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P在肝胆胰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达2%~20%[1]。加贝酯是人工合成的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及血管舒缓素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可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氧自由基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全身炎症  相似文献   

2.
归茜  熊光苏  智玲梅  吴叔明 《胃肠病学》2006,11(11):663-665
背景:急性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常见并发症,加贝酯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加贝酯对大鼠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通过血压计传导50mmHg(1mmHg=0.133kPa)的恒定压力,向胰胆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以制备SD大鼠ERCP术后胰腺炎模型。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加贝酯治疗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和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低于胰腺炎对照组(P〈0.05)。结论:加贝酯静脉滴注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有效。  相似文献   

3.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然而,ERCP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并致死。有报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发生率在1%~40%,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可高达70%。其中约10%PEP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危及患者生命。目前认为蛋白酶活性在AP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抑制蛋白酶活性可对AP起治疗作用。Cavallini等报道在ERCP术前用蛋白酶抑制剂加贝酯进行预防性治疗可降低PEP的发生,而其他一些研究认为该药仅有边缘效应。因此,有必要用荟萃分析方法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定量的综合分析,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最常用的内镜诊疗技术之一,但术后约75%的患者可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其中约5%患者伴有腹痛等临床症状,称为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fCP pancreatitis,PEP).虽多为轻至中度,但仍有0.4%~0.6%的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目前PEP仍然足ERCP的主要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阻碍ERCP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对PEP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 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发展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住院日的延长,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对PEP的的定义、分级及药物预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胰腺炎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主要并发症,近年来人们致力于从各个方面预防ERCP后胰腺炎(PEP)。此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目的 评价西咪替丁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14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8例)分别于术前一日、 当日及术后一日给予西咪替丁(800mg/d,静脉滴注),B组(147例0分别于术前30min及术后4h内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C组(109例)给予安慰剂,术前、术后3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正常参考值10~1  相似文献   

8.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肝胆胰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近30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的术后并发症包括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出血及穿孔等.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40%,随着ERCP广泛开展及操作技术的成熟,在多项前瞻性研究中,其发生率在5%~10%.约10%PEP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并危及生命.如何经济、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的急性胰腺炎是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口服给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研究.共观察200例病人(男119例,女81例),平均年龄(54.4±12.8)岁,其中雷贝拉唑组100例(2例操作失败);法莫替丁组50例;空白对照组50例.三组在疾病分布、胆管及胰管显影情况和十二指肠显影等方面有可比性.结果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3h雷贝拉唑组为37.5%,法莫替丁组为42%,空白对照组为46.0%;12h雷贝拉唑组为36.7%,法莫替丁组为36%,空白对照组为48.0%;24h雷贝拉唑组为17.5%,法莫替丁组为22%,空白对照组为36.0%;48h雷贝拉唑组为6.1%,法莫替丁组为12%,空白对照组为26.0%,24h开始雷贝拉唑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RCP术后疼痛超过12h的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11.2%,法莫替丁组为16.0%,空白对照组为26%.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雷贝拉唑组为2%(2/98);法莫替丁组为4%(2/50),空白对照组为10%(5/50).结论雷贝拉唑能降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缩短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时间,使用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NSAIDs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发展成为肝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费用的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已有多种药物用于预防PEP的发生,但研究结果均不能令人满意.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抑制活性药物的总称.近年来,NSAIDs在预防PEP中的作用已得到多项研究阳性结果支持,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逐渐成为诊治胆胰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近几年发生率已升至40%。如何预防PEP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对药物预防PEP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仍需大样本量的临床对照试验对预防药物是否有效进行证实,且最佳用药时间、给药途径、剂量等方面也需进一步探究;此外,不同国家的人口特点、各年龄阶段人群均需列入临床研究的考虑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管、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而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很多预防PEP的措施正在被诸多学者探索,药物预防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他新型药物等。本文就PEP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冀明 《临床内科杂志》2013,30(9):584-58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临床30余年,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ERCP是1项具有一定风险的侵人性操作,与ERCP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并不罕见,成为ERCP普及推广的瓶颈。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ERCP术后胰腺炎(PEP)、胆管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等。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诊治胆胰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在ERCP介入治疗越来越多的趋势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其中,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并使得ERCP广泛开展受到一定困扰。如何有效预防和降低该并发症发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PEP的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优化的预防策略进行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ERCP术后胰腺炎(PEP)是ERCP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充分认识PEP对其防治有重要影响,本文就PEP的诊断、危险因素、重点在预防措施上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胰腺炎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常见并发症。ERCP患者的选择和术前评估相关危险因素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关键。胰管支架对预防PEP有一定作用,但具有局限性。NSAIDs直肠给药是降低PEP发生率的有效方式。其余药物预防PEP的结论尚不明确。本文就PEP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消炎痛组48例,安慰剂组42例。2组在ERCP前30min均肌内注射地西泮及654-2各10mg,消炎痛组于取石术后立即使用消炎痛栓0.1g纳肛,安慰剂组在ERCP术后立即使用安慰剂纳肛。分别测定ERCP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CP术后6h消炎痛组和安慰剂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384.9±256.8)U/L和(1 042.7±725.4)U/L,术后24h2组间血清淀粉酶分别为(301.3±104.2)U/L和(789.5±298.7)U/L,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具有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92例治疗性ERCP术后患者并发PEP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592例患者中,35例(5.9%)并发PEP,其中33例均为轻型胰腺炎,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2例为重症胰腺炎,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与诱发PEP相关的高危因素有:女性,插管困难,既往有胰腺炎或胰腺癌,胰腺管显影或导丝插入胰管。[结论]治疗性ERCP发生PEP的因素不仅与患者自身临床因素有关,且与医师的操作技术有很大关系,改善患者身体条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可减少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对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 从需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患者中选择年龄18~75岁,未合并有心、肺、肝、肾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高危因素,未合并恶性疾病,无非甾体类抗炎(NSAIDs)药物禁忌证,术前影像学及血清学证实未合并胰腺炎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方法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对照组.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0.5h使用吲哚美辛100 mg肛塞,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以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胰腺炎相关临床症状伴有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值超过正常上限3倍、需住院1d以上者诊断为PEP.并对诊断PEP的患者于术后72 h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2004年至2010年共入选348例患者,其中吲哚美辛组182例,对照组166例.吲哚美辛组术后发生PEP 6例(3.3%),对照组14例(8.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吲哚美辛组发生PEP者的APACHEⅡ评分为4.3±1.3,对照组为7.4±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高胰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3%比10.8%,P>0.05).结论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使用吲哚美辛肛栓预防术后胰腺炎是有效的,同时可以降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效果。方法184例ERCP诊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3组,ERCP术后分别给予生长抑素(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组)、生理盐水(安慰剂组)静脉内持续泵注12h,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发生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给予硝酸甘油后发生不良反应,停药并退出本次研究。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组、安慰剂组分别为38.7%(24/62)、51.8%(28/54)和37.3%(22/59),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发生率生长抑素组、硝酸甘油组、安慰剂组分别为6.4%(4/62)、9.3%(5/54)和23.7%(14/59),生长抑素组(x2=7.13,P=0.01)和硝酸甘油组(x2=4.22,P=0.03)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生长抑素组与硝酸甘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41)。结论ERCP术后静脉给予生长抑素或硝酸甘油均能有效预防PEP的发生,效果大致相同,且前者安全性好于后者,但两者对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均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