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十分少见,大约占乳腺肿瘤总数的2—5%,临床表现与其它肿瘤无特异的或明显的区分。可通过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细胞中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2003年WHO对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了分类,现报告本科遇到的1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1岁.4个月前偶然发现左顶部头皮及右颈各有一肿物,均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且逐渐增大.查体:左顶部见1.5cmX1.5cm皮下肿物,向外突出,右颈部肿物大小约1.7cmX1.5cm;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因"右额颞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右眼胀痛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查体:神智清楚,精神淡漠,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无畸形,右侧瞳孔增大,直径约0.4 c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 NENs)的MRI资料,总结具有诊断价值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p NENs患者的MRI资料,病理学分级14例为1级(G1),19例为2级(G2),2例为3级(G3)。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数目、最大径、形状、边界、信号及对比增强特性、有无转移等。结果 MRI能检出全部35个病灶,表现为实性病变33个,囊性病变2个;实性病变的平均最大径约2.6 cm(0.6~8.0 cm),G2组的病灶平均大小[3.66 cm(0.9~6.4 cm)]大于G1组[1.31 cm(0.6~2.8 cm)];T1WI可以检出所有实性病灶,且所有实性病灶均为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75.8%的病灶为高信号;DWI实性病灶均为高信号。36.4%的病灶T2WI信号不均匀;69.7%的病灶动脉期早期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并呈持续强化。结论 T1WI有利于显示胰腺低信号的肿瘤,尤其对于小病灶的检出;多数p NENs富血供,增强扫描时肿瘤早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胰腺,且持续强化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主因"右侧鼻塞流脓涕1个月伴头昏、头痛10余天"入院.体检:右颌下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前分别可触及2. 0 cm×2.0 cm×1.5 cm、2.0 cm×1.5 cm×1.0 cm大小的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包括病变形态、最大径、T1WI及T2WI信号特征、肿块内部强化方式及增强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结果 34例乳腺黏液癌单纯型22例,混合型12例。MRI示21例为肿块型,6例为非肿块型,7例为多发结节型;T1W平扫22例呈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高信号;T2W脂肪抑制序列20例呈高信号,13例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9例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11例,平台型18例,流出型5例。结论 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肖波 《磁共振成像》2015,(3):194-198
目的探讨主胰管绕道征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6例和胰腺腺癌5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术前MRI检查。原始数据传入MR后处理工作站,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和信号特征,并着重观察肿瘤与主胰管的关系。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6例,瘤灶大小为(4.2±2.6)cm(0.8~9.0 cm),76.9%(20/26)的患者见主胰管绕道征,主胰管最大径为(2.1±1.1)mm(1~4 mm);主胰管扩张率为19.2%(5/26)、且为轻微扩张(5 mm)。58例胰腺癌患者主胰管绕道征出现率为0%(χ2=58.558,P=0.000);以主胰管绕道征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敏感度为76.9%(20/26)、特异度为100%(58/58)、阳性预测值为100%(20/20)、阴性预测值为90.6%(58/64)、准确度为92.8%(78/84)。结论主胰管绕道征是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个重要MRI征象,且该征象有助于上述两类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6岁。腹部占位性包块半年。患者半年前自觉腹痛腹胀,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腹腔内多个囊实性肿块,腹水中量;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无明显发热,血象、心电图及胸片检查正常。腹水细胞学检查多次均未检出肿瘤细胞。CT检查:胰体前方及肝肾间隙见三个直径8 cm左右类圆形中等密度团块,内部可见液化坏死灶,壁结节可见;其中一个与胰腺分界显示不清,胰体明显受压变形,胰腺实质密度尚均匀,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肝周、脾周及病灶间隙见少量腹水。胆囊内见不规则结石影(图1)。诊断结果:胰腺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在MRI上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搜集2013-2015年我院15例术前接受乳腺MR检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对其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平扫时TIW1、T2WI及抑脂序列信号强度,增强后肿块强化方式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表现及ADC值测定,并结合术前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例乳腺黏液癌(12例单纯型、3例混合型,4例术后示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于左乳者8例(53.3%),右乳者7例(46.7%);位于中央前部者1例(6.7%),余丨4例(93.3%)均位于外周偏上、偏内侧区域,其中位于中部者10例(66.7%)、后部者4例(26.6%);均表现为肿块,最大径7?45 mm不等,其中8例(53.3%)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光整或伴浅分叶,7例(46.7%)形态欠规则,边缘局部模糊、毛糙或伴毛刺;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上均呈高或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9例(60%)以增强早期肿块边缘明显环形強化伴肿块内向心性渗透样强化为主,6例(40%)以肿块内不均匀強化为主;TIC除1例(6.7%)为平台型,佘14例(93.3%)均为上升型。