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Nd:YAG虹膜激光术前和术后的检查并观察前房、房角、虹膜的变化,探讨激光孔径的大小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35例46眼。男16例,女19例,年龄48~72岁,平均57.88岁。其中临床诊断为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内压为(41.7±14.2)mm Hg,对照组为(13.2±4.1)mm Hg,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CD为(1.54±0.24)mm,对照组为(1.79±0.24)mm,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的AOD、TCPD、ICPD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是早期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工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12月本院眼科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138例共169只眼作为研究对象,积极降低患者眼压,并对UBM检查发现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69只眼(急性发作期)中有43只眼并发睫状体脱离(25.44%);发生睫状体脱离者与未发生者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比较,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巩膜与睫状体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厚度、小梁与睫状体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脱离患者前房角镜检查示房角均未完全关闭,至少有2个时钟点未关闭。结论:UBM可以对睫状体脱离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指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的治疗并随访观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青光眼术前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UBM(Humphrey 840型,扫描频率50 MHz,扫描深度范围5 mm×5 mm)对96例96只眼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经药物降压后常规进行术前检查。结果:睫状体多发性囊肿4例4只眼(4.17%),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4例24只眼(25.00%)。睫状体囊肿表现为睫状体交界处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壁薄,腔内少或无内回声反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脉络膜之间存在一无回声区,睫状体平坦部层间分离,与巩膜和脉络膜之间的无回声区沟通,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时患眼的前房深度(1664±421μm)与对侧健眼的前房深度(2443±3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UBM检查可发现睫状体部位的细小肿物,区分肿物性质,并提供其部位、大小,有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UBM还可发现术前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揭示手术前后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以指导青光眼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青光眼患者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上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施行UBM检查.结果 1300例(1520只眼)青光眼中,发现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60例(70只眼),检出眼占被检眼数的4.61%.其中单发性囊肿37例(43只眼)占61.43%,多发性囊肿23例(27只眼)占38.57%.虹膜睫状体囊肿大小不一,最大的囊肿直径3.99 mm.最小的囊肿为0.21mm.共检出囊肿108个,其中位于颞侧占44.44%;下方占38.89%;鼻侧占10.19%;上方占6.48%.结论 UBM对青光眼疾病临床诊断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新的客观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诊断意义。方法 60例PACG患者(研究组)及60例健康人(对照组)行UBM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晶状体、睫状突厚度均较大(P<0.01),而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及小梁睫状体距离较小(P<0.01)。与慢性PACG患者比较,急性PACG患者的周边巩膜厚度、巩膜形态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小梁睫状体距离较小(P<0.01)。结论 UBM可为PACG提供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脱离造成浅前房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眼科传统B超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对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脱离的患眼健眼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其测量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BM对B超不能诊断的睫状体脱离和脉络膜浅脱离,能特异性的进行检查诊断。其特征性表现为:巩膜与睫状体间存在无回声区,睫状体位置前移,前旋,睫状体平坦部向眼中轴部位移动,部分患可见睫状体平坦部呈层间分离,前房变浅的原是睫状突向前扭转,导致虹膜根部膨隆,晶体向前移位。所有睫状体脱离眼均为360度全周脱离,而非某一象限的脱离,不伴有脉络膜脱离的单纯睫状体脱离而致的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一般不致前房完全消失,保守治疗可奏效。结论:应用UBM检查可以对睫状体脱离造成的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进行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顾青  潘波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42-544,480
