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镇江市医疗卫生系统"无烟单位"创建过程中实施控烟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确定在7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调查,在控烟干预前后,通过无烟环境观察、医务人员调查以及就诊者拦截调查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有控烟宣传资料发放的单位比例从85.7%上升到了100.0%,重点区域内都张贴禁烟标识的比例达到100.0%,室外吸烟区设置率达从85.7%上升到了100.0%。就诊者在医院见到禁烟标志、控烟宣传、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以及看到有人劝阻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上升,闻到烟味的比例有所下降。干预后,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戒烟率上升,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的比例有所提高。认为单位禁烟规定执行情况良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8%上升为干预后的71.0%,支持室内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4.5%上升到干预后的94.5%。结论医院内控烟宣传氛围浓厚,"无烟医院"创建效果明显。然而,室内仍存在吸烟现象,应坚持长效管理,巩固无烟单位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福州市医院的控烟现状及评价创建无烟医疗单位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观察记录法,评价控烟效果。结果医院禁烟宣传率为83.3%,禁烟标识普及率为79.4%,非工作人员吸烟发现率为3.1%,工作人员吸烟发现率为0.3%,吸烟劝阻率为15.0%,烟头发现率为24.0%;无烟医院禁烟标识普及率高于非无烟医院(χ2=34.338,P<0.05),有禁烟标识的场所的吸烟发现率比无禁烟标识场所低(χ2=4.734,P<0.05),有禁烟标识场所烟头发现率低于无禁烟标识场所(χ2=61.22P<0.05),无烟医院烟头发现率低于非无烟医院(χ2=7.590,P<0.05)。结论无烟医院的控烟措施及吸烟现状均好于非无烟医院,应加大创建无烟医院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医院工作人员对无烟医院创建标准的认知、接受情况,评价无烟环境创建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创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该院创建无烟医院前后,分别抽取500名该院医务人员,使用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评分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员对无烟医院创建制度的认知由33.4%上升至88.2%,该院无烟环境创建氛围日益浓厚。结论该院医务人员对创建活动认知率高,对创建标准掌握程度较创建前有较大提高,实施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是无烟医院创建成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北京、沈阳、上海、长沙、广州、银川六城市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无烟政策现状,探讨吸烟者及非吸烟者对全面无烟政策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文献查阅法研究六城市无娴政策现状.使用多阶段抽样法在六城市抽取4 815名吸烟者及1 270名非吸烟者,调查其对不同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无烟政策的态度.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支持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无炯政策的因素.结果 六城市均未实施全面的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尤烟政策.六城市多数调查对象支持在医院、学校、会议室及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实行全面无烟政策,相比之下,吸烟者及非吸烟者对工作场所全面无烟政策的支持率分别仅有42.8%及52.9%,对餐厅、酒吧全面无烟政策的支持率分别仅有21.3%及40.4%.对二手烟健康危害的认知是影响吸烟者对工作场所(OR=1.27,95%CI为1.08~1.49)及餐厅、酒吧(OR=1.55,95%CI为1.17~2.05)全面无烟政策支持态度的重要因素.结论 六城市已具备实施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全面无烟政策的基本条件.提高公众对二手烟健康危害的认知可能会提高公众对全面无烟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策略及效果。方法:以创建无烟医院为途径,实施综合性吸烟干预策略(政策、环境、活动、管理)。结果:实施创建无烟医院的试点医院控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3.55个百分点。结论:创建无烟医院是实施对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创建无烟医院情况,为实现医疗卫生单位全面禁烟提供依据。方法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抽取福州市、三明市及将乐县12家医院共2065名工作人员和采用拦截法抽取48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干预前男性工作人员吸烟率31.78%(女性吸烟率为0),干预后降为16.6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8,P〈0.05)。干预前后大部分医生都能主动关心患者吸烟状况并提供戒烟建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P〉0.05)。经过无烟医院创建活动,接受过控烟宣传的人和在院内看到有人劝阻吸烟者的比率,分别超出基线调查的10.41%和9.58%,但大部分医院吸烟区外仍可发现烟头,7家医院所辖区域内有人吸烟无人劝阻。结论福建省创建无烟医院的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医疗卫生单位须进一步强化窗口部门的控烟意识,努力提高医疗卫生单位控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扩大对全社会的控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勇 《中国健康教育》2012,28(7):581-582,585
目的评价江苏省南通市疾控中心创建无烟单位对职工控烟知信行改变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达到无烟单位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南通市疾控中心在职工作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南通市疾控中心186名在职工作人员吸烟率从20.4%下降到17.7%,其中男性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2.7%和37.1%,戒烟率为5.6%,女性吸烟率为0,吸烟者每天吸烟量大为减少,不吸烟者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从82.4%降为0,职工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认识明显提高,知晓率由8.1%提高到67.0%,对工作场所禁烟态度明显改变,由52.7%提高到72.6%。结论公共场所禁烟是减少二手烟危害的有效途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控烟的关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控烟的根本举措,南通市疾控中心创无烟单位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无烟企业创建效果,为积极开展企业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典型抽样与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青岛市参与无烟企业创建的48家企业中,采用"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统一制定调查的问卷,分层抽取5家企业2000名员工开展效果评估,收集干预前后人口统计学信息、烟草使用状况、工作场所禁烟和无烟政策执行情况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去30 d员工看到室内公共场所有人吸烟的比例由干预前11.2%降低到干预后6.0%,干预后厕所/卫生室和走廊吸烟现象分别较干预前下降了5.5%和3.6%。