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疝病,其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不大,但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临床发现没有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多能自行闭锁,因此除了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均可采取非手术疗法。而继往非手术疗法的处理会延迟脐环的闭锁,自1998~2002年以来对24例本院出生的患儿用新的方法处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压迫治疗小儿脐疝的简易方法张静娥为缩短小儿脐疝保守治疗的疗程,提高疗效,采用青霉素橡皮瓶塞压迫治疗小儿脐疝,成功地应用于临床,介绍如下。1材料选用材料为:(1)青霉素橡皮瓶塞一枚,简称皮塞。选择型号和大小需适宜,凸出面小于脐环,平坦面大于脐环,使脐疝...  相似文献   

3.
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为小儿常见病之一,尤其多见于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脐疝可逐渐愈合,极少有延至学龄时期的。脐疝发生的原因与腹壁肌肉筋膜的发育有密切关系。在胎儿时期,脐环下部通过两根脐动脉和脐尿管,脐环上部通过脐静脉。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婴儿脐疝是由于腹腔壁肌肉和腱膜在脐部留下来的先天性发育缺陷,使腹膜等组织从脐环向外突出而形成疝,临床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脐部有一肿块,婴儿平卧安静时消失,哭闹时增大,呈卵圆形或长筒形,肿块直径一般1~3cm,压迫肿块可回纳,并可听到“咕噜”声,可扪及扩大的脐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安普贴治疗婴儿脐疝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消毒后揉成球形的脱脂棉球,按压在患儿脐部,抵住脐环,安普贴以棉球为中心贴住棉球及脐周皮肤。 结果 56例患儿脐疝均治愈,治愈率100%。 结论 安普贴粘贴封脐的方法治疗婴儿脐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由脐环突出的疝称为脐疝 ,是由于婴儿脐环闭锁不全 ,或脐部的疤痕组织薄弱 ,啼哭、排便引起腹压增高[1] 。小儿脐疝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 ,比正常的婴儿脐部高 1.5~ 2 .0cm ,在脐部形成半球状。婴儿满 2岁后 ,脐突出的肿物仍未还纳 ,脐环 >1.5cm ,则手术治疗[2 ] 。为减少婴儿的痛苦 ,我科采用棉球裹着胶粒 ,利用胶粒突出环形高度的特点 ,进行将婴儿脐疝还纳 ,已于 2 0 0 0年 1月应用于门诊临床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进行婴儿脐疝治疗护理中 ,患婴儿脐疝的男婴儿少于女婴儿 ,年龄 30d~ 6个月 ,大多…  相似文献   

7.
吴明英  刘书莲 《护理研究》2013,27(3):246-247
脐疝是肠管从脐管脱出形成的疝,是婴儿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5%~10%,多发生在早产儿[1],虽然大多数脐疝在2岁内自愈,但发生粘连可引起疼痛、腹胀、呕吐,还有嵌顿可能,若婴儿满2岁后脐环直径在2cm以上则需手术治疗[1]。积极早期处理脐疝,可以加速脐孔的闭合[2],促使脐疝自愈,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治疗,减轻婴儿痛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伴重度脐疝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军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511-1512
脐疝是肠管经脐环向脐部突出于体表的皮下疝[1].脐疝发病率占所有腹壁疝的6%[2].脐疝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在成人脐疝中以肝硬化腹水并发脐疝较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长期大量腹水使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张力加大,脐部结缔组织薄弱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脐疝患儿行腹腔镜脐环缝扎术的临床资料.术前重视患儿及家长心理和术前皮肤准备及胃肠道准备;术后重点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切口护理,同时做好并发症观察和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32.5 min,术中均无出血,术后康复快.术后随访21例患儿,2个月内均无复发或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脐环缝扎术治疗小儿脐疝安全、有效、手术微创、美观.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脐疝是肠管经脐环向脐部突出于体表的皮下疝.脐疝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在成人脐疝中以肝硬化腹水使腹内压增高,腹壁张力加大,脐部结缔组织薄弱所致.2008年12月4日,我们收治了1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脐疝破裂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3M透明敷料治疗婴儿脐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5%-10%。由于新生儿脐部残端在3.7d后脱落形成肚脐,部分婴儿脐环未闭或闭锁不全等原因,使脐部瘢痕组织薄弱,加上各种原因导致腹内压力升高,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脐部突出而发本病。因其脐部凸出过高,皮肤娇嫩,如不及时治疗,衣物或其它物品易于摩擦损伤脐部,可导致感染或婴儿破伤风。因此加强对婴儿脐疝治疗,在儿科中显得较为重要。作者采用3M透明敷料治疗婴儿脐疝,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脐疝多发于婴幼儿期,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如哭闹、便秘时即可发生.以往遇到脐疝,多用外包纱布的硬币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常因胶布固定粘贴皮肤,引起婴儿皮肤过敏致使皮肤损伤,或取下时引起疼痛使婴儿哭闹不止.而绷带固定过紧,影响婴幼儿呼吸,过松而致固定不牢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便于使用及操作,现改制简易加压腹带.  相似文献   

