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靖宇 《临床医学》2009,29(11):23-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和136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探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部位。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83.2%,单纯脑梗死组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5.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两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CA内径明显小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单纯脑梗死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共有90例(66.2%),单纯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74例(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30例DM患者为研究组,37例非DM患者为对照组,高频彩超观察两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D)和阻力指数(RI)差异;两组均观察双侧CCA及分叉处有无斑块,计算斑块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颈总动脉IMT、CCAD和RI均高于对照组(P〈0.01);DM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7%vs35%,P〈0.05)。结论:CCA可作为DM动脉病变的超声观察窗口,高频彩色超声能直观动态地了解CCA病变程度及是否有斑块形成,对临床了解DM患者动脉硬化情况和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老年T2DM 患者161例,并发脑卒中58例(脑卒中组),非脑卒中103例(非脑卒中组)。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眼底检查。【结果】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多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脑卒中组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检出率、颈动脉 IMT值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且脑卒中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 IMT值、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 IMT与眼底病变程度显著相关(r=0.5509,P <0.05)。【结论】颈动脉 IMT和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老年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与146例对照组颈动脉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对照组 IM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型糖尿病组中有79例 IMT 增厚,占62.2%;64例斑块形成,占50.4%;35例管腔发生不同程度狭窄,占2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超声检测111例糖尿病患者和9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双侧颈总动脉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平均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PS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勤招声可直接反应颈动脉IMT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老年患者80例,分为三组:单纯高血压组(EH组)2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合并DM组)21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糖及血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观察指标包括: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厚度,并计算Crouse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颈总动脉IMT、颈动脉分叉处IMT、Crouse积分显著增高;EH合并DM组颈总动脉IMT、Crouse积分显著高于EH组(P〈0.01)。颈动脉斑块积分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和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超声能很好反映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平均IMT、血清脂联素、(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清脂联素、(hs)CRP水平。对颈总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总动脉IMT和血清脂联素、(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各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hs)CRP水平逐渐增高,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动脉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与血清脂联素呈负相关(P〈0.0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增厚有关,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s)CRP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糖血浆同型半胱氮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方法:选自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对照组取体检正常者108例,测定血浆HCY;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双侧颈总脉(CCA)处取官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IMT。6次检测值的平均值即为颈动脉IMT(CAIMT)。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与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以及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糖尿病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56例,检查下肢动脉71例;另选同期年龄相近非糖尿病患者151例(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68例,检查下肢动脉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及下肢动脉IMT明显增厚,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最多见;糖尿病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病变多为单发,局灶性.结论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ATL HDI-5000型高频超声对57例糖尿病患者及43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颈动脉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最大IMT、阻力指数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流PSV、EDV速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组最大IMT及斑块检出率大于无合并症糖尿病组。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有无形态学改变(IMT、狭窄、阻塞及斑块的形态、结构)、观察血流状态,对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了解预后及对并发症的预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与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2010年糖尿病新标准诊断的初诊T2DM患者82例,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45例(HbA1c均〈6.5%)和B组37例(HbA1c均≥6.5%).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C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A、B组颈总动脉IMT均高于C组(P 〈 0.05),且B组IMT高于A组(P 〈 0.05).B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均高于A、C组(P 〈 0.05),且A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I和RI均稍高于C组(P 〈 0.05),且A、B组间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估初诊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对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超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内径、中-内膜层(IMT)、粥样斑块及血流频谱,与同龄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1)患者组IMT、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2)患者组下肢动脉明显狭窄段、闭塞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89%和3.10%、1.06%和0.27%,P<0.01),89.29%闭塞段位于膝关节以下动脉;(3)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较无症状组高;(4)病程与明显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无明显关系。结论 彩超可清楚地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IMT和斑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频谱检测可以判断狭窄程度或闭塞。  相似文献   

13.
陈梅  董砚虎 《临床医学》2009,29(2):22-2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关于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建议分为MS组104例(具有3~4项组分者),MS亚组56例(具有1~2项组分者)以及对照组60例(具有0项组分者)。检测三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改变,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三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CCA—IMT在代谢综合征组和代谢综合征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CCA—IMT与体重指数、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γ分别为0.193、0.478、0.362,P值分别〈0.05、0.01、0.01)。结论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不伴代谢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加重,应对代谢综合征进行更加积极的综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代谢综合征聚集的组分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8例及正常对照组人群60例行高频超声检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IMT)厚度,观察管壁有无斑块、斑块性质、分类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为100%,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达到92.3%。结论糖尿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观察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数目;测量颈总动脉(CCA)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大小;计算CCA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CCA内径、CCA—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与高血压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内径=0.689,rIMT=0.623,r斑块=0.611,r积分=0.635,P均〈0.05。脉压≤60mmHg者的CCA—IMT、斑块检出率和僵硬度均小于脉压〉60mmHg组(P〈0.05),扩张性和顺应性高于脉压〉60mmHg组(P〈0.05)。结论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显著影响。高频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简便、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滨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253-255
目的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女性组,非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男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IMT差异;将老年女性组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血脂等。对颈动脉IMT异常的老年女性患者,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颈总动脉IMT和UAER、血糖、血脂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女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2)非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比较IMT显著增厚;老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老年女性患者中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与内膜正常组比较,UAER显著增加。(4)相关分析发现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IMT值与UAER、收缩压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存在性别、年龄差异,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IMT值与收缩压、UAE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a)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尿病组根据血管内径狭窄程度依次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同时测定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PG)。比较各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IMT及各项血脂、血糖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IMT程度加重,血浆LP(a)水平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内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LP(a)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LP(a)水平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颈动脉硬化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方法 对19例眩晕患者进行颈部超声检查,测量其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峰值(PSV),了解颈动脉斑块或狭窄与眩晕的关系。结果 19例眩晕患者中有颈动脉异常者16例(占842%),IMT〉1.0mm12例(占63.2%),斑块形成7例(占36,8%),不同程度狭窄者4例(占21.05%),无颈动脉异常者仅3例(占15.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为眩晕患者的主要病因。颈部超声检查对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或斑块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糖尿病患者125例,根据C T或者M RI检查有否缺血性脑梗死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脑梗死糖尿病组(DMCI组)65例和单纯糖尿病组(DMNCI组)60例。收集2组患者既住史以及体重指数(MB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等临床资料,并应用高频超声对2组病例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MCI组高血压病史、SBP、DBP、BMI、FPG、HbA1C、CRP、TG、TC、LDL-C、MA显著高于DMNCI组(P<0.05,0.01),而 HDL-C明显低于DMNCI组(P<0.05,0.01);DMCI组颈总动脉IMT厚度较DMNCI组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比较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体重指数、BP、FPG、HbA1C、TG、TC、LDL-C、MA、HDL-C、颈总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影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208例,观察及测定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脉频谱形态.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均增厚,但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高于下肢动脉(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颈动脉严重(P<0.01);颈动脉RI、PI升高,而下肢动脉无明显改变.结论 CDFI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比下肢动脉更容易检出不稳定斑块,但其狭窄程度不及下肢动脉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