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肺结核不典型X线表现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 26例成人肺结核均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复查片,对全部患者的胸片和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成人肺结核临床证实10例,手术病理证实9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2例。结果 按X线表现分4类:(1)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26.9%),误诊为肺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结节病1例,转移瘤1例;(2)片状实变影9例(34.6%),误诊为中央型肺癌阻塞性改变3例,肺部炎症3例,肺霉菌病2例,支气管扩张1例;(3)肺内孤立性球形影8例(30.8%),误诊为周围型肺癌4例,肺炎性假瘤3例,错构瘤1例;(4)胸膜肿块影2例(7.6%),误诊为胸膜间皮瘤。结论 成人肺结核的发病出现新趋势,老年人结核增多,X线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应根据各种征象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32例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的肺部与胸膜表现,包括7例尸检确诊者。胸膜改变占50~75%,肺改变占17%。肺部受累的阳性率与所拍照X线片的时机有较大关系,故应反复及早做胸片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肺与胸膜改变。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约50~70%累及胸膜或肺,为提高对SLE胸部病变X线表现的认识,将我院近年来49例有胸部X线改变的SLE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狼疮性心脏病患的病变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从住院确诊的1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中,筛选出108例心脏损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中,心悸和气促等临床症状只占51.8%和37.0%;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表现异常,分别占79.6%(86例)、87.0%(94例)和16.7%(18例)。结论:SLE患的心脏损害较突出,发生率可高达79.4%,症状轻微时易被忽视,应对患做常规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提高其心脏损害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螺旋CT扫捕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X线及CT在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50例经上述检查确诊的病例,以探讨各种方法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男女比例为1:1.59,15-35岁者占43.3%,36-60岁者占37.3%,右侧(86例)多于左侧(62)例,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占94.7%,25,3%和21.3%行纤支镜确诊前分别误诊为肺癌和肺炎;X线表现有肺不张者26.7%,肺浸润者39.3%,10.7%有肺门增大或块影,8.7%有肺内团块或结节,X线胸片阴性者8.7%;CT见气管支气管改变者49.3%;纤支镜下表现以内芽增殖型和炎性浸润型最多,分别占35.3%和26.0%,其次是溃疡坏死型占21.3%和瘢痕狭窄型占17.3%,很多病例有上述多种改变;纤支镜活检阳性率90.6%,刷检阳性率为23.9%。结论支气管结核在临床X线、CT和纤支镜下有一定特征,但很难与许多其它肺部疾病区别,CT较胸部X线更能发现气管支气管病变,纤支镜是确诊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胸部病变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茂泉 《西部医学》2009,21(8):1376-137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特征。方法对112例临床诊断明确、有完整资料的SLE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征象进行分析,并提出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在112例SLE患者,胸部病变X线表现阳性者58例,占51.8%,常在肺、心脏、胸膜、膈中有三者以上同时受累。结论SLE患者胸部病变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SLE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复习20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着重提出该病的胸部X线特征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与方法:1988-1998年本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疮患者20例,分析其治疗前后胸部各种特征性的X线表现。结果:心脏有异常增大改变的8例,肺部有异常阴影18例,胸膜增厚和/或胸腔积液16例,结论:SLE的心脏大血管、肺、胸膜X线改变可出现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之前,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部X线特征,对协助临床正确诊断与治疗,估计预后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缔组织疾病的胸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贤 《医学综述》1997,3(5):232-235
<正> 结缔组织疾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组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由于肺和胸膜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因而常是CTD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本文仅就CTD的胸膜表现综述如下.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浆膜炎是SLE常见和典型的临床征象.因而胸膜炎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据报道约50~70%的SLE患者在其病程过程中出现胸膜受累、胸腔积液或胸膜炎性疼痛.Vladutiu曾复习文献,SLE有胸膜腔渗出发生率为16~74%不等.其中尸检2/3的患者胸膜累及的类型是粘连、增厚或胸腔积液.X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浅层X线治疗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8例瘢痕增生病人用手术配合浅层X线放疗为综合组120例,单纯浅层X线放疗为单放组98例,复发后再次手术配合浅层X线放疗为二程放疗组20例。结果综合组治愈114例(95.0%),显效6例(5.0%),单放组治愈90例(91.8%),显效6例(6.1%),无效2例(2.0%);二程组治愈17例(85.0%),显效2例(10.0%),无效1例(5.0%)。全部随访2年以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后遗症。讨论手术配合浅层X线治疗瘢痕增生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心脏损害。方法对28例SSc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SSc患者中,临床有心脏损害6例(21.4%),心脏可能受损8例(28.6%)。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异常者分别为9例(32.1%)、12例(42.9%)、18例(64.3%)。