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我院心内科2001-02~2005-0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持续胸痛>30 min和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胸前导联或Ⅱ、Ⅲ、aVF导联中2个导联ST段抬高>1 mm同时血清心肌酶超过正常值2倍.其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30~72(平均58)岁.发病时间为30 min~23 h;心梗范围:前壁21例,前间壁12例,下壁8例,广泛前壁9例,正后壁4例,高侧壁2例.本组入院后均做急诊PCI,成功者均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急诊收治的10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组54例(A组)、经股动脉组52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持续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A,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4.4%;96.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B组(13.46%)。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临床疗效好,且安全可靠,是一种更为可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5-06~2006—12共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其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通过经桡动脉入径与经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桡动脉人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8-01-2010-03我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2例,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24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28例,行急诊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手术耗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PCI成功率均为100%;手术耗时桡动脉组为(54.7±18.3) min,股动脉组为(51.5±17.2)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管置人时间股动脉组少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预后没有造成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人径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经股动脉人径比较,经桡动脉入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PCI术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PC I)的临床对比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将我院2000-05~2006-05住院急性心肌梗死PC I术的患者161例按其血管途径分为股动脉组96例和桡动脉组65例。股动脉组男62例,女34例,年龄(59.32±18.16)岁,高血压66例,糖尿病61例;桡动脉组男43例,女22例,年龄(60.14±7.56)岁,高血压45例,糖尿病4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病变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异。1.2方法器材选择:美国生产OM EGA 9600型800M AC形臂X线机;股动脉组使用6F或7F股动脉鞘系统使用Cord is公司,桡动脉组使用日本…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4-03~2006—12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性、高风险的疾病,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供血中止,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在急诊PCI治疗AMI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05-01/2008-12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各130例,术前均给予负荷量300 mg口服,其他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低分子肝素等应用相同。观察30 d内两组病例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全部手术成功,术后30 d内均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及急性、亚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皮下出血、过敏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两组病例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一样具有明确的抗血小板、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能预防PCI术后再发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在急诊PCI术后应用同样安全、有效,但PCI术后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药,国产氯吡格雷价格低,更具有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2012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于冠脉造影(CAG)后PCI前持续静脉给予欣维宁,并追加肝素50 U/k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仅追加肝素100 U/k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开通情况,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分级(T IM I)及校正的T IM L计帧数;比较治疗前后48 h检查心电图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87%和74%,P<0.05),梗死的TIML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6帧vs30.1±6.5帧,P<0.05),治疗后48h检查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缺血导联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出血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联合应用欣维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 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观察其优缺点及临床上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确诊为AMI患者396例,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介入(TRI)组20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TFI)组196例,观察两组手术介入治疗时间、手术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TRI组200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6例(63%),多支病变74例(37%),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66例(33%);TFI组196例患者中,单支病变120例(61%),多支病变76例(39%),其中完全闭塞病变63例(32%),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30.2±6.4min,TFI组为29.6±0.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8.9%,而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均为9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TRI组为2.5±0.9天,而TFI为5.7±1.6天,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比较: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6例,局部血肿4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13例,动静脉瘘3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16例,排尿困难18例,腰痛9例,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且住院天数短,经济实惠,方便易行,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AMI综合干预的长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和追踪综合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6例AMI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外,配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早期康复活动等综合干预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追踪和观察。并与注重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比较。评价其疗效。结果 26例患者比较充分掌握AMI防治知识,急性期没有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早期康复活动顺利进行,无卧床并发症;生活质量高,自信心增强,保护意识好,医患关系良好,能正确处理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采用正确的康复方法。认真执行医嘱,病情稳定,满意率为88.0%,结论 综合干预有促进AMI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再灌注治疗对前壁或非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再灌注治疗的方式,分为择期PCI治疗组(PCI组)101例及溶栓组(对照组)9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对存活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PCI组,住院期间PCI组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随访期PCI组远期左室功能改善明显。其中前壁AMI患者对照组死亡率和MACE数目均明显高于PCI组(P〈0.05)。结论:择期PCI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远期MACE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前壁AMI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IG)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本院治疗的83例 AMI患者,应用 Stewart-Figge方法计算其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中 SIG、阴离子隙(AG)、潜在碳酸氢根(pHCO3-)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SIG的变化幅度最大,AG次之,pHCO3-变化最小。【结论】在 AMI患者中,SIG可以比 AG和潜在HCO3-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对于病情的检测和短期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人AMI并发UGH的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94例老年人AMI并发UGH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在AMI发病后的1~6天是发生UGH的高峰朝,老年人AMI并发UGH病死率高;其病死率与梗塞部位、UGH的出血量及出血形式、慢性疾病及疾病数有关。结论 老年人AMI并发UGH与应激反应、胃粘膜灌注不足、老年人各器官储备功能降低、治疗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采用有效的局部止血;应用洛赛克;输新鲜血;加强监护等能降低老年人AMI并发UGH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及调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研究组1 a后IMT缩小显著(P〈0.05),且TG、TC、LDL-C下降显著,HDL-C升高显著,P〈0.01。结论服用阿托伐他汀1 a可以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0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6h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为介入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所有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即刻、术后6、12、24、72h及7d hs-CRP水平,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I组介入治疗后AMI患者血浆hs-CRP水平随时间逐渐升高,在术后72h上升至高峰值,并于7d后恢复至术后12h水平,术后6、12、24、72h及7d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后72h高峰值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冠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短期hs—CR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可作为PCI治疗AMI疗效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