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遂宁市中心医院2006~2022年常见非感染性肝病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收集2006~2022年遂宁市中心医院因肝脏疾病入院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分析该院住院患者非感染性肝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分布特征,以及非感染性肝病患者在总肝脏疾病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及变化趋势。结果 4种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中,除了自身免疫性肝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其余三种非感染性肝病均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种非感染性肝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5岁,构成比为55.59%~72.69%;酒精性肝病患者最多,构成比为34.32%;其次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构成比为25.30%;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最少,构成比为17.07%。2006~2022年,4种非感染性肝病占总肝脏疾病住院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论 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院总肝脏疾病住院患者中的构成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我院应建立肝病多学科综合治疗,整合多学科资源,使非感染性肝病的诊断治疗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3.
减肥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人群呈逐年升高和低龄化趋势。研究证实,肥胖是健康体检者血清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关系密切。Mariana总结了12篇文献资料,1620名重度肥胖患者行外科手术减肥治疗中肝脏病检显示,脂肪肝91%,NASH37%。肝硬化1.7%。国内叶西明等人对病理活检确诊的NAFLD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Ⅰ度肥胖占66.1%,Ⅱ度肥胖占24.2%,正常体重只有9.7%。因此,科学合理的减肥可以减少NAFLD的发生,延缓NAFLD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在住院治疗期、发病3周和3个月对246例急性脑卒中后发热患者进行是否伴有感染及各相关临床因素调查,并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以下临床因素在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卒中分型(P〈0.01)、吞咽困难(P〈0.01)、首次发热持续时间(P〈0.020)、Glassgow评分在发病3周与48h评分的差异(Glass1-2,P〈0.046)。结论 同急性脑卒中后感染性发热相比,非感染性发热持续时间短,但同感染性发热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保肝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采用能够直接减轻或逆转肝损害的药物治疗也是合理的选择,但目前尚无一种特效的保肝药物.多数保肝药物仅起到辅助和对症的作用。保肝药物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纠正代谢障碍、稳定肝细胞膜、抗炎、抗纤维化以阻止肝病进展。药物的作用包括:促进肝细胞再生、协助肝细胞解毒、祛除肝内过多脂肪和改善肝组织代谢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A组(高脂喂养8周)、B组(高脂喂养12周)、C组(高脂喂养16周)。测定各组血清瘦素、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5(IL-15);评价各组大鼠肝脂变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积分水平。结果模型组脂肪变性明显,炎症活动度记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炎症活动度记分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P〈0.01)。模型组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B组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组(P〈0.01)。模型C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2水平显著高于模型A、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C组IL-15水平与模型A、B组有显著差异(P〈0.05)。瘦素与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有相关性(R2=0.378,P〈0.05);IL-10、IL-12、IL-15与NAFLD炎症活动度相关(R2=0.551,P〈0.01)。结论本实验初步认为,瘦素可能是影响NAFLD肝脂肪变性程度的重要因素;IL-10、IL-12、IL-15对NAFLD炎症活动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肝癌(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hepatocellular carcinoma,NAFLD-HCC) 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成为肝癌的主要类型。因此,提高NAFLD-HCC 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 NAFLD-HCC 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其具有特殊的自然病程,同时具有起病隐匿、男性多见、常合并代谢综合 征、肿瘤单发且分化较好等特点。血清学、CT 影像学以及病理对NAFLD-HCC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改善生活习惯 和加强锻炼可预防NAFLD-HCC 发生,然而药物和手术治疗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NAFLD-HCC 治疗效果与 其他肝癌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断总结临床特征将有助于提高NAFLD-HCC 诊治水平,同时需要不断探 索NAFLD-HCC 的发病机制,进而制定NAFLD-HCC 的个体化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最近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素Fas系统、TNF家族、Bel-2蛋白家族、Caspases蛋白酶家族、NF-κB、细胞色素C及组织蛋白酶B等在NAFLD中表达异常增多,说明肝细胞凋亡在NAFLD的发生进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饮食疗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随着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发,NAFL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目前这种与肥胖有关的脂肪性肝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迄今为止尚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eedliverinjury,DILl)在非感染性肝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某院2002年1月一2012年12月3848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年度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及预后。结果DILl患者年住院数由88例(2002年)升至835例(2012年),在非感染性肝病中的构成比由13.19%升至21.52%。10~49岁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DILI的人数呈上升趋势;50~89岁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DILI的人数呈下降趋势。〈10、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和≥80岁各年龄组DILl患者构成比分别为1.65%、5.11%、12.10%、19.08%、25.45%、20.62%、10.42%、4.58%和0.98%。各年龄组女性构成比分别为30.16%、44.90%、49.46%、55.10%、58.37%、64.28%、58.85%、52.00%和27.78%。药物性肝硬化患者构成比为7.7%,药物性肝衰竭为4.1%,药物性肝炎为88.2%。3848例中总无效死亡率为7.61%,2010年开始DILl无效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12年为2.87%。结论DILl正逐渐成为肝病中的常见病,30。59岁为DILl高发年龄.30~79岁的nTlll患者以奇件为丰。 相似文献
12.