13.
正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晚期,虫卵严重损害肝脏,引起脾肿大、腹水、贫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重度营养不良,极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脐疝是肠管经脐环向脐部突出于体表的皮下疝,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在成人脐疝中以肝硬化并发脐疝较为常见,是由于长期大量腹水使腹内压力增高,腹壁压力加大,脐部结缔组织薄弱所致。因腹壁压力大、腹部皮肤营养差、脐疝突出明显、表面皮肤菲薄及衣服摩擦等,大量腹水并  相似文献   

14.
由脐环突出的疝谓之脐疝。大多数是婴儿的先天性疾患。发生原因是由于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闭锁不全,或是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成为先天性薄弱处,在任何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则可形成脐疝。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脐部局限性肿块。疝之  相似文献   

15.
张素琴  张红 《当代护士》2005,(11):39-40
腹内脏器通过脐环突出形成的疝称脐疝,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预后良好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犤1犦。小儿脐疝的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卜在腹内压增高,如经常啼哭、便秘、咳嗽时即可发生,少数新生儿因脐带脱落较迟,脐部有感染亦可发生犤2犦。通过对82名小儿脐疝进行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对1000例生后42天的健康婴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有82例有不同程度的脐疝,男婴54例,女婴28例,疝囊直径2~4cm。2方法2.1材料医用消毒纱布一块(长12cm,宽22cm),江西3L医用胶贴3条(透气性好)长7.5cm、宽1.2cm,壹元硬币1枚。2.2操作方法用75%酒精擦洗硬币,将纱布折成3折,长12cm,宽7.5cm,包裹硬币,毛边向内折,然后用75%酒精消毒脐疝及周围皮肤,操作人员用左手食指、中指将脐峰压至回位,右手把裹好的硬币压在脐环中间,平面向上,用透气性胶贴呈米字型固定。2.3观察与护理2.3.1粘贴时应将皮肤轻微牵拉,防止平贴而致局部皮肤松弛无效果;2.3.2每3天更换1次,可使局部皮肤松弛2~3h后用75%酒精消毒,再进行粘贴;2.3.3若脐疝...  相似文献   

16.
脐膨出与脐疝的分类编码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脐膨出与脐疝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临床上将脐膨出误诊为脐疝并非少见 ,尤其是病案编码人员因缺乏对这 2种疾病的认识而编错码者更常见。为此 ,我们对本院自 1 994年以来收治的脐膨出和脐疝共 50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脐膨出 1 0例 ,其中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小时~ 4天 ,平均 1 0小时。脐疝 40例 ,其中婴幼儿脐疝 35例 ,男33例 ,女 2例 ,年龄 2个月~ 3岁 ,平均 6 5个月 ;成人脐疝 5例 ,其中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2 6~ 60岁 ,平均 42 4岁。1 2 临床表现 脐膨出均在出生时即发现 ,膨出…  相似文献   

17.
李惠 《全科护理》2012,(18):1716-1716
新生儿脐疝是一种先天畸形,临床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脐部有一肿块,平卧安静时消失,压力大(新生儿便秘时)或哭闹时增大,压迫肿块可回纳,并可听到咕噜声,可扪及扩大的脐环。我科自2009年以来用铜钱和棉布自制简易腹带包扎治疗新生儿脐疝1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5 2岁。发现脐部肿物 6年余而就诊。肿物时有时无 ,咳嗽时较显著 ,不痛 ,无发热 ,大小便正常。体检 :患者仰卧位时 ,于脐下缘处可触及一肿物 ,大小约 7cm× 8cm,质软 ,边界尚清。 B超检查 :经脐下纵、横切扫查 ,可探及大小约 7.0 cm× 6 .5 cm囊实性包块 ,边界清楚 ,内呈不均匀低回声 ,有蠕动现象 ,并与腹腔内肠管相连 (图 1) ,该处直径约 4 .4cm,超声诊断 :脐疝。后经手术证实。讨  论脐疝可有疝囊 ,囊内有大网膜 ,或一部份肠道组织 ,仅存在腹膜外脂肪。 B超检查尤其是使用高频探头 ,检查时对脐疝的轮廓大小 ,疝环直径及疝囊…  相似文献   

19.
腹部内脏从脐环向外突出,即称为“脐疝”。此症在婴儿尤其是未成熟儿更为多见,为一般脐部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如对本病认识不足,出生后结扎脐带过于靠下,即在疝颈部结扎,可造成腹壁缺损及疝内容膨出,常见者为大网膜及小肠的缺血性坏死,以至于发生肠瘘,肠管断裂,现把我院所遇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慧 《现代护理》2006,12(11):1059-1059
脐疝多发于婴幼儿期,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薄弱,在腹内压增高如哭闹、便秘时即可发生。以往遇到脐疝,多用外包纱布的硬币抵住脐环,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常因胶布固定粘贴皮肤,引起婴儿皮肤过敏致使皮肤损伤,或取下时引起疼痛使婴儿哭闹不止。而绷带固定过紧,影响婴幼儿呼吸,过松而致固定不牢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便于使用及操作,现改制简易加压腹带。1制作取长40 cm、宽7 cm针织白棉布,缝制成长方形,在长方形一端A端10~16 cm之间缝一厚4层纱布的夹层袋,一端开口,另一端为封闭半圆形,背面缝长粘合布16 cm;长方形的另一端B端缝粘合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