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行为学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每天束缚3 h,连续21 d)制作大鼠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逍遥散组,15只/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测量大鼠体重、摄食量、旷场实验行为学指标,并用Y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1)模型组大鼠在慢性束缚应激初期表现为强烈的反抗、嘶叫,后期表现为神态倦怠、情志抑郁及不再抵抗的行为绝望状态;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摄食量显著下降(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5 min运动总距离减少(P0.05),5 min平均移动速度减慢(P0.05),中央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Y迷宫测试,模型组大鼠正确反应率降低(P0.01),全天总反应时间增加(P0.01);3)逍遥散对模型组大鼠上述改变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体重、摄食量及行为学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作用,并能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表现出抗抑郁、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捆绑束缚方式建立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逍遥散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摄食量和旷场、高架十字实验行为学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慢性束缚应激初期呈积极抵抗状态,继而抑郁,甚或呈绝望状态;旷场实验模型大鼠5 min内移动总路程、中央区移动距离均减少;高架十字试验5 min内模型组大鼠在开放臂内停留时间和进入次数较正常组减少,进入封闭臂次数减少而停留时间增加。说明慢性应激可引起动物探究性自主活动能力下降,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动物的行为表现逐渐出现郁闷、淡漠、抑郁、焦虑状态,同时伴随着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逍遥散则对模型大鼠的上述改变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逍遥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抑郁或焦虑状态,调节其体质量、摄食量及行为学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HPA轴和血清IL-13、IL-17含量的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天模型组、7天逍遥散组、14天模型组、14天逍遥散组、21天模型组、21天逍遥散组,以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作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并用逍遥散进行干预。造模7d、14d、21d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CTH及血清CORT、IL-13、IL-17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7d、14d、21d模型组大鼠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1),7d、14d模型组大鼠IL-13含量和14d、21d模型组大鼠IL-17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逍遥散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ACTH、CORT、IL-13、IL-17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 Th2、Th17细胞免疫平衡失调可能与肝郁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调节HPA轴功能亢进及Th2、Th17细胞免疫失衡可能是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逍遥散治疗组、自然恢复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每日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宏观表征、体重变化,利用Observer 5.0和Etho Vision3.0分析软件监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①灌胃1周后逍遥散组大鼠宏观表征、体重、行为等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有明显差异。②与模型相比,自然恢复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逍遥散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课题组所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的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有着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探讨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其抗应激调节机制。方法: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慢性束缚应激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每天束缚3h,连续21 d)正常组、模型组、逍遥散组(大、中、小剂量)胃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基因表达谱进行GO功能分析、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具有不同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多条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的功能被显著上调或下调,其中模型组、逍遥散大、中、小剂量组差异基因参与的显著生物过程分别有597、1216、817、924个功能基因群,参与的显著信号通路分别有27、60、41、59条。结论:肝郁脾虚证具有胃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组学背景,逍遥散大、中、小剂量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众多差异表达基因及功能改变的信号通路、生物过程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中剂量结果显示优于大剂量和小剂量。  相似文献   

6.
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大鼠边缘系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束缚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大鼠海马CA1区和杏仁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确逍遥散和6-氰基-7-硝喹啉-2,3-双酮(CNQX)对慢性应激所致肝郁脾虚证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逍遥散组(D组)、CNQX组(E组)和逍遥散+CNQX组(F组)。C、D、E、F组大鼠通过连续21d慢性束缚应激建立肝郁脾虚证候模型,D、F组大鼠每天束缚前灌服逍遥散5.32g/kg,E、F组大鼠在第1、4、7、10、13、16、19、21d右侧杏仁核区微量注射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0.5μl。第22d处死动物,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海马CA1区和左侧杏仁核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出现了细胞核变形、线粒体嵴模糊,突触结构不清等,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给药各组大鼠CA1区未见明显异常;各组大鼠杏仁核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逍遥散可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导致的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NQX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杏仁核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以14d慢性束缚应激造肝郁脾虚证模型组,除逍遥散组灌胃逍遥散悬液外,其余组均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取材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各组杏仁核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杏仁核中促凋亡因子Bax明显增多,而逍遥散能相应改善此种趋势;抑凋亡因子Bcl-2在3组杏仁核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逍遥散能够通过降低Bax的表达来改善慢性束缚应激致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杏仁核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疏肝解郁、健脾以调节食欲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每天持续3 h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7 d模型组、21 d模型组和逍遥散组4组,正常组予常规饲养,模型组和逍遥散组每天选择随机时间点进行束缚应激,7 d模型组束缚应激7 d,21 d模型组束缚应激21 d,逍遥散组在连续束缚应激21 d同时予逍遥散灌胃。观测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行为学、血清D-木糖含量变化;免疫荧光双染、RT-q PCR方法观测下丘脑ARC中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α-MSH)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束缚应激21 d模型大鼠体重、摄食量和血清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行为学实验表明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能力下降、对新异环境探究行为明显减少,而逍遥散则具有相应的调节作用。综合表明,每天3 h连续21 d捆绑束缚可制备慢性应激肝郁脾虚样动物模型,慢性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uate Nucleus,ARC)中ob-R、α-MSH表达水平增加,逍遥散可下调其表达。结论:逍遥散调节下丘脑ARC中ob-R和α-MSH表达变化,可作为其疏肝健脾,调节机体食欲和能量代谢影响脾胃功能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咯利普兰为阳性对照,观察慢性应激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21天束缚过程中行为学的动态变化,及逍遥散对其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逍遥散+模型组(X)、咯利普兰+模型组(R)。以21d慢性束缚应激造肝郁脾虚证模型组,X组灌胃逍遥散悬液,R组腹腔注射咯利普兰,S组给予相应生理盐水。通过一般状态、体重变化曲线、蔗糖水消耗实验来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在慢性束缚应激过程中初期对束缚抵抗态度积极,后期表现情志抑郁及不再抵抗的行为绝望状态,而逍遥散和咯利普兰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状态。第14、21天,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组和咯利普兰组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散组和咯利普兰组的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束缚应激所造成的大鼠体重下降,能够改善模型大鼠对奖赏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各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逍遥散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天。通过尼氏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尼氏小体数量、Notch信号通路中NICD、Hes1、Hes5及Ja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尼氏小体数明显减少(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有逆转作用(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5、Jag1蛋白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1、Hes5 mRNA表达(P < 0.05,P < 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尼氏小体减少,Notch信号通路各分子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降低,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神经元,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