无烟场所执行程度调查发现,认为无烟环境得到"彻底执行"的由干预前的68.4%,提升到干预后的85.5%。干预前创建无烟企业人群吸烟率为28.6%(男性为42.2%),干预后吸烟率降至19.9%(男性为28.0%)。结论青岛市无烟企业创建对减少企业吸烟人数、降低吸烟频率、提高无烟政策知晓率和改善室内吸烟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9年全国无烟医疗卫生试点机构无烟环境创建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009年全国医疗卫生试点机构的无烟环境创建效果。方法采用询问及观察法了解并比较全国无烟医疗卫生试点机构创建前后在实施无烟政策、张贴禁烟标志以及是否有人吸烟等方面的变化,评价试点效果。结果制定了无烟政策机构的比例由53.5%增加到92.1%,张贴禁烟标志机构的比例由91.9%增加到98.2%;100%无烟机构的比例在终末调查时为38.0%。东北和华北地区观察到的机构内吸烟行为少于其他地区。分机构类别看,100%无烟机构的比例依次为:妇幼保健院50.0%,疾控中心42.6%,卫生行政部门36.8%,中医院33.3%,综合医院30.4%。结论各试点机构的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100%无烟机构的比例低,机构之间差别较大,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相关行为,分析其戒烟服务的提供情况。方法于2009年调查天津市20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在职人员(包括医护、行政及后勤人员),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帮助吸烟者戒烟情况等。同时拦截调查每家医院就诊者20人,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控烟环境变化、医院内吸烟情况、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等。干预内容包括制定医疗机构控烟政策、场所干预、人群干预和提供戒烟服务等,干预时间为2009年3月—2009年12月。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576人和1624人。干预前后被调查者的吸烟率分别为18.2%和17.4%,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5.4%和15.7%。干预后医院就诊者在医院见到控烟宣传的比例上升,认为医院内吸烟情况减少,吸烟率下降,闻到烟味的比例下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在医院期间,见到过禁烟标志"和"医院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的回答在干预前后无变化,认为医院提供的戒烟服务干预前后无改善(P0.05)。结论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水平低于2002年全国人群,但仍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生吸烟问题,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无烟环境改善力度和戒烟服务提供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锡市三级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效果,为推进无烟城市目标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干预前后分别以自填式问卷方式,对8家三级医院在岗员工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干预后,8家医院员工的现在吸烟率由7.94%降为6.88%,男性由23.64%降为21.28%,女性由0.19%降为0。吸烟员工在禁烟区域吸烟比例由23.44%降为19.09%,二手烟暴露率由17.06%降为14.88%。员工的吸烟、二手烟危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知晓本院室内全面禁烟、认可本院对员工、病人/来访者控烟政策"执行彻底"的比例分别由85.30%、80.83%、64.52%提高至93.50%、85.63%、76.63%;未接受过针对患者戒烟干预培训比例由52.32%降为16.41%,过去3个月中未询问过患者吸烟情况者由16.68%降为11.82%。结论在医院实施"无烟城市"项目干预收到较好效果,仍须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控烟相关知识培训及医疗卫生机构禁烟规章宣传和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兴区医疗机构职工吸烟现状、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医务工作者控烟能力,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先抽取大兴区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2家,再在医院内采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吸烟的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工作者总吸烟率为10.0%,男性34.5%、女性0.3%,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1)。94名吸烟者中,63人(67.0%)曾尝试过戒烟,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中以缺乏意志力所占比例最高(33.3%)。医生对尼古丁替代疗法知晓率最高(47.0%),但对5日戒烟法知晓率较低(23.9%)。结论有必要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危害、戒烟知识和戒烟方法的培训。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活动是促进医院建设无烟环境的一个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市家庭、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无烟现状和禁烟政策支持情况,为该市控烟工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温州市1 000名18岁及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吸烟者800名,非吸烟者200名。调查员采用面对面提问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被动吸烟危害的认知,相关场所禁烟规定的知晓情况,家庭和室内工作场所及调查前6个月内所到过的公共场所(餐馆、酒吧、医院和出租车)的控烟情况以及对相关场所全面无烟政策的支持情况等。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调查对象对被动吸烟可导致非吸烟者不同健康危害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其中被动吸烟心脏病的正确认知率最低,为43.70%(437/1 000),而被动吸烟可导致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正确认知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8.60%(686/1 000)和68.30%(683/1 000)。调查对象家庭室内完全禁烟占30.80%(308/1 000);经常在室内工作的调查对象中,其室内工作场所完全禁烟占41.86%(126/301),最近6个月,到过相关公共场所的调查对象中,知晓医院室内完全禁烟规定者占62.42%(201/322),知晓禁止在出租车内吸烟规定者占50.00%(215/430)。调查对象在餐馆、酒吧、医院和出租车观察到有人吸烟的比例依次为68.53%(307/448)、85.37%(105/123)、38.82%(125/322)和36.28%(156/430),观察到有人在其工作场所吸烟的比例为67.77%(204/301)。调查对象支持学校、医院实行全面无烟政策的比例分别为86.10%(861/1 000)和81.40%(814/1 000),51.50%(515/1 000)的调查对象支持室内工作场所全面无烟,而对餐厅和酒吧的全面无烟支持度最低,仅为14.40%(144/1 000)和23.50%(235/1 000)。