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心律失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苔  高德春 《浙江预防医学》2005,17(2):54-54,57
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中不少见,近年来由于新生儿心电监护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应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人报道可达13%[1].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表现、类型、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和成人不尽相同.现将我院1997-2002年收治的新生儿发生心律失常40例临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通过体检发现在我院出生以及从外院转入我院的危重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并不少见.据相关文献报道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1.7%~4.8%[1].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新生儿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类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5~2009年临床心电监护及门诊收住的47例新生儿心律失常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窒息缺氧及感染为主要病因,占55.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无临床表现。类型以早搏为主,共32例,占68.1%;房室传导阻滞6例,占12.8%;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占8.5%。治疗以原发病治疗为主,死亡1例。结论: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去年本院儿科危重新生儿转运病例的临床分析,对病种发病率、发病原因、治疗、转归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作为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9月间,本院接受危重新生儿转运病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分析、统计,按病种分类,经统计得出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是:早产儿、新肺透明膜病、先天畸形、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出血。结论减少危重新生儿病例,首先要防治早产,其次是减少新生儿窒息,并且做好转运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54-5555
目的:探讨心律平治疗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2010年期间,该院诊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间隔时间不相等的给药方式,心律平100~200 mg,每日3次)和观察组(间隔时间相等的给药方式,心律平100~200 mg,每8 h给药1次),每组各40例。心律平治疗28天后,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9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25.0%)相比,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降低(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律平间隔时间相等的给药可明显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律失常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758-275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为新生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H IE可导致多脏器广泛性损害,现将近3年收治的H IE合并心律失常58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9例,女19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13例,轻度26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H IE的临床诊断及分度依据1996年杭州会议标准〔1〕。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按梁翊常所著《小儿实用心电图》所定标准作为诊断标准。所收集的样本无重症感染者,同时无溶血标本。1·2临床表现31例(53·4%)除原发症状外,无明显临床症状,于心脏听诊及心电检查时发现。余下27例(46·6%)中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济宁市1989年死亡的围产期新生儿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婴儿死亡436名,其死亡率为36.11‰。新生儿死亡328名。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75.23%。围产期新生儿死亡242名,占新生儿死亡的73.78%,占婴儿死亡的55.50%,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0.04‰。前三位死因为窒息、早产、先天性畸形。死于生后24小时以内者106例,占43.80%。本文提出了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宋仪利 《工企医刊》1996,9(4):59-60
致心律失常(arrythmogenesis)系指任何原因产生的心律失常,由于应用某种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或原有的心律失常在应用某种药物过程中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称为药物性心律失常。本文对194例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苏绍雄 《现代医院》2004,4(10):31-3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疾患 ,死亡率极高 ,存活儿部分有神经系统致残的后遗症 ,严重影响优生优育质量及人的素质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本院 2 0 0 1~ 2 0 0 3年共收治 6 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 ,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共收住院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6 5例 ,发病年龄 :1~ 16 8小时 ,其中男性 4 4例 ,女性 2 1例。足月产 34例 ,早产 2 8例 ,过期产 3例。产时窒息 5 1例 ,难产 14例 ,脐…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随访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发病机制、心律失常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1986年1月~1998年12月入院并诊断为心律失常的2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结果 房性早搏7例,室性早搏7例,各占35%(7/20);室性心动过速2例,窦房结功能不良2例,各占10%(2/20);房扑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各占5%(1/20)。转妇:心律失常消失16例,占80%(16/20);失访2例,死亡2例,各占10%(2/20)。结论 新生儿心律失常以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最常见,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室性心动过速若原发病严重,则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诊断,有效控制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方法分析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病因与日龄的关系。结果显示以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多见,发病时间多在生后3天内;其次为低血钙和低血糖,发病时间多在生后1周。结论早期发生惊厥者主要与围产期窒息有关,本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占首位,其次是颅内出血(ICH),常在l2~24小时发病,出生1周后发病者应考虑感染和低血钙。由此强调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建立高危新生儿监护的重要性,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后遗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心脏解剖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心脏传导系统的结构及功能仍处于发育阶段,故新生儿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病因、类型、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及成年人均有所不同.笔者拟就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类型、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新生儿科临床医师对新生儿心律失常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围产期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认识,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对 105例新生儿围产期 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该病发病率较高,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 29. 6%。同时分析其感染因素及预 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破伤风在经济落后地区并非少见,如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本文对1989~1996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4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了临床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新生儿破伤风的防治水平。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4例中男30例,女4例。发病时间,最早出生后3天,最迟出生后11天,平均6.0天。30例为旧法接生,4例急产在医院外,由卫生院医务人员就地结扎脐带,未作进一步处理。所有患儿均有牙关紧闭、喂养困难、苦笑面容、肌强直、阵发性肌痉挛等临床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脐部感染。34例中并发肺部感染10例,呼吸衰竭8例,喉痉挛窒息6例,硬肿症2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322例临床分析邵真琦,汪蓓(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其预防措施,现对我院1991~1993年32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1临床资料1.11991...  相似文献   

16.
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本文总结了我院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两年间收治的新生儿呕吐病例共184例,进行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15例,女69例。年龄<3天47例,3~14天52例,15~28天85例。足月儿163例,早产儿21例,其中剖腹产48例,有围产窒息史32例。出生体重<2000g8例,2001~2500g35例,2501~4000g133例,>4000g8例。全部病例以呕吐起病。发热44例,体温不升12例,合并便秘37例。  相似文献   

17.
18.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住院新生儿361例,其中肺出血13例,占住院新生儿的3.3%。13例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64.4小时。平均体重2175g。平均胎龄为36.5周。12例发生于生后7天,占92.3%。其中3天内发病者10人,占76.9%。同期住院新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是指心搏的节律或频率的异常 ,与心肌细胞膜对Na+、K+、Ca2 +转运紊乱有关。临床上可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两类。前者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后者可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 ,其中最严重的是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 ,这就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对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12月 ,发现3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患者。其中 ,男性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65例,及时分析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护心肌的治疗。结果 6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占15.38%,感染占26.15%,围生期缺氧占30.77%,低血糖占13.85%,电解质紊乱占7.69%,其他原因占6.15%。65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2%。结论新生儿心律不齐需要加强产前宣传教育、及时诊断原发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