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化疗后其肝脏声像图改变。方法:对确诊为乳腺癌的病例应用超声诊断仪观察其化学治疗前后肝脏的声像图。结果:42例乳腺癌患经化疗后39例出现脂肪肝声像图。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化疗致脂肪肝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林晓亮 《当代医学》2010,16(14):106-107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引起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乳癌根治术和乳癌改良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各类化疗的病例60例,采用定期肝功能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功能及肝脏结构的变化,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与肝脏B超检查确诊。结果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部分病人肝脏仍继续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增强及结构紊乱,提示为脂肪肝,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脂肪肝发生例数分别为33例(55%)、24例(40%)和19例(31.7%)。讨论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对肝脏造成损伤,发生脂肪肝,并随时间进展而加重。有些药物在停药后仍会发生肝脏的损害。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外科医生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做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刘玥  胡承雷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11):2128-2129,2131
目的探讨CT对化疗性脂肪肝的诊断及监测价值。方法 68例患者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行术后常规化疗,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肝脏CT检查确诊为脂肪肝。结果化疗3、6周期后和化疗后0.5、1年分别有54、65和53、9例病人提示为脂肪肝。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脂肪肝。临床医生应意识到脂肪肝的危害性,早诊断,早处理。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化疗致脂肪肝临床研究(附187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选择1995年1月~1999年12月接受乳癌根治术和乳癌改良根治术并接受术后各类化疗的病例187例。方法:采用定期肝功能检测及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功能及肝脏结构的变化。结果:187例乳腺癌病人术前肝功能检查ALT,AST,ALP和γ-GT均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正常,肝内诸结构清晰,未见脂肪变和肿瘤转移。化疗3周期后,187例病人ALT和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5例病人同时有ALP的轻度升高及γ-GT的升高,病人的血清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6周期后即刻187例ALT和AST均有升高,83例病人同时有ALP的轻度升高及γ-GT的升高,14例病人的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白蛋白水平仍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结束半年后75例病人转氨酶仍高于正常,余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1年及2年后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分别为6l例和53例。超声发现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病人肝脏回声增强,化疗6周期后肝脏回声增强加重,肝内结构渐紊乱。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两年部分病人肝脏仍继续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增强及结构紊乱,提示为脂肪肝,发生例数分别为63例(33.7%)、54例(28.9%)和49例(26.2%)。结论:化行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的脂肪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外科医生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作出诊断及必要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癌化疗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87例,全部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及联合化疗,定期检查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检查,了解肝脏功能及其形态的变化.[结果]87例卵巢癌病人化疗前ALT,AST,ALP和γ-GT均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正常,肝内结构清晰,未见脂肪变和肿瘤转移.化疗3周期后,所有患者ALT和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1例患者同时有ALP及γ-GT的升高,患者的血清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6周期后87例患者ALT和AST均有升高,其中,33例病人同时有ALP的轻度升高及γ-GT的升高,14例病人的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白蛋白水平仍未见明显的变化.化疗结束半年后35例病人转氨酶仍高于正常,余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1年及2年后肝功能异常的病人分别为29例和13例;超声检查发现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病人肝脏回声增强,化疗6周期后肝脏回声增强加重,肝内结构渐紊乱.化疗结束后半年、1年和2年部分病人肝脏仍继续表现为弥漫性回声增强及结构紊乱,提示为脂肪肝,发生例数分别为16例(18.4%)、14例(16.1%)和9例(10.3%).[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引起肝功能损伤,化疗可能导致肝脏的脂肪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6.
