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病因病机、益气活血法-机理、益气活血法-应用及疗效等方面,介绍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概况。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缺血性中风中西医诊断辨证疗效标准,建立客观化、微观化、定量化、规范化的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使临床观察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采用合理的科研设计方法,随机、双盲、对照的科研原则,对今后基础实验研究与临床经验总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奖励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等奖 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研究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王永炎等完成的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中风病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问题,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定量意义的第二代《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为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科研水平,促进国内外的中风病交流奠定基础。本研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方法学的要求及国际脑血管病研究标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复习文献,专家商  相似文献   

3.
正中药具有简、便、廉、验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更具优势[1]。近年我们用葛根芩连汤合钩藤散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脑梗塞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外伤手术史。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病名诊断研究现状、中风病痛名诊断研究现状,看出缺血中风的病名诊断的不确定性.对缺血中风病名诊断标准确定的忽视,不仅阻碍中风病病名诊断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医对缺血中风疾病本质及其防治规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对缺血中风病名的表述的规范和统一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学组与中风病科研协作组第二届中风学术研讨会于1985年10月11日至15日在长春举行。出席代表117人。会议收到论文65篇,反映了当前国内中风研究不同层次的学术水平等问题。与会代表对全国中风科研协作组三次修订的中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科研观察方案、诊  相似文献   

6.
中风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发病后所引发的肩关节半脱位及其迁延不愈所致的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均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是中风后偏瘫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诸多临床医家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进行了研究及实践,其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但在临床上并没有广泛应用,分别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评价标准,以及各种临床诊疗方法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对各种诊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阐明为了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往往需要复合性康复方案配套应用。但组合方案众多,有效率参差不齐,可能与选用的康复方案与患者的具体情况存在不匹配性,或诊断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今后关于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应聚焦于严谨的科研设计、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整合有效资料,努力做到对肩关节半脱位的诊疗统一性,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抑郁症心理护理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后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发生。临床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焦虑,悲观失望,哭笑无常,甚至拒绝治疗等精神症状。自1998年我中风中心成立以来,在临床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对中风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及诊断标准100例患者均确诊为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36岁。中医诊断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会…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在中风恢复过程中,失眠造成的精神紧张直接影响着中风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近年来,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失眠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或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定位、定性确诊中风后.失眠的诊断依据《中国精神科学会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R)[1].随机分为两组.  相似文献   

9.
总结任开益的"慢中风"学术观点,并列举验案1则。任开益认为中风病实为全身性气血虚衰的慢性疾病,除常见的"卒中",临床可见"慢中风",其诊断可用第二代《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中风病病名诊断主症、次症标准。任开益经验方脑脉苏中药复方治疗慢中风,其效果显著优于单因素疑似诊断及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风先兆系指中风发生前间断出现眩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肌肉蠕动,或在平时出现一过性语言不利的症候。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言语障碍是中风的常见症状,约占中风50%以上的病人都有言语障碍的发生,由于脑内不同部位的损伤,常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不同的失语和构音障碍),祖国医学常用失语、错语、语言謇温来描述。近年来我们以舌下针随机对照治疗中风急性期言语障碍3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选择发病在3周内,血液流变学超过正常范围,CT符合中风标准,符合1985年8月泰安会议制定的《中风诊断、辨证分型标准》的中风诊断和辨证标准以及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会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关于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命名及证候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分析认为“血瘀”是病机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情志、饮食、劳逸、肥胖、遗传、便秘等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中风先兆征与无症状性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中医脑病协作组制定了《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确定了中风先兆证、中风病、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强调了中风先兆证与中风病的差异。但对于一些既有脑内梗塞灶或出血灶,又没有与中风病有密切关系的临床症状或综合征的病人,其临床诊断归属和治疗问题就显得较...  相似文献   

14.
针刺及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疗效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订的中会全国中医学会确定的中风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对缺血性中风分为单纯且(28例),针刺加脉络棕组(90例),对出血性中风,分为单纯针刺组(10例),针刺加清开灵组(32例(,在治疗前及后采用经过修订的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确定的中风中医诊断疗产 定标准予以半定量打分。并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针药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证实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在疗铲上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结合对古代中风病的认识和现代对中风病证候分型的研究,发现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缺血中风辨证的规范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亟待制定新的缺血中风诊断标准,以满足中风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处理、治疗新技术及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等进行了综合述评,并就中医对中风的认识进行了探讨,对于本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风是内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本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未发病之前又多有先兆,因此,预防中风病,应及早认识、预防和诊治中风先兆证,从而减少、控制中风病的发生。笔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先兆,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实用中风防治手册》[1]及“中风先兆证中医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2],排除耳源性眩晕、颈椎病、腰椎病、脊髓病及周围性神经炎者。全部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谭白山 《河北中医》2002,24(1):19-20
中风属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43%~ 65 % ,有报道高达 80 % [1 ] ,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天麻首乌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38例 ,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64岁。1 .2 诊断标准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肝肾阴虚型的诊断标准[2 ]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和头颅C…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多发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7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对其中的30例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辨证都属于气虚血瘀,且处于恢复期,排除有严重肝肾、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回春丸是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效。为了进一步考察中风回春丸的确切疗效及其安全性,笔者于1999年5月~2001年2月采用中风回春丸治疗中风病120例,并与强力天麻杜仲胶囊6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以及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制定。 1.2 病例纳入标准 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证型为瘀血阻络;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