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时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46例患者,随机分别给予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和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米氮平组第4周和第6周的HAMD总分及减分率与氟西汀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的疗效与氟西汀组相仿(p>0.05)。但米氮平组在改善睡眠和躯体症状方面优于氟西汀组且显效较快(P<0.0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较少,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氟西汀相当,在改善睡眠和躯体症状方面较优且起效较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氮平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2例与帕罗西汀组40例。治疗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疗效,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和帕罗西汀均可以作为抑郁症的治疗药物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解郁丸与米氮平联合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解郁丸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AMA和SAS总分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93.94%,对照组8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与米氮平联合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治疗首次抑郁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102例首次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平分为文拉法辛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51例.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末文拉法辛组显著低于帕罗西汀组(χ2=7.121,P<0.01);两组中重度抑郁患者(HAMD>24分)治疗后HAMD评分仍以文拉法辛组显著为低(t=2.25,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起效快,对重度抑郁症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及对心理因素(焦虑与抑郁)的影响,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个医学院共1 439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辐射、依赖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结果研究对象手机拥有率为99.1%,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5.8%,男生手机依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9,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机依赖与恋爱状态,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未担任职务和生源地等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提示,女性可能是手机依赖的保护因素,而每月发短信量、手机话费、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能是手机依赖的危险因素。手机依赖组和手机非依赖组抑郁标准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8,P=0.000);焦虑标准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3,P=0.000)。结论手机依赖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心理因素有关,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指导其合理利用手机,有助于减少医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赵峥  程哲  程传宝 《职业与健康》2013,29(1):126-128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7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8例,2组均口服米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4、6、8周末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73.7%,总有效率86.8%,对照组分别为42.1%、60.5%,研究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77、6.78,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6%,对照组为26.3%,2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同期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对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米氮平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显著优于单用米氮平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35例)和氟西汀组(35例)。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观察。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其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体验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分别在治疗0、1、2、4、6周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治疗后1周末,米氮平组HAMD量表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均较氟西汀组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时,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经过6周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米氮平分别为82.9%和68.6%,氟西汀组分别为80%和65.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安全性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有效而安全,且起效时间早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文拉法辛缓释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18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文拉法辛组)与对照组(帕罗西汀组),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88.9%。文拉法辛起效更快,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药,可以作为治疗抑郁焦虑共病障碍的第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余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产褥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母乳喂养情况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依从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8,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6.31±2.61)分低于对照组(8.66±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9,P0.05);观察组HAMA评分(7.83±1.52)分低于对照组(13.42±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5,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88±1.58)d,低于对照组(9.22±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1,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产褥期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卒中后抑郁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米氮平组(29例)和马普替林组(29例),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显效率为75.9%,马普替林组显效率72.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氮平组显效时间早于马普替林组,米氮平组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高效、耐受好、不良反应小、应用范围广的抗抑郁药,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PS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2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治疗。观察显效时间和有效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组显效时间分别为(8.7±3.5)d和(12.2±7.6)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9/和76.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不良反应较轻,无需治疗。结论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疗效相近,但帕罗西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治疗P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阿怀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70-2671
[目的]研究度洛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门诊/住院符合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用HAMD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有效率97.37;帕罗西汀组有效率89.4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评定,两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与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阻滞、绝望感方面度洛西汀优于帕罗西汀,且副反应轻。[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疗效肯定,副反应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为制订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治疗的≥50岁的高血压患者72例为观察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50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抑郁和焦虑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9.1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P<0.05)。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6.11%、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DS评分分别为(56.71±7.83)、(39.43±10.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2,P<0.05),SAS评分分别为(49.26±8.15)、(33.70±7.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3,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与抑郁和焦虑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及时发现和缓解抑郁和焦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老年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36例躯体化障碍病人随机分成2组,分别用文拉法辛缓释剂与阿米替林治疗8周。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3个因子总分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定症状变化,用不同减分率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缓释剂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1.07%;阿米替林的痊愈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8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测评,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薛蓉  蒋燕升  肖伟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96-2397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米氮平,15-45 mg/d,丙咪嗪50-150 mg/d,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的反应。结果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显效率为84.7%、有效率为100%,丙咪嗪显示效率66.7%、有效率88.9%。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的反应方面比较,米氮平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丙咪嗪组(P〈0.05)。结论米氮平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各25例,艾司西酞普兰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以5 mg/d为起始剂量,最高剂量20 mg/d;帕罗西汀组给予帕罗西汀以10 mg/d为起始剂量,最高剂量40 mg/d;均晚餐后口服给药1次,疗程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各评定1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2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评分[(14.5±4.5)分]较帕罗西汀组[(17.2±3.9)分]有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P<0.05)。两组总有效率、第4、6周末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帕罗西汀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适合老年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需长期服药,严重影响患儿心理健康,本研究探讨患儿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纳入病例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同龄儿童8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受访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焦虑障碍比例为42.16%,高于对照组的2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86,P>0.05;病例组抑郁障碍比例为21.57%,高于对照组的1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8,P>0.05。病例组躯体化/惊恐评分为(6.40±1.73)分,高于对照组的(3.74±1.70)分,t=10.369,P<0.05;学校恐怖评分为(3.68±1.88)分,高于对照组的(1.28±0.65)分,t=12.010,P<0.05;社交恐怖评分为(7.52±2.31)分,高于对照组的(4.33±2.11)分,t=9.708,P<0.05。对照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为(22.42±5.27)分,与病例组(23.61±4.8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0,P>0.05。周围环境(OR=1.71,P=0.02)、不适症状(OR=1.14,P=0.03)和伙伴关系(OR=2.43,P=0.03)为影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较正常儿童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周围环境、不适症状和伙伴关系均会影响患儿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谷氨酸受体-6基因rs6922753、rs2227283多态性与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入组对象按照民族及有无暴力攻击行为分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424例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GluR6基因rs6922753、rs2227283多态性分布。应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酒依赖合并双相障碍导致的暴力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有暴力攻击行为组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rs692275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1,P=0.262;χ~2=0.315,P=0.574)。两民族两组rs6922753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3,P=0.501;χ~2=0.346,P=0.841)。汉族与维吾尔族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有暴力攻击行为组与无暴力攻击行为组rs222728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5;χ~2=0.128,P=0.721)。两民族两组rs2227283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9,P=0.919;χ~2=0.123,P=0.940)。结论酒依赖共病双相障碍患者暴力攻击行为与谷氨酸受体6 rs6922753、rs2227283两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文拉法新治疗脑血管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42例病人服文拉法新,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37例(88%)量表分值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因子配对比较(SAS,SDS,HAMD,HAMA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疗效在2~4周最为明显;4~6周趋于平缓。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文拉法新能减轻脑血管意外伴发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及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效果对比。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9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安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6%,对照组为57.44%,两组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0,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接近,但是前者的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