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0年~1998年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下称隐脑)12例,全部病例均在CSF涂片找到隐球菌,9例做CSF培养,6例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男4例.女8例,年龄3~64岁。平均32.5岁。以青壮年为多。与鸽有密切关系2例。病期2月3例,1月1例,3周4例.2周4例。12例中仅1例入院时确诊为隐脑.11例在院外或院内均发生误诊。误诊为结脑8例,散发性脑炎3例.误诊期5~72d。平均22.5d。因治疗无效3例入院后第1次找到隐球菌,8例均在3~5次才找到隐球菌。被误诊的11例全部用过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除2例在院外使用激素的剂量不明,其余9例有记载,70~250mg.平均150.5mg。  相似文献   

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发病率有所上升。现将我科收治的经CSF涂片及/或培养证实的隐脑5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l.一股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30~60岁,平均40.5岁,确诊前病程12~86天,平均35天。2.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5例,发热3例,意识障碍3例,精神异常1例,复视2例,颈项强直4例,克布氏征阳性2例,巴氏征阳性2例,视力下降3例,3例眼底检查有程度不等的视乳头水肿。3.实验室检查CSF压力正常1例,Zoo~…  相似文献   

3.
1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高,我院自1985年以来确诊11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0~61岁,工人3例,农民8例;起病至入院时间:5小时至3年,8例于起病1周内住院。入院前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1例,偏头痛1例,入院时初诊为结核脑2例,病毒性脑炎4例,3例初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本组11例均有头痛,呈持续性剧痛或钝痛,伴阵发性加剧,用一般止痛剂效果不佳。均有呕吐,每日呕吐3~20余次,10例病人呈喷射状呕吐,本组仅有4例有低热,2例入院前有胡言乱语,死亡3例,死亡前1~3天出现昏迷。复视1例。1例…  相似文献   

4.
我科于 1999 0 7~ 2 0 0 1 0 5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儿 5例 ,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减少了并发症 ,提高了成活率。1 临床资料男 3例 ,女 2例 ,年龄为 18个月~ 10岁 ,询问病史为 15日~ 2月不等 ,院外按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无效 ,患儿均有发热、呕吐、头痛、烦躁或精神萎靡 ,脑脊液常规检查均不能确诊 ,入院后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确诊后给大扶康注射液 3~ 6mg/kg静滴 ,疗程 6~ 8周。 3例痊愈 ,1例好转 ,1例死亡。2 护理措施2 1 一般护理2 1 1 病室环境 :为避免诱发患儿烦躁、抽搐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elta-Like-Ligand 1 (DLL1)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CNS感染性疾病患者110例,其中结脑患者5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20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0例,另正常对照组30例.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入院后CSF、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动态观察结脑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SF中DLL1的含量并分析DLL1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脑组患者CSF、血清中DLL1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14例结脑患者CSF中DLL1含量在第2、4、6周逐渐降低,而治疗加重的4例患者CSF中可溶性DLL1含量第1、2(4)、6周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CNS感染时结脑患者的CSF和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显著增高,对于结脑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4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料 :4 6例病人中 ,男 2 8例 ,女 18例 ,年龄 15~ 6 9岁 ,平均 35岁。入院时病程 1周至 3个月 ,被误诊为各类脑膜炎 8例 ,所有病例均有发热、进行性加重的剧烈头痛、呕吐 ;绝大部分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视乳头高度水肿、并有出血和渗出 ;视力减退 5例 ;意识障碍 8例 ,浅昏迷 4例。CSF压力明显升高 ,绝大部分大于 35 0mmH2 O (1mmH2 O =0 0 0 98kPa) ,白细胞数 2 0 0~ 16 0 0× 10 6/L不等 ,以单核和淋巴细胞为主 ;糖、氯化物明显降低 ,蛋白升高 ,所有病例CSF离心沉渣墨汁染色涂片及CSF培养均找到新型隐球菌。头颅…  相似文献   

