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李杲治疗内伤饮食用药特色。注重伤饮和伤食的不同。同时根据所伤饮食的寒凉温热特性和时节寒暑之不同,将平衡药性、结合时令之气作为选药组方原则;攻下导滞同时不忘健脾胃以顾护胃气。  相似文献   

2.
马成 《新疆中医药》2004,22(4):34-36
张元素深受钱乙等人脏腑用药思路的影响,建立了中药归经理论,倡导依照中药归经理论遣药组方,并创立了关于中医方剂配伍的引经报使学说,金元及其以后医药学家大多传承之。其中,尤以李杲为突出。李杲明言分经用药,而且与引经报使、主辅用药巧妙结合,使方剂配伍理论不断完善,内容更为丰富,方法有所创新,从而促进中医方剂配伍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陆秀兰 《陕西中医》2004,25(4):384-384,F003
升降浮沉是自然界事物的基本运动形式,在四时中皆有土气,土在升降浮沉和万物生长收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推及到人身脾胃属土,在脏腑精气的升降运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李杲以此创立脾胃升降说,并指导其施法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萎缩性胃炎鼠模型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饥饱失常综合法复制萎缩性胃炎鼠模型,并用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低、中、高剂量分别进行干预,观测其对萎缩性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组织COX-2mRNA表达的作用。结果: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萎缩性鼠模型胃黏膜细胞COX-2mRNA表达。结论: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可调节萎缩性胃炎黏膜组织COX-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李杲的药物升降属性分类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方剂分析方法.该法将方中各类别药物按用量比例相叠加,并将数据结果转化为升降属性分布图,以此分析方药的整体作用方向.这一方法便于对比不同方药的异同点,适合用于系列方药的研究,并有助于发掘更多隐性知识,深入了解名医治病的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6.
丛丽娜  房景奎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01-2102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李杲所创。近些年通过对其药理作用的基础研究出现补中益气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溃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心功能及神经精神调节等多种功能;通过对其配伍规律的研究验证了其组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领域的研究会给补中益气汤的新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丽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01-2101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李杲所创.近些年通过对其药理作用的基础研究出现补中益气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渍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心功能及神经精神调节等多种功能;通过对其配伍规律的研究验证了其组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此领域的研究会给补中益气汤的新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阴火"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火"一词屡见于李杲之前的文学作品,并与李杲的"阴火"概念密切相关,对此加以考释,对于进一步理清李杲的"阴火"概念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述王清任活血化瘀方剂的立法依据、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及常用的药物配伍,对继承和发扬王清任的学术思想、临床组方用药特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及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建立细胞病变模型,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其进行干预,观察对病变模型细胞表达核因子-κB的影响。结果: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核因子-κB表达上调,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对病变模型细胞表达上调的核因子-κB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其中以高剂量含药血清下调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可导致病变细胞模型核因子-κB的活化,从虚郁毒瘀立法组方对幽门螺杆菌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述王清任活血化瘀方剂的立法依据、组方规律、用药特点及常用的药物配伍,对继承和发扬王清任的学术思想、临床组方用药特点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蒙医药学以整体理论,辨证立法为特点,注重机体内部的调节来提高和保护体能。蒙药组方塔米尔以疏肝解郁、养血安神、补益肾为主,调补立法原则为依据,在蒙古医学籍经典丛书《哲对宁诺尔》中的那仁满都拉组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合理配伍而得出的,由人参、石榴、肉桂、红花、玉竹等13  相似文献   

13.
论李杲“阴火”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也是李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认为:“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构成了李杲“脾胃学说”的三纲鼎立之势,这些既是李杲“脾胃学说”的主要精华,也是李杲丰富、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就李杲“阴火”的形成、性质以及治疗等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医学巨著,论辨证之理,其意深奥;叙治疗之法,广博而精详;组方用药,法则严谨,药味精简,奠定了辨证论治理论基础,树立了组方用药的典范。 《伤寒杂病论》组方法实用特色 1.立法组方,严依病证方证相应,是仲景组方的一大特点,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根据四诊所获得的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定立法组方的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须与病证相对应,这就是仲景指出的“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可见病证是组方的标准和依据。然病证又是病因、病机、病  相似文献   

15.
组方,是指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药物组成方剂.组方思想,指选择药物、组成方剂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医组方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内经》的奠基,到“七篇大论”君臣佐使的提出,再到张仲景在实践中确定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杲学说,誉为“脾胃学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几十年来,不少书刊杂志发表了很多赞扬或评介“脾胃学说”的文章,足见李杲学术思想在理论和指导临床各科的重要性。《光明日报》1979年6月15日又发表了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同志所著《我国古代“脾胃学说”的倡导者李杲》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其中特别是提到李杲“这种  相似文献   

17.
方剂是理法方药的组成部分、新的药理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方剂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 传统组方的局限性前人已制定出大批的方剂,数千年来沿用已久,但这些方在临床中还需要据证立法组方选药,现今临床病种繁多,病情复杂,往往有不少的患者是经西药治疗无效或者是现代医学处理棘手的病人,更为难的是有些病人按传统的四诊八纲也很难进行辨证,这就给传统的立法和组方遣药带来困难,譬如急慢性肾炎治疗后只剩下蛋白尿或血尿、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传统组方有一定的局限性。2 中医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本文从方剂学教学角度探讨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方剂组方规律的关系,在方剂学教学中紧密结合藏象学说相关内容,分析方剂立法及药物配伍规律,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深刻领会方剂学的组方思路,逐步建立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8)
升阳益胃汤首载于李杲的著作《内外伤辨惑论》中,为李杲中年时期所创,该方以六君子做基本方补益脾胃,黄芪用量尤大,补肺固卫表;用芍药益阴养荣;羌活与独活合用祛一身上下之湿,再加防风、柴胡相伍,除湿升清功效显著;泽泻、茯苓既除湿热又泻浊阴;少量黄连,防风药化燥并退阴火。此方为李东垣中年时期的代表方,组方思路清晰严谨,配伍选药精炼准确,现在也常辨证用于临床,屡试不爽。韩金凤教授在临床凡遇具有证属脾胃虚弱,清阳不得升发,湿热内聚导致的诸多疾病,只要其病机同属于清阳不升发,湿热搏结于内,不论其病位在何处,具体表现的症状有何不同,均以本方辨证治疗,效如桴鼓,足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异病同治之妙。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焦辨证理论对叶方分门别类 ,并结合温病病机时行逻辑上的重组 ,使得叶氏诸多立法组方思想得以升华和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