结论温州市居民对学校、医院禁止吸烟已逐步形成共识,应继续开展烟草危害的宣传,促进家庭、室内工作场所以及部分公共场所(尤其是酒吧和餐厅)全面无烟环境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及戒烟情况,为长春市制定控烟策略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市5个区1510名政府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率为20.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1.6%,女性吸烟率为1.5%,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4.9%的吸烟者有戒烟的想法,有53.5%的吸烟者认为其考虑戒烟的原因是为孩子树立榜样,有46.1%的吸烟者认为6个月内实施戒烟行动益处非常多。结论长春市政府公务员吸烟率较低,希望戒烟者比例较高,依据调查结果,积极制定公务员控烟干预策略和措施,将有助于加快长春市创建无烟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丽水市无吸烟医疗卫生单位创建情况及实施效果。方法在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在职员工中,通过明察暗访、电话询问及面谈等方式调查94人。结果在职职工全员总吸烟率为31.91%,男性职工总吸烟率为52.63%,现在吸烟者中25-34岁占4.83%,无烟单位实施后戒烟率16.67%。结论疾控中心创建无烟单位的举措效果明显,需加大力度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长沙市10家医院开展控烟干预工作,评价控烟效果,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以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氛围营造为主的控烟干预活动,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现在吸烟率由16.8%下降至13.7%,对于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医务人员更认为自身应在控烟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帮助患者戒烟。同时,在实际诊疗工作中主动询问病人吸烟习惯的医务人员比例也得到提高。结论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无烟医院创建经验值得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患者对医院控烟情况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控烟能力的初步干预效果,为今后控烟干预和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黑龙江省20家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干预前后的无烟环境观察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控烟能力等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比干预前各地点的禁烟标识增多;室内吸烟区由干预前的6家降到干预后的3家,有5家设立室外吸烟区;固定场所连续观察吸烟人数、烟头数减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达到无烟机构的标准,综合医院最差。医疗卫生人员的吸烟率干预前后分别为13.5%和11.1%,在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的干预前后分别为54.7%和41.9%;干预后吸烟与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达100%,2.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初步干预有效,但尚未达到国家无烟环境的标准;医生已经掌握烟草危害知识,但戒烟服务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项目干预,项目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成无烟医疗卫生机构,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活动提供示范指导。方法在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开始以及后期,在5个市15家医疗卫生机构各进行一次机构工作人员问卷调查,并依据卫生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进行评估。结果各单位都依据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开展了创建活动。工作人员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由基线的63.4%提高至效果时的73.8%,吸烟与疾病相关性知识知晓知晓率由70.5%提高至77.2%,被动吸烟与疾病相关性知识的知晓率由76.6%提高至83.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吸烟率由15.3%下降到12.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取得一定成效,机构达到《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吴金星  陈海婴  范义兵  杨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1885-1886,1889
目的了解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无烟工作场所"立法。方法采用现场观察,问卷拦截调查和对工作场所空气中PM2.5浓度进行监测等方法,分析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和二手烟暴露情况。结果现场观察了29家办公场所,禁烟场所2家,16家场所划分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全面禁烟场所吸烟现象比例在(10,50]的分布为50%。被调查工作人员中,有51.9%在工作单位受到二手烟的侵害;有60.7%的吸烟者在工作场所的非吸烟区内吸烟,工作人员劝阻率仅为5.9%。全面禁烟的场所,其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为49.7μg/m3,而部分禁烟场所和不禁烟场所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6μg/m3和66.0μg/m3。结论南昌市办公场所吸烟现象严重,二手烟暴露率高,禁烟措施不完善,控烟执行力度不够。需要加强对吸烟者吸烟和二手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同时出台相应的"无烟工作场所"地方法规。  相似文献   

20.
比较深圳市创建学校无烟环境活动前后中学生吸烟认知、态度、行为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创建活动效果,为学校控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3个区5所中学为干预组开展创建学校无烟环境活动干预,随机选取5所中学为对照组不开展干预活动,对两组学校创建活动前后初一到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吸烟知识知晓、态度、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组人群的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8.60%提高到干预后的85.21%(x2=44.89,P<0.01),态度正确率由干预前的73.86%提高到干预后的77.07% (x2=4.72,P=0.03);而行为形成率在干预前后分别为90.57%,9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P=0.21).对照组的知识知晓率、态度正确率、行为形成率干预前分别为76.50%,72.68%,83.82%,干预后分别为77.77%,73.48%,84.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能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使中学生的烟草认知情况产生明显的改善,但对吸烟行为无明显影响.建议在全社会范围推广全面无烟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