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探讨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选择41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C组)比较。结果A组患者UA、TG、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1);B组FBG、HbA1c水平明显高于C组(均P<0.01)。认为血尿酸和甘油三脂水平异常升高与DM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可作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空腹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L - C)、载脂蛋白(Apo) A1及Apo B、CRP。结果:糖尿病患者CH、TG、L DL - C、Apo B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 .0 5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CH、TG、L DL- C及CRP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 .0 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炎症指标CRP、L DL - C及Apo B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4例2型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患者(A组),70例2型糖尿病(DM)无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均检测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血脂、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70例健康对照者(C组)比较UA水平,对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UA显著高于B、C组,B组UA显著高于C组(P<0.05或0.01),A组TG、TC、CRP、L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A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1);A组FBG、HbA1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病程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型糖尿病为整体,有无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Y(有=1,无=0),以尿酸及其他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最后年龄、病程、收缩压、尿酸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比非大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C反应蛋白 (CRP)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T2DM组 5 0例及正常对照组 5 0例。采血测定CRP、空腹血溏 (FPG)、血脂各项指标 (TG ,TC ,HDL -C ,LDL -C ,Apo -A1,Apo -B)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T2DM组CRP明显升高 (P <0 .0 5 ) ;②CRP明显升高与TG、TC呈正相关 ,前者 (r =0 .3 91,P <0 .0 0 1) ,后者 (r=0 .2 3 1,P <0 .0 5 ) ,与FPG呈正相关 (r =0 .3 72 ,P <0 .0 0 5 )。结论 CRP升高与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将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伴发大血管病变组83例,不伴大血管病变组132例,分别测定各组的TC、TG、LDL-C、HDL-C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组中TC、TG、LDL-C、HDL-C较不伴大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HDL-C较不伴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下降(P<0.05),血脂情况与大血管病变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LDL-C、HDL-C为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B分别为-1.232、-2.216、2.452.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异常,其中TG、LDL-C、HDL-C为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小而致密的LDL-C为主要危险因素,TC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有关,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A组)32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大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雌友  姚伟峰 《四川医学》2005,26(5):487-489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和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VWF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血浆粘附分子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VCAM- 1、sICAM 1和VWF水平,并与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 <0 .0 1) :血清VWF水平在伴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微血管病变组,伴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 <0 .0 5 ) ;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sICAM- 1水平与sVCAM- 1、VWF、TG、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 <0 .0 5 ) ;sVCAM- 1水平与LDL C、TG、TC及尿Alb/Cr呈正相关(P <0 .0 5 )。以上提示,sVCAM -1及sICAM -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人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吴恒莲  林宏初 《广东医学》2004,25(3):271-27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 2型糖尿病患者 1 5 0例 ,其中伴大血管病变组 78例 ,无大血管病变组 72例 ;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 74例 ,正常人群组 76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4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结果  2型糖尿病两组 (包括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及无大血管病变组 ) ,以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或P <0 0 0 1 ) ,2型糖尿病两组与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间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与无大血管病变组间CRP水平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 ,CRP可能是 2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65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例)和单纯糖尿病组(33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结论CRP增高与T2DM大血管病变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脂代谢异常与老年 2型糖尿病 (DM)合并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6 4例 2型DM患者分为合并CHD组 (A组 ) 34例 ,未合并CHD组 (B组 ) 30例 ,无DM的CHD患者 31例为对照组 (C组 )。测定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空腹血糖(FBG)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TG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5 ) ;FB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 1) ;HDL -C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除FBG明显高于C组外(P <0 0 1) ;TG、HDL -CH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C、LDL -CH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G、低HDL是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大血管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 选取198例T2型DM患者,其中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1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9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分别为(1.15±0.41)mm、(0.97±0.28)mm,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为64.5%和30.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血尿酸、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高于T2DM无大血管病变组,在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玉森  武玮  梅艳洁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589-590,638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2组,其中单纯糖尿病(DM1组)4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DM2组)40例。另外同时选择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液生化等指标。以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以年龄、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cy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结果 DM1组Hcy比N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血清Hcy的水平高于DM1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肽、TG、TC、HbA1c、Hcy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 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关,高Hcy血症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谭兴容  屈春梅  方超  汤利华  王毅 《重庆医学》2011,40(13):1314-1316
