分有表达,而正常对照T细胞和T-ALL患儿白血病细胞均无表达。因此,ALL患儿体内可能存在TH1/TH2样细胞因子产生的失平衡状态,这可能是从上发病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40例昏迷患儿血钠、氯、钙的变化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453000)张凤莲,炎正琴,徐静,付惠玲,张萍原发病因电解质紊乱对患儿构成潜在威胁,为及时认识和掌握昏迷危重患儿血钠、钙、氯的变化规律,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我们对1994年40例昏迷危重患儿进...  相似文献   

12.
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突出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线粒体病同时累及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时,称为线粒体脑肌病。我们收治了1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突出症状的线粒体脑肌病患儿,报告如下。患儿男,11岁,因反复夜间睡眠中呼吸困难2周入本院。入院前10个月,患儿听力下降,双下肢乏力,行走数米即感疲劳。入院前2周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新生儿期短肠综合征患儿远期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3月间对我院198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15年间收治的9例出生后28d内诊断为短肠综合征,并且已脱离静脉营养至少2年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和智商测定。结果9例患儿中,1例3岁时车祸意外死亡,其余8例得到患儿本人及家长同意随访。8例患儿中,7例年龄、身高、体重正常,1例患儿肥胖,患儿体脂含量为11.1%~24.9%,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正常,1例患儿前白蛋白(Pre-ALB)低于正常(0.14g/L),1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正常(103.3f1),1例MCV低于正常(78.3f1)。7例患儿智力发育均处于正常水平,但3例患儿存在智商分离现象,1例患儿学校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结论短肠综合征患儿脱离静脉营养后的远期营养状况基本正常,但仍然存在问题,全面随访应坚持到静脉营养停用后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智力发育值得重视,应纳入随访内容。  相似文献   

14.
婴儿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婴儿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症(NEHI)的临床特点,为制订NEHI患儿的诊断、治疗、预后等病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7例NEH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2例患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呼吸增快,5例患儿生后1~6个月出现呼吸道症状;6例患儿有肺部爆裂音,4例有低氧血症,3例合并胃食管反流。肺部高分辨率CT(HRCT)显示所有患儿均存在肺中心区磨玻璃样病变,并且至少2个肺叶受累;2例患儿4叶以上肺叶受累;6例患儿有气体潴留。所有患儿在2岁后临床症状好转;1例达到临床和CT缓解;4例临床缓解,但仍有CT改变。结论 NEHI常婴儿期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气促、肺部爆裂音和低氧血症,HRCT常表现为肺中心区磨玻璃样病变并气体潴留。该病无特异性治疗,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让护士增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知识,能敏锐观察到患儿的病情变化环节,及时救治,安全护理,预防差错,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健康。方法描述患儿的病临床症状、体征,介绍一般护理与特殊治疗过程的护理,用一些关键性化验指标提示、提醒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预防措施,强调个人卫生及心理护理和亲属的陪护,注意营养及无菌概念,预防院内感染。结果患儿在住院期间身心快乐,得到优质护理,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地配合医生治疗,促使疾病好转。结论护士通过有计划,系统地配合医生治疗,提供优质护理,保证了医疗护理的安全,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别为34.7周及2158g)接受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治疗前,患儿有严重的低氧血症。治疗后15分钟,患儿的肺换气功能明显改善。12小时后,5例患儿根据需要重复使用了活性物质,效果仍很满意。第一剂活性物质治疗后约22小时,平均吸入氧浓度由治疗前的80%降至60%以下。患儿机械通气时,使用了较低的吸气峰压和较高的呼吸频率。6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用ABC量表分析儿童孤独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客观地分析孤独症患儿的心理行为障碍特征和诊断规范化,用ABC量表分析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心理特征,并了解ABC量表效率,对临床诊断为孤独症的20例患儿用ABC量表再评估,另设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20例作对照。结果显示20例孤独症患儿中,总分≥68分10例,<68但≥53分,<53分4例,阳性率80%;对照组20例总分均<53分。提示ABC量表可唤起家长对忽视折症状加以重视,有助医师分析患儿心理特征,为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支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夜间发作额叶癫痫的正电子发射扫描(PET)与视频脑电图(VEEG)的特征及治疗后VEEG改变。方法收集2005年6月--2008年6月本院儿科确诊的夜间发作额叶癫痫患儿37例(实验组),其他类型的夜间发作的癫痫患儿60例(对照组)。记录二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发作频率、癫痫家族史。实验组予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治疗,有过敏者予丙戊酸钠或托吡酯治疗。均行头颅PET检查,治疗前、治疗3个月行VEEG检查,实验组30例及对照组所有患儿行头颅MR/检查。结果实验组患儿PET存在额叶异常者24例(64.9%);实验组17例患儿PET为单侧异常,其中16例患儿VEEG痫性放电为单侧。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PET与VEEG完全一致、部分一致、完全不一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例PET正常或轻度异常患儿,VEEG清醒期有痂性放电8例,睡眠期放电8例,清醒和睡眠均放电3例;7例PET重度异常患儿,清醒期及睡眠期均有痫性放电6例,PET结果与VEEG痫性放电时期呈正相关(r=0.461 P〈0.05)。治疗后原7例PET正常患儿中5例VEEG为轻度异常;而7例PET重度异常患儿4例VEEG中度异常,3例重度异常,其PET结果与治疗后VEEG的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0.410P〈0.05)。结论夜间发作额叶癫痫患儿存在额叶异常,其PET检查结果与患儿的VEEG痫性放电的时间和部位相符、相关,PET重度异常的患儿治疗后VEEG仍较差。  相似文献   

19.
农村脑性瘫痪患儿51例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农村脑性瘫痪(CP)患儿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并为其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对策。方法对51例农村CP患儿父母进行访谈式调查,针对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归类分析,提出对策。结果农村CP患儿早期干预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对CP及育儿相关知识缺乏、后果认识不足和经济困难等。结论加强对患儿父母的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单位的作用,可提高CP患儿的就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儿童铅中毒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为了解目前铅中毒门诊患儿的常见症状,造成铅暴露的主要原因,摸索铅中毒门诊患儿的病史询问及诊疗方案,对上海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半年中门诊患儿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发现铅中毒患儿102例,血铅水平几何均数129μg/L,多数患儿表现为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中绝大多数表现为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困难、成绩差,部分患儿伴腹痛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此外还有贫血及血清锌水平降低等;多数患儿能找出铅暴露的危险因素,常见因素有饭前洗手不认真,日钙摄入量低于DRI的50%,常有手—口动作如啃咬指头、铅笔或玩具,父亲吸烟或有被动吸烟史等;39例复诊患儿,经门诊指导(包括高危因素分析、环境干预、行为矫正、营养指导)及住院驱铅后血铅水平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几何均数由148μg/L下降到117μg/L,其中l例极重度铅中毒患儿经住院驱铅治疗后血铅水平显著下降,但停药2周开始反跳,提示这种病例可能需要多个疗程的驱铅治疗,血铅水平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