目的总结眼球钝挫伤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意义及眼前节损害的表现。方法对眼球钝挫伤患者行UBM检查。结果前房积血12眼(35.2%),睫状体脱离14眼(41.2%),房角后退6眼(17.6%),晶体半脱位8眼(23.5%),虹膜前黏2眼(5.9%)。结论 UBM的应用为眼前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尤其对于钝挫伤的患者,将很大程度地降低了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漏诊和误诊,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来指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手术方法的选择,观察患者术后房角及其相关结构的改变.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只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UBM测量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和虹膜厚度1(ID1),同时记录眼压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ACD、TIA、AOD500和TCPD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D1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明显加深前房,增宽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远期效果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积累、更长时间的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急性62例,慢性58例)、正常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设为观察组和正常人组设为对照组,应用 UBM对其进行检查并记录各项测量指标。结果:利用 UBM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相对晶体位置偏前、晶体厚、前房浅、眼轴短、睫状突肿胀、睫状体前置等症状。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 UBM下的解剖特点与临床理论一致,UBM在诊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上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经治的56例(56只眼)外伤后导致的睫状体脱离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56只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体脱离。其中21例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型,35例为睫状体与巩膜间连续裂隙样断离。结论 UBM检查分辨率高,不受屈光间质浑浊的影响,能清晰显示睫状体脱离的形态、部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评价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进展期小梁切除加虹膜根部切除术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探讨眼压变化机制。方法:以18例CPACG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ic,UBM),于降眼压前及手术后第7 d分别进行眼前节结构定量测定,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瞳孔阻滞的参数前房深度和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lt;0.05);反映眼前节结构拥挤状况的参数小梁睫状体距离和巩膜睫状体夹角,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反映房水循环状况的参数睫状突厚度和房角开放距离500,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gt;0.05)。结论:小梁切除加虹膜根部切除术后,没有根本改变CPACG眼前节结构整体前移所致的拥挤状况。手术后眼压的变化仍然依赖滤过泡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石艳  张楚  王志刚  李萍 《安徽医学》2021,42(7):784-787
目的 研究便携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验房角关闭在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于2019年5~7月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1400名40岁及以上的群众进行闭角型青光眼筛查.使用Van Herick法检查研究对象周边前房深度[以角膜厚度(CT)表示],以周边前房深度在1/3 CT和1/4 CT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虹膜睫状体囊肿.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睫状体虹膜进行横向及纵向扫描,发现类圆形无回声区进行描述及记录.结果 58例66眼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3例5眼为多发性囊肿.结论 UBM在虹膜睫状体诊断中独具优势,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董映  王雅娜  陈滨 《当代医学》2007,(13):74-76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诊断虹膜睫状体囊肿.方法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睫状体虹膜进行横向及纵向扫描,发现类圆形无回声区进行描述及记录.结果 58例66眼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3例5眼为多发性囊肿.结论 UBM在虹膜睫状体诊断中独具优势,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对青光眼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用OTI超声生物显微镜对82例青光眼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根据UBM检查结果对青光眼患者进行不同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UBM检查为临床上青光眼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前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变化。方法选取山西省眼科医院于2015年1—11月收治的28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给予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与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的距离以及眼压。结果患者术后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的距离以及眼压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且该手术切口较小,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 microscopy,UBM)在青光眼诊断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上拟诊为青光眼行UBM检查的365例(620眼)患者,依其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并指导治疗.结果 365例(620眼)青光眼UBM分型中,符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23例(421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5例(110眼),继发性青光眼81例(81眼),先天性青光眼2例(4眼),恶性青光眼4例(4眼);依据其分型结合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结论 UBM对青光眼的分型具有实时、直观、准确的特征,与前房角镜检查、视功能及眼底等检查相结合,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闭合性眼外伤眼前节损害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扫描图像特点,评价UBM在眼球钝挫伤急性期眼前节诊断中的·瞄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就诊的65例眼球钝挫伤患者行眼科UBM检查,分别行中央及12个方位的图像检查,结合临床和眼科B超检查了解眼球钝挫伤患者眼前节组织的变化与损害。结果眼科常规检查在眼外伤致屈光间质浑浊时,影响对眼前节的观察;眼科B超由于分辨率低,对眼前节疾病的诊断阳性率最低;UBM阳性率最高。结论UBM对眼球钝挫伤眼前节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外伤较重,前房积血明显、眼内结构不清的患者,可起到很好的协助诊断作用,减少了眼前节挫伤中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