目的探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患者各项血脂指标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DM患者(A组)、64例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68例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C组)、74例DM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患者(D组)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浆脂质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B、C、D组收缩压(SBP)、FPG、HbA1c、TG、ApoB明显高于A组(P<0.05);(2)B、D组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明显高于A、C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ApoA1/ApoB明显低于A、C组(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ApoA1/ApoB与HbA1c、TG、LDL呈明显负相关(r=-0.293,-0.236,-0.129,P<0.05),与HDL呈明显正相关(r=0.156,P<0.01)。结论 ApoA1可能对DM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ApoB是DM血管病变的共同损害因子,ApoA1/ApoB在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可能较ApoA1、ApoB单项指标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2型糖尿病(DM)并发大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2型DM患者126例按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n=65,发生血管病变者)和B组(n=61,未发生血管病变者),同期入选体检正常者60例为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186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MIF、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A、B 2组的各项监测结果(除HDL-C)均高于C组;A组的MIF、IMT、HbA_(1c)、LDL-C、TG水平均高于B组,HDL-C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颈动脉轻度狭窄22例(33.85%),中度32例(49.23%),重度11例(16.92%);患者MIF水平与IMT(r=0.977)、FPG(r=0.551)、HbA_(1c)(r=0.909)、LDLC(r=0.779)、TG(r=0.615)呈正相关性(均P<0.01),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516,P<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浆MIF水平明显升高;发生血管病变的2型DM患者MIF水平与血管病变程度关系密切,且与血糖、血脂相关;2型DM患者进行MIF水平监测对防控大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200例脂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分析。分为总组和对照组 ,HbAlc≤ 7.0mmol/L组与HbAlc >7.0mmol/L组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分别观察TC、TG、HDL C、LDL C、APO A1、APO B及比值等指标。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总组TG增高、HDL C降低、LDL C增高、APO A1降低、APO B增高 (均P <0 .0 1或 <0 .0 5 ) ;高血压组TC增高、HDL C降低 (均P <0 .0 5 ) ,HbAlc>7.0mmol/L组TG增高、APO B增高 (均P <0 .0 5 )。表明该组患者完全符合 2型糖尿病的脂质三联征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177;0.9)ng/L与(4.5&#177;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177;1.4)ng/L与(4.5&#177;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0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参与了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IL-10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病变组64例,有大血管病变组71例,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两组患者baPWV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的baPWV为(1 826.3±369.0)cm/s,明显快于无大血管病变组的(1 602.7±360.3)cm/s(P<0.01);baPWV与年龄、血压、血糖、C肽等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baPWV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对照组42例(G1组),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43例(G2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39例(G3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常规行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C-P)、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浆APN水平测定,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对各组间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对各指标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FPG,TG,HDL,FINS,BMI,C-P,APN和HbA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PN,C-P水平及ISI值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PN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PG,C-P.TG及BMI呈显著负相关,与HDL及IS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A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降低更明显,提示血浆APN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43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4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41例,均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结果失血管病变组和无大血管病变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血管病变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也明显低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是T2DM和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GDF)-15与2型糖尿病(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初发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A组(单纯T2DM) 30例,B组(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30例,另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C组);记录年龄、身高、体重,测量血压、腰围、臀围,计算体制指数(BMI)、臀腰比(WHR),检测血清GDF-15、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及B组血清GDF-15水平均高于C组;B组血清GDF-15水平高于A组;GDF-15水平与WHR、SBP、TC、TG、LDL、HbA1c、hsCRP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LDL是影响血清GDF-15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GDF-15在T2DM及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中均升高,且在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中升高更为明显.GDF-15可能通过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参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