王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2536-2537
目的:利用超声观察乳腺癌术后化疗的肝脏变化,对脂肪肝的发生及变化进程进行动态观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乳腺中心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3例,术前检查排除已经发生肝转移及慢性肝脏病变的患者,于术后化疗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0.5 a1、a观察肝脏的变化。结果:选取的患者,术前超声观察肝脏结构清晰,实质回声正常。化疗3个周期后全部患者肝脏回声增强,6个周期后肝脏回声表现为典型的脂肪肝声像图。化疗结束后1 a仍有部分患者肝脏表现为脂肪肝声像图。结论: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脂肪肝,超声给动态观察脂肪肝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和经济的方法,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乙型肝炎诊断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以及超声诊断与肝脏穿刺活检相关性.观察超声检查肝脏脂肪变性的可靠性.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出现脂肪肝的报告.记录临床和组织学参数,并且与非脂肪肝病人进行比较.对这些变量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依照穿刺活检诊断脂肪肝为标准判断超声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报告82例,超声报告肝脏脂肪变与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超声诊断有大量假阳性和假阴性.在超声扫描正常的61例病人中,穿刺活检发现6例>30%脂肪变性.超声扫描报告脂肪肝的21例病人中,穿刺活检发现6例>30%脂肪变性.结论在乙型肝炎病人中,超声诊断脂肪肝与炎症和纤维化有关,与穿刺活检诊断脂肪变性相关性不强,临床医生应该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2月12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经临床查体、超声、钼靶未发现原发灶的隐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例对乳腺及腋窝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人均行甲状腺、胸部、腹部CT或全身PET-CT扫描排除其他脏器肿瘤转移,9例病人行单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3例病人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的标本行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检查。术后病人均行化疗、放疗,5例行内分泌治疗。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最短1年。结果隐性乳腺癌占同期本院1 550例乳腺癌的0.77%,病理检查2例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其余未发现乳腺病灶。术后随访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磁共振检查对隐性乳腺癌有意义,化疗、新辅助化疗配合腋窝清扫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接受化疗后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09-01~2012-06收治的术后化疗的乳腺癌病人170例,所有病人化疗前均无糖尿病。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血糖异常升高32例,占18.8%(32/170)。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17例,占10.0%(17/170);糖耐量减低者8例,占4.7%(8/170);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7例,占4.1%(7/170)。年龄与化疗后血糖异常升高有关。不同化疗方案:含紫杉类方案、含蒽环类方案、既含紫杉类又含蒽环类方案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病人接受化疗后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发生糖尿病,化疗期间应重视对病人监测血糖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69例临床Ⅰ-Ⅲ期乳腺癌病人术前用CTF方案化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7天手术治疗。结果:临床观察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人,化疗后部分缓解(PR)15例,轻度缓解(MR)35例,无变化(NC)19例,总有效率为72.8%,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观察13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37例轻度缩小,有35例原发灶内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或消失;化疗后26枚肿大淋巴结缩小,8枚消失。病理检查50例病人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问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肿瘤细胞坏死,降低临床分期,有助于手术治疗及术式的选择,为术后辅助化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临床对脂肪肝病人的诊断,实验室没有理想的检测手段。我们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86例,对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以观察临床对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取空腹静脉血3mL注入肝素抗凝管混合,先测全血粘度,然后分离血浆测其血浆粘度。甘油三酯取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血清进行检测。结果: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某院收治确诊为脂肪肝患者共14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CT扫描,获得肝、脾CT值,并取比值,对比弥漫性脂肪肝与局灶性脂肪肝的CT特征,就轻度脂肪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诊断出轻度脂肪肝74例占52.11%,其中弥漫性脂肪肝63例,无占位效应,病灶分布均匀,局灶性脂肪肝11例,病灶分布特异,有占位效应;轻度脂肪肝患者人均肝脏CT值(47.29±8.21)HU,肝、脾CT比值(0.75±0.11)。结论轻度脂肪肝患者其肝脏密度较中度、重度患者更高,弥漫性脂肪肝诊断较易,局灶性脂肪肝诊断,部分患者需进行增强扫描、增添对比剂或延时扫描,以排除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乳腺癌的治疗除手术切除外,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而服用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易诱发脂肪肝,并且近年其发病率明显增高.脂肪肝是应用他莫昔芬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化疗药物对肝脏损伤的一种综合表现.