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感染HBV人数最多的国家。HBV感染后,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病毒,机体免疫耐受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CHB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治疗CHB的一线药物,具有提高功能性治愈率、可安全停药、实现持续的非治疗性免疫反应、降低肝癌发生率及避免耐药的发生等优势,可延缓CHB患者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IFN的作用机制、优势、治疗模式、治疗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高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干扰素α-2b及单用拉米夫定三种不同疗法,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三个治疗中心针对259名HBeAg阳性CHB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单用干扰素α-2b(A)组82名患者;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B)组88名患者;单用拉米夫定(C)组89名患者。对照分析各组治疗12、24、36、48周时以及随访第72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HBV标志物的变化。观察不良反应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治疗各时间点血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7%和31.59%,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用干扰素α-2b组抗病毒治疗48周时,血清HBeAg阴转率和转换率分别为30.29%和29.27%,与单用拉米夫定组的6.74%和5.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组和单用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即可获得较高的HBVDNA检测下限率,伴随治疗时间越长,单用拉米夫定的患者48周耐药率12.21%,而联合用药组仅为3.23%;(5)干扰素治疗期间可出现白细胞明显减少现象,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不良事件,入组患者均完成疗程。结论三组不同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抗HBV疗效。但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较单独使用干扰素α-2b或拉米夫定的疗效高。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患者能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还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发病机制复杂,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复制是肝脏损伤的起始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一直是CHB治疗的重要一环。α-干扰素是公认的对HB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其疗效仍不尽人意,治疗后仍有60%左右的患者达不到完全效应。为了探讨对IFN治疗失败的CHB的抗病毒治疗,我们应用拉米夫定对这类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我国是CHB的高发区,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延缓肝脏失代偿,减少肝细胞癌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1]。尽管采用抗病毒治疗,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中药治疗CHB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抗病毒、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浅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宜俊 《传染病信息》2002,15(3):102-103
1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近况 1.1 抗病毒的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CHB)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抗HBV治疗是攻克本病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HBV药物是干扰素-α(IFN-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转氨酶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并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CHB轻度患者60例,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各30例,观察治疗1个月ALT、AST及治疗3个月HBeAg定量、HBV DNA载量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数量。结果治疗3个月HBV DNA载量、HBeAg定量显著降低,CD3+T、CD4+T和CD8+T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于CHB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有较好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余东山  谢青 《肝脏》2010,15(5):377-379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地位和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的公认,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类药物,其持续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的发牛机率。然而单一使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其疗效有限,而联合治疗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医疗费用高,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增加,药物竞争性抑制而降低疗效和压力诱导产生的多重耐药变异病毒株等。联合治疗已逐渐成为CHB治疗领域中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与标准,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和长远评估,其发展前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CV/HBV)共感染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定期采集31例CHC、30例HCV/HBV共感染者的外周血,检测HCV RNA、HBV DNA和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51.6%〈102拷贝/ml,HCV/HBV共感染者HCV、HBV下降均不理想。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HCV/HBV共感染者疗效较单纯丙型肝炎患者差,但对HBV、HCV有抑制作用,并部分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的发生、发展、治疗后复发及病死率均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水平有关。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减少 HBV-HCC 的发病率,降低其经根治性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目前临床使用的抗HBV药物有干扰素-α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后者的安全性、耐受性更好,治疗作用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等终末期肝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结局。HBV DN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国内外指南将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al response,CVR)作为CHB的基本治疗终点。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是服用强效的一线核苷(酸)类似物,仍有20%~30%的CHB患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长期维持CVR。研究表明,血清HBV DNA的持续或间断存在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CHB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的发生风险高低密切相关,因此了解CHB患者不同病毒学应答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视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了确立,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就是新型核苷(酸)类似物(NA)的研发。随着对CHB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NA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临床研究中发现HBV的耐药是一个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只有充分重视HBV耐药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贯彻长期抗病毒治疗的方针。一、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一些基本概念HBV的基因耐药(genetic resistance)是指CHB患者血中的HBV基因序列出现了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如果检测到了HBV DNA耐药相关的基因序列,那么这种基因耐药肯定是存在的;如果检测…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是我国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均不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核内的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实现HBV的彻底清除和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治愈。因此,亟需研发靶向HBV生命周期各阶段及促进宿主抗HBV免疫的新型抗病毒药物。现汇总了目前处于临床试...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为α-干扰素(IFN-α)和拉米夫定。苦参素注射液是植物提取药,我们采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免疫调节剂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观察其抗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B的诊治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诊断方面,对相关指标有了更深刻的新认识,一些新的检测手段逐步进入临床使用。治疗方面,干扰素α-2b(IENα-2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等5种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治疗,替比夫定即将上市,抗HIV药物如替诺福韦等也具有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立民  辛涛  刘玉兰 《肝脏》2004,9(4):280-28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才可提高抗病毒效果,并促进HBeAg清除及血清学转换,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1896位点C→A点突变)及干扰素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以PCR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HBV前C区突变株及干扰素抗体。结果:CHB重度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携带者及CHB轻度组,P<0.005;38例CHB接受干扰素治疗,突变株组和野生株组对干扰素素近期应答率相似,但突变株组复发率为70.0%,显著高于野生株组的23.1%;干扰素抗体阳性组的近期应答率38.5%,显著低于阴性组的72.0%。结论:突变感染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关,HBV前C区突变和干扰素抗体可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1b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但单用一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疗效往往不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HBV药物为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α,国内有学者认为采用拉米夫定干扰素-α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虽能减少YMDD变异,但不能提高抗HBV疗效。因此我们采取两者开始联合应用以了解其能否提高抗病毒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临床一线长期从事乙型肝炎诊疗的专科医师, 我们亲身经历了乙型肝炎治疗理念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对症治疗"进展至"病因治疗"(抗病毒治疗);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 从单一的普通干扰素发展到多种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特别是高效、高耐药屏障的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艾米替诺福韦(TMF)等核苷(酸)类似物的广泛应用, HBV抑制的疗效满意, 大多数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肝功能持续正常, 肝纤维化逆转者亦屡见不鲜, 发展至肝癌的患者显著减少。即使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抗病毒治疗后的预后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张孝盈  李菲 《山东医药》2010,50(44):79-81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34例)和ETV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指标、HBV 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的变化。结果服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改善,HBV DNA复制抑制,但无显著差异;两组HBV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均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 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CHB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 合理抗病毒治疗可阻止或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精准免疫学分期有助于对HBV感染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符合抗病毒指征者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 并依据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优化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 以最大限度实现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 提高临床治愈率, 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