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琦贞  徐金梁 《右江医学》1993,21(3):134-137
<正> 近十多年来,在神经生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神经肽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传统概念受到了冲击。本文试就近十年来神经肽的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神经肽和神经内分泌多细胞动物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有一个精细的信息传递机构,才能维持机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自体皮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15具尸体(男12,女3)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结果 皮神经走行有如下几个特征:①多 走在肢体的屈侧或内侧;②位置表浅;③多与静脉有伴行关系;④变异少,位置较恒定。⑤走行部位附近有明显的体表标志。结论 根据皮神经特征,每条皮神经都有两个可靠的手术获取部位。  相似文献   

3.
封君品 《华夏医学》2003,16(4):537-538
肩周炎是一种长期困扰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临床上治疗的方法颇多 ,如内服中西药、推拿、针灸、理疗等 ,据报道均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但疗程较长 ,效果不够显著。近年来 ,神经阻滞疗法正逐渐为临床各科医生所接受。如何提高这一疗法的效果 ,笔者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辅以触痛点注射及功能锻炼治疗重症肩周炎共 6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6 6例中男 2 4例 ,女 4 2例 ,年龄 37~ 76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1~ 2 4个月。其中 1~ 6个月 38例 ,7~ 1 2个月 2 0例 ,1 3~ 1 8个月 6例 ,1 9~ 2 4个月 2例 ,左肩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不影响残存神经自行恢复的产瘫臂丛神经修复新方法。方法:将上干损伤部位行松解,不切除神经瘤,将其近端的颈5或颈7神经根和神经瘤远端的臂丛上干的神经束膜切开窗口,取颈丛皮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前成多段(一般每段长约2.0-2.5cm),两端分别与颈5神经根和上干的神经束膜行端侧缝合,结果:8例患儿经术后1-11年(平均3年)的随访,4例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骨力达4级和4^-级,4例达3例。3例后期进行了肩关节松解和旋前圆肌肌腱切断,结论:该方法既提供了可使损伤近端颈5神经根的新生纤维生长至上干的神经通道,又未阻断神经瘤内残存神经纤维的自行恢复,是治疗产瘫特别是Tassin2型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5.
腓肠神经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为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 2方法  15具成人尸体 ,其中男性 12具、女性 3具共 3 0例下肢 ,经股动脉灌注氨水稀释的红色乳胶后进行大体解剖和观测。 3结果 腓肠神经主干起点横径 (3 .3 2± 0 .97) mm、长度 (13 8.5 5± 40 .72 ) mm,腓肠交通神经起点横径 (2 .2 2± 0 .44) mm,长度 (2 5 8.85± 40 .17) mm,腓肠内侧神经起点横径 (1.5 9± 0 .43 ) m m,长度 (2 40 .85± 3 1.82 )m m,腓肠外侧神起起点横径 (2 .5 7± 0 .73 ) mm,可游离长度 (193 .45± 3 6.86) mm ,小动脉分布密度 ,腓肠神经主干 >腓肠外侧神经 >腓肠交通支神经 >腓肠内侧神经。小静脉分布大致同动脉。4结论 可根据移植需要选择合适长度和横径的腓肠神经 ,有 10 %~ 15 %的小动脉适合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左上臂内侧2年前出现一皮下包块,逐渐缓慢增大,睡眠至深夜苏醒时自觉示中指麻木,平时做30个俯卧撑后出现同样症状。查体:左上臂上段内侧皮下可及一1·5 cm×1·5 cm×2·0 cm包块,局部皮肤无色素沉着及静脉曲张,捏持包块未及皮下粘连,包块活动度不大,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阻滞治疗肩周炎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结果:(1)腋神经在腋窝后发自臂丛后束,主要分支有前支和后支,腋神经穿四边孔处距皮肤距离为5.0cm,前支在四边孔中点外旁开3.0cm处,距皮肤3.5-4.0cm,后支在三角肌后缘中,下1/3交点处距皮肤距离为3.0cm。(2)肩胛上神经主要分支有冈上肌支和冈下肌支,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处距皮肤和冈上肌支起始处距皮肤均为4.0-4.5cm,冈下肌支起始处距皮肤4.0cm。结论:对腋神经及其分支和肩胛上神经的冈上肌支、冈下肌支选择多点在正确的体表定位和熟练掌握穿刺浓度的基础上进行阻滞,可成为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肌皮神经由颈5、6神经纤维组成,是外侧束外侧头的终末支,走行途中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的出现率约21.43%[1],2011年10月在解剖1具约40岁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双侧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神经生化学的发展 ,精神科领域关于神经生化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传统的生化学说在不断接受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如维思通和奥氮平 )以及SS RIs类的上市 ,为精神科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启发人们对神经递质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拟对神经递质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改变的有关假说作一简介。1 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递质及其分类如下 :胆碱类 ,有乙酰胆碱 (Ach) ;单胺类 ,包括 5 -羟色胺 (5 -HT) ,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 (NE) ;组胺 ;氨基酸类 ,包括…  相似文献   

10.