乳腺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医务工作者对脂肪肝的认识,从而能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病的重视,并及早给予治疗.本文从脂肪肝的概述、乳腺癌化疗性脂肪肝、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面对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对胆结石手术患者中均匀性脂肪肝肝实质近场进行声学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该技术对均匀性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配置AD(声学密度)装置和声学定量分析系统的HP—5500型超声诊断仪对预行胆结石手术的不同程度的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及对照组正常肝进行近场深度的背向散射积分(IBS)测定,取其平均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对66例病人术前图像采集进行了IBS测定,术中取活检,术后病理证实,病理确诊的63例轻、中、重度均匀性脂肪肝及正常肝近场IBS标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IBS标化值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为临床提供参考。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用于均匀性脂肪肝的诊断准确、客观,能为临床提供一项数字定量化、标准化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同反相位(IP-OP)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应用价值,为脂肪肝无创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包括轻度脂肪肝患者34例、中重度脂肪肝患者29例和非脂肪肝患者(对照组)20例,均经肝穿刺活检确诊。采用MRI-PDFF和MRI-IP-O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肝脏脂肪分数(HFF),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同时进行Bonferroni校正。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技术定量评估脂肪肝的诊断效能。结果:各组患者MRI-PDFF和MRI-IP-OP的HF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脂肪肝组患者MRI-PDFF的HFF较对照组和轻度脂肪肝组明显升高(P<0.01),轻度脂肪肝组患者MRI-PDFF的HF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重度脂肪肝组患者MRI-IP-OP的HFF较对照组和轻度脂肪肝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轻度脂肪肝组患者MRI-IP-OP的HF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诊断轻度脂肪肝(对照组vs轻度脂肪肝组+中重度脂肪肝组),MRI-PDFF和MRI-IP-OP的HFF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和0.874;诊断中重度脂肪肝(对照组+轻度脂肪肝组vs中重度脂肪肝组),MRI-PDFF和MRI-IP-OP的HFFAUC分别为0.928和0.913。结论:对于轻度脂肪肝和中重度脂肪肝,MRI-PDFF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是一种精确而可靠的无创性肝脏脂肪变性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格根据随机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3例脂肪肝患者,同时选择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结果: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无显著的差异性,但是脂肪肝患者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P <0.05)。结论:在肝功、血清学指标检验过程中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则应考虑是否患有脂肪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3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肽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可能参与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合成及发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该病的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肪肝患者术后血清转氨酶的变化规律,转氨酶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肝切除术脂肪肝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血清转氨酶,并记录患者的入肝血流阻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等。结果:脂肪肝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转氨酶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术后第1天到达峰值(P〈0.01),然后逐渐降低,术后第7天比较接近术前水平(P〉0.05)。在影响ALT、AST发生变化的因素方面,术中入肝血流阻断、手术方式是导致术后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主要因素(P〈0.05),与术后血清转氨酶增高呈线性关系。结论:对手术后血清转氨酶的检测,可以有效防治术后肝功能异常,为规范手术操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偶联连续监测法 ,检测 43例脂肪肝患者空腹、餐后 2h血清总胆汁酸 (totalbileacids ,TBA) ,并以 5 0名正常献血员作对照组。结果 :43例脂肪肝、5 0名对照组的空腹及餐后TBA活性值分别为 38.5 8± 16 .42 μmol/L、49.30± 2 0 .44 μmol/L和 5 .2 1± 3 .15 μmol/L、5 .44± 3.2 3μmol/L ,空腹及餐后 2h的TBA活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血清TBA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 ,并能帮助临床医师动态观察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 ,特别是餐后 2h的TBA ,更能诊断轻度肝细胞损伤 ,为脂肪肝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估对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8年收治的滋养细胞肿瘤肝转移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或EMA/CO(氨甲蝶呤、更生霉素、足叶乙甙/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化疗,其中8例进行选择性肝动脉持管局部灌注化疗。通过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超声及CT等检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经以上治疗4例完全缓解,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