结论SSc心脏受累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对SSc心脏早期损害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胸膜病变受累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10年,收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非感染性SLE患儿133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肺胸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33例SLE患儿中并发肺胸膜病变者45例(33.83%),其中有呼吸系统表现者30例(66.67%),无呼吸系统表现者15例(33.33%);呼吸系统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55.56%),其次为呼吸困难和胸痛(15.56%和11.11%);只有28.89%患儿肺部可闻及干和/或湿性罗音。肺胸膜病变类型以胸腔积液/胸膜炎最多(32例,71.11%),其次为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1例,46.67%)和肺间质病变(13例,28.89%)。与无肺胸膜病变组比较,肺胸膜病变组患儿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异常,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异常,以及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Sm抗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SLE累及肺胸膜病变发生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病例可无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但白细胞减少、补体C3减低、抗dsDNA抗体(+)的SLE患儿肺胸膜病变发生率较高。建议SLE患儿常规行胸片或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ILD)的临床与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7例经胸片、肺功能试验确诊的ILD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高分辨率肺CT、肺功能试验(弥散功能、血气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泉:临床表现中主要为进行性气短59例(88%).干咳、少痰64例(95%),55例(82%)患者可闻及肺底湿啰音.低氧血症34例(51%).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47例(81%)。67例胸片均有异常发现,特征性表现是网结节影。HR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网格影、小结节影、囊状影蜂窝样改变。结论:ILD的诊断主要应通过询问病史(应包括环境接触史、服药史等)、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或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试验、血气分析)等来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力克肺疾作为初治肺结核治疗方案基本用药的疗效,患者合作情况和应用前景,方法:选择13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1:1随机分为治疗组(2DRZ/4DR 69例)和对照组(2HRZ/4HR 65例)进行短程化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3%和75.3%,满疗程痰菌阴转率为97.1%5和95.4%,X线全胸片显示两组病灶吸收分别占95.6%,78.5%,空洞闭合分别为66.7%和67.7%,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和7.7%,治疗组和对照组停药率分别为5.5%和6.8%,结论:力克肺疾是一种安全,高效,方便,易被患者接受,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抗结核治疗的基本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问题。方法:分析42例MPP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近葫跟杂观察情况。结果:在42例MPP患儿中胸部X线以右肺片状阴影最多占54.6%,其次为左肺片状阴影占30.9%.双肺片状阴影占4.8%,双肺中内带点状阴影占9.7%,合并肺不张(CT诊断)3例,占7.6%,合并胸腔积液8例.占19.5%,合并腹腔积液3例,占7.6%。心肌受损7例占16.6%,皮疹3例,肝脏受损5例。结论:支原体肺炎虽可致多系统受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病变严重导致死亡者少见,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SLE患者外周血液系统变化与自身抗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受损发生率与SLE病情活动程度及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分析191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1例SLE患者有82.20%(157例)出现血液系统损害,其中贫血占63.87%,白细胞减少占52.88%,血小板减少占30.37%。单系血细胞减少占33.51%,两系及两系以上受损占48.69%。血液系统损害组中,抗U1RNP抗体阳性率为40.13%,低于无血液系统受损组58.82%;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率为24.84%,高于无血液系统受损组2.94%。单纯白细胞减少组和单纯血小板减少组ACL阳性率分别为23.81%和28.57%,高于无血液系统受损组2.94%。血液多系受损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68.82%高于单系受损组48.44%。SLE活动组154例,非活动组37例,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65.38%高于非活动组37.04%。结论:SLE血液系统受损与病情活动性无关:抗ds-DNA抗体和ACL可能参与了SLE血细胞破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种不同定位方法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按定位方法分为3组:CT定位54例、X线定位47例、B超定位15例,对其病理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定位经皮肺活检病理结果CT定位阳性率为94.4%。X线定位91.5%,B超定位73.3%,CT及X线定位与B超定位阳性率相比差异显著,3组间并发症无差别。结论 对周围垂肺部病变经皮肺穿刺活检CT及X线定位优于B超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96例结缔组织疾病的临床资料,发现心肺受损的发生率较高,其中SLE患者心电图异常达73%,类风湿性关节炎为75%,心包炎的发病率也较高,在SLE中占23.5%。透视、摄片出现不周的肺部异常表现,有炎症性和肺纹改变,胸膜炎等。另外还发现36例胸片中合并肺结核者7例,占20%。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肺、胸膜损害30例,胸膜改变占首位,共19例,(63.3%),其中胸膜积液16例,合并心包积液3例。其次为SLE肺炎5例(16.7%),尿毒症肺水肿3例(10%),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6.7%),肺不张1例(3.35%)。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心、肺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片、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60例CR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特点。结果CRI患者中高血压占88.3%,心功能不全占56.7%,心电图异常占71.7%。CRI患者胸部X线多有双下肺纹理增强、增多、紊乱、模糊,占86.7%;肺充血占6.7%;双下肺间质改变占6.7%;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占10.0%。结论CRI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损害,早期透析治疗是防治心、肺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