7.
目的肾脏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分析4例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治疗特殊性和转归。结果例1为原发性小血管炎、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隐球菌败血症用氟康唑治疗过程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和葡萄球菌败血症。例2、3、4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性肾炎(LN)维持治疗期出现发热,头痛,例1和例4继发癫痫,例2复视。例2和例3分别误诊3和5个月。4例均无家鸽接触史,有多种抗生素应用史,脑脊液均发现隐球菌。抗真菌治疗5~9天后体温正常。例1:氟康唑治疗22个月,大蒜素(120~60mg)7个月,痊愈。例2两性霉素B(总量2837mg)和氟康唑17个月。例3尿毒症行腹膜透析,伏立康唑静脉输注,1月后死亡。例4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输注并伏立康唑口服。例2和例4仍在抗真菌治疗中。结论肾脏病患者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尤其是癫痫、复视者,警惕隐球菌脑膜炎;有效长程抗真菌治疗外,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存的其他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 1998 -0 1~ 1999-0 8采用脑脊液 (CSF)置换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3 3例 ,临床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5 1 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1~ 48h。活动时起病 2 4例 ,安静时起病 9例。均有剧烈头痛 ,经CT证实为原发性SAH ,CT示外侧裂池、脑沟、环池、脑表面等部位呈高密度影 ,腰穿检查均为血性CSF。1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脱水剂、止血剂、钙拮抗剂等治疗 ,并绝对卧床休息 4~ 6周。另外CSF置换及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9.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是一种低分子蛋白。有关中枢神经系统 (CNS)炎症患者脑脊液 (CSF) β2 MG含量的变化及其作用 ,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细菌性脑膜炎 (菌脑组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组 )和病毒性脑炎 (病脑组 )患者的CSFβ2 MG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 ,并探讨其与CSF细胞数质量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总结如下。病例选择 : 菌脑组 :共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年龄1~ 6 5岁 ,平均 32岁。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隐脑组 :共 12例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4~ 5 8岁 ,平均 2 4岁。CSF细胞学检查均找到隐球菌。病脑组 :共…  相似文献   

10.
影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正确诊断的因素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最常见的颅内真菌感染。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及CSF检查不典型,使误诊率较高。现将1973年~2003年间我院神经科住院诊治的均经CSF墨汁染色新型隐球菌阳性≥2次,同时乳胶凝集试验新型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或CSF培养出新型隐球菌的16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早期诊断,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常进行性加重,病死率极高。若未经抗真菌治疗,病死率高达87%〔1〕。随着人们长期不规则大剂量的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有使本病增多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93-07~2004-09在我院确诊的28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7例,女11例;发病年龄15~64岁,平均33·8岁;居住环境:农村14例,乡镇11例,城市3例;职业:农民11例,工人4例,干部2例,学生2例,乡村教师2例,经商2例,养蛇1例,无业4例。1·2发病前原发…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7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2000-08~2007-12收治的47例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AIDS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31例,CD4<50/mm321例,CD4 51~100/mm38例,CD4101~200/mm32例,CD4<100/mm3者占93.5%,平均CD4 35.3/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47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好转25例,恶化8例,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死亡14例,总病死率为29.8%.结论 AIDS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因素,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以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病程长、病死率高。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13例隐脑,用氟康唑、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32岁,均以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而确诊。其中2例因化脓性脑膜炎应用大剂量抗生素,2例因肺癌应用抗癌药物,1例因糖尿病多年合并感染,余8例无特殊病史。13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低热者6例,高热者4例。12给药方法13例中8例给予氟康咄针400mgid…  相似文献   

14.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 ,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7~ 69岁 ,平均 44岁 ,5 0岁以下 7例 ;合并艾滋病 2例 ,肺部肿瘤 1例 ,长期应用抗生素 1例 ,1例长期从事大棚蔬菜种植。1 2 起病形式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逐渐加重 ,发病至确诊时间 10d~ 4个月。1 3 临床表现 均有头痛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 10例 ,呕吐9例 ,发热 6例 ,颈腰背痛 3例 ,