DWI上全部或局部区域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mm~2/s时为(2.0S±0.44)×10~(-3)mm~2/s,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45±0.56)×10~(-3)mm~2/s。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并对预后有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乳腺乳头状癌19例(其中1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14例,并与26例乳腺交界性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瘤伴不典型增生)进行对照。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MRI多表现为位于非乳晕区的单灶肿块,平扫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肿块样强化,可伴导管扩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Ⅲ型曲线。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间病灶数、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及是否伴有导管扩张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有助于鉴别大部分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小叶癌的MRI图像资料,观察其形态、边缘,并生成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18例中,1例未见乳房病灶,11例呈肿块样强化,6例呈非肿块样强化;11例肿块样强化灶均表现出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分叶等特征;1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6例表现为单发病灶。多发病灶中,5例表现为多发的斑片状或(微)小结节状强化灶聚集分布,其中3例部分强化灶之间见线条状强化影相连。动态曲线上,3例流入型强化,8例平台型强化,6例流出型强化。MIP图像上6例出现患侧血管征阳性。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带分叶毛刺的肿块样强化。多发聚集分布的强化病灶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I诊断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癌,分析病灶的MR形态学、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特点、ADC值等,并与肿块型乳腺癌及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比较。结果非肿块型乳腺癌呈多发区域性(31%)、区域性(38%)及段性强化(31%)为主;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呈不均匀强化及簇状强化为主(各占38%及44%)。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呈Ⅱ型平台型(50%)为主,与肿块型乳腺癌的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与非肿块型乳腺与良性病变的TIC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范围为(1.094±0.297)×10~(-3)mm~2/s,与肿块型乳腺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非肿块型乳腺良性病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块型乳腺癌与非肿块型良性病变的形态学表现有一定差别。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癌的MR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MRI表现特征,加强对其认识,提高临床检出率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5例经病理证实男性乳腺癌患者的MRI表现,总结MRI表现特征及诊断要点。结果 5例病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位于乳晕后方3例、中央区后上方1例、占据整个乳腺1例;肿块形状为圆形2例、卵圆形2例、分叶状1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1例;T1WI大部分表现为低信号(4/5);T2WI大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4/5),部分病灶可见包膜(3/5);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2例、环形强化2例;腋窝淋巴结肿大1例;皮肤增厚伴乳头凹陷2例。结论男性乳腺癌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通过对其认识有望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5例乳腺黏液癌MRI与免疫组化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乳腺黏液癌,分析对照MRI表现及免疫组化指标。结果单纯型22例,混合型13例。MRI上表现为肿块22例,非肿块6例,结节状7例;平扫T_1WI低信号24例,等信号9例,混杂高信号2例;T_2WI抑脂高信号15例,稍高混杂信号20例;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9例,流出型强化9例,平台型强化17例;全部病灶ER、PR、HER-2、Ki-67阳性率分别为91.43%(32/35),68.57%(24/35),28.57%(10/35),62.86%(22/35)。单纯型具有较高的ER、PR阳性率,混合型具有较高的Ki-67、HER-2阳性率;ER、PR与强化形态相关,HER-2与最大径及形状相关,Ki-67与TIC曲线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与免疫组化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及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28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行MR扫描,根据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描述乳腺癌的MR表现。术后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MRI表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肿瘤分叶征和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14);环形强化和ER、PR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02,P=0.016);Ⅲ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和Ki67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2)。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表现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MR表现对病灶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肿瘤环形强化和Ⅲ型曲线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