报告1987-1995年,我院骨科采用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术修复上肢神经缺损8例,共14条神经。经1-9年临床随访,功能恢复,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本文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游离神经移植术克服周围缺损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方式及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定位臂丛神经后束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PY  Che XH  Gu HH  Liang W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58-2061
目的比较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臂丛后束与外侧束的阻滞成功率。方法选择7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外侧束组和后束组,采用Wilson提出的喙突人路,通过神经刺激器分别引发臂丛神经的外侧束或后束所支配的远端运动反应后给予0.5%罗哌卡因30ml。在给药后5min、10min、20min、30min分别记录上肢5支终末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结果外侧束组阻滞成功率为53.1%,后束组阻滞成功率为78.9%,后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外侧束组(P〈0.05)。结论引发后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后给药,阻滞成功率要高于引发外侧束所支配的运动反应后给药的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吴波以  石凯军 《医学争鸣》1989,10(2):97-100
对44只家兔做一侧腓总神经无缺损对端吻合术,另侧做3cm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术,手术后4、8、12、16、2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学,轴突、髓鞘、胫前肌组织学和伸跖展趾功能研究。结果表明:4周时各吻合口处均可见到再生轴突,8周时双侧胫前肌都可测出MAP,16、20周时再生轴交通过率和MCV,对端吻合侧优丁移植侧,MAP振幅、髓鞘化程度、胫前肌组织学改变及伸跖展趾功能,两侧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当修复神经伤有明显张力时,应采用神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自1988年6月至1990年5月对臂丛及正中神经损伤、手指感觉功能丧失两年以上的5例患者,用尺神经手背支或桡神经浅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恢复部分手指感觉功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重点介绍其手术方法,并对手术设计的依据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Yang Y  Chen L  Gu YD  Hu SN  Z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7):1179-1182
目的探讨膈神经移位术对不同年龄小儿呼吸系统的远期影响及其规律。方法从1998年3月至2001年4月收治3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按手术时年龄分为0~12个月组(17例),13~36个月组(11例)和37~60个月组(6例)。手术方式均采用膈神经移位术,术后随访3~7年,平均4.03年。随访时以34名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进行配对(身高、体重、性别相同)研究。行常规体检、肺功能(潮气、通气功能及脉冲振荡检查)测定、血气分析及胸透观察膈肌活动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膈神经移位术时年龄0~12、13~36个月组患儿肺容量及肺顺应性较低(最大肺活量为0.9L±0.2L、1.2L±0.4Lvs.1.3L±0.3L、1.4L±0.5L,一秒量为0.8L±0.1L、0.9L±0.1Lvs.1.0L±0.1L、1.0L±0.1L,均P<0.05),而37~60个月组肺功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大肺活量为1.6L±0.4Lvs.1.8L±0.5L,一秒量为1.5L±0.1Lvs.1.6L±0.3L,均P>0.05)。3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胸透显示膈神经移位术后,患侧膈顶较对侧抬高0.5~3.5个肋间,平均1.93个肋间,膈顶高度差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时年龄0~12、13~36个月组患儿术后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7.1%(8/17例)和27.3%(3/11例),胸廓畸形的发生率分别为41.2%(7/17例)、9.1%(1/11例),术时年龄0~12个月的患儿尚有17.6%(3/1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而术时年龄37~60个月组的患儿均无上述临床表现。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行膈神经移位术可能对呼吸系统、胸廓发育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手术年龄越小影响越显著,而3岁以上患儿膈神经切断无上述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晓伟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20-120,122
目的探讨跟下神经和足跟疼痛的解剖学关系。方法探讨选择我校16具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其中男性9具,女性7具,共32侧下肢。从小腿内侧中上1/3处开始,在胫骨内后缘把小腿三头肌分开,充分暴露胫后血管和神经,直到足底。观察跟下神经的起自部位、走行和支配情况等。结果跟下神经,主要起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此神经较细,神经起始处平均横径为1.3±0.4mm,多以单支出现。本研究中,起自胫神经分叉处的有10侧,占31.2%;起自足底外侧神经有16侧,占50.0%;其余6侧起自胫神经,占18.8%。跟下神经起自部位性别差异,男性跟下神经起自部位发生情况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下神经发出的前后分支在拇展肌与足底方肌之间可能同时或者分别被卡压,临床诊断时要注意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后供体神经功能的变化,评价此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施行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的82例患者(移位神经88例次)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①感觉:神经单一分布区的两点辨别觉以及主观感觉;②运动:肌力、握力、捏力;③自主神经功能:排汗功能(溴酚蓝实验)。结果 大多数患者手术后肢体功能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患者术后感到手术的影响,主要表现有手指麻木感,两点辨别觉稍有差别;肌力有变化,握力及捏力测定稍有差别。但是,这些变化一般比较轻微,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并且在术后12个月后逐渐减轻、消失。所有患者手部排汗功能无变化,未出现营养不良改变或原有变化加重。结论 正中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术对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修复学新理论新观点。方法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神经再生、神经修补、神经替代、神经重塑、神经保护以及神经调控等相关文献,进行学科名词的归纳总结。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神经冬眠、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神经修复术、神经上下兼修原则、神经内外兼修原则、细胞神经修复治疗四原则、以及神经修复"五多"方案等新名词。结论神经修复学名词术语的不断充实,将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胸外科手术中涉及的臂丛神经胸壁分支走行及所需阻滞范围,探讨可行的阻滞方式。方法 选择大体标本2具,空针抽取亚甲蓝注射液10ml,自锁骨中点内面进针7cm后注射液体。注射完毕后分离臂丛神经胸壁分支,观察其走行与分布。结果 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该神经外径约2.1mm,长约68.1mm。胸外侧神经走行于胸肩峰动脉分叉点的内上方,在头静脉终端附近穿出锁胸筋膜,胸外侧神经上胸肌支穿过胸小肌上缘进入胸大肌。结论 胸长神经和胸内外侧神经阻滞与目前临床神经阻滞方式联合应用于胸外科手术,可取得更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修复学新理论新观点.方法 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神经再生、神经修补、神经替代、神经重塑、神经保护以及神经调控等相关文献,进行学科名词的归纳总结.结果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神经冬眠、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神经修复术、神经上下兼修原则、神经内外兼修原则、细胞神经修复治疗四原则、以及神经修复"五多"方案等新名词.结论 神经修复学名词术语的不断充实,将为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