13.
566例隐源性肝炎病理学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隐源性肝炎患者进行肝脏病理学及临床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566例隐源性肝炎患者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对其肝脏病理学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男女比例采用x2检验.其余计数资料因呈偏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共收集566例患者资料,其中酒精性肝病175例(30.92%),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101例(17.84%),遗传代谢性疾病93例,感染性疾病84例,脂肪性肝炎5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30例,病理诊断尚不能明确的30例.不同的疾病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在不同疾病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性别构成与各组比较,q值分别为9.140、7.435、5.071、9.529、12.500,P值均≤0.01;酒精性肝病组、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年龄分别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组、感染性肝炎组、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组、脂肪性肝病组比较,q值分别为17.254、17.523、9.170、7.118以及10.302、10.697、5.266、4.661,P值均≤0.01;酒精性肝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与遗传代谢性疾病、感染性肝炎、药物性或环境因素肝损害组比较,q值分别为8.003、4.793、4.404,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分析为隐源性肝炎的明确诊断提供较好的诊断手段,提示在隐源性肝炎患者,年龄、性别及生物化学检测结果等资料可成为诊断的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传染病疾病谱变迁引发传染病医院发展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大国。1998—2014年28种甲、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布氏杆菌病、梅毒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他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走低。死亡人数以艾滋病为首位。国际上,突发、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部分慢性传染病患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导致病情复杂化,而良好依从性可以提高慢性传染病治疗的成功率。传染病医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云医院、远程医疗等新型模式,加快传染病医院信息化建设,加快转型为感染性疾病综合性医院,发展精细化感染性疾病专业,以医疗服务带动传染病医院创新发展,加强慢性传染病管理与口岸合作。 相似文献
16.
骨桥蛋白是由活化巨噬细胞、白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细胞外液和矿化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具有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功能的分泌性磷酸化糖蛋白.在宿主感染结核杆菌、真菌、细菌等病原体时,启动机体免疫抵抗病原体,发挥抗炎作用.随后可能发挥致炎作用,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它的表达可能反映机体感染时的免疫反应水平和炎症程度.在微生物广泛耐药的今天,它的适当表达和应用可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442例不明原因ALT、胆红素升高的肝脏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病理学分析不明原因肝脏疾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方向。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4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442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患者行肝脏穿刺术,应用CHISS2004统计学软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86%的患者通过病理学分析可明确临床诊断。ALT升高的肝脏疾病在各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少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为主;青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性肝病为主;男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女性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胆红素升高的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组以及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1,P〈0.05)。儿童组以肝脏其他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以及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少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青年组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中老年组以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为主;男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为主,女性以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性及中毒性肝损伤为主。(此两段作者没有翻译)结论病理学分析在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的诊断中至关重要,不同原因所致肝脏疾病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health challenges created by globalization and proposes new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confront them. The discussion of global health challenges includes both the transfer of health risks, with an emphasi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health opportunities, including the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s argue that the health-rela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an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world demand new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authors suggest the promotion of 3 elements that, in their essence, contain the idea of collaboration: exchange, evidence, and empath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医院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子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对于提高报告质量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度(应用系统报告前)、2013年度(应用系统报告后)1~12月各240份医院传染病报告卡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对报告卡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抽查的报告卡迟报率呈下降趋势(χ2=20.46,P=0.0000),2012年为14.58%,2013年为2.92%;抽查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卡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完整率2012年为82.92%,2013年为92.9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 P =0.0008);准确率2012年为87.92%,2013年为9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055);及时率2012年为85.42%,2013年为97.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6,P=0.0000)。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能有效提高报告卡的完整率、准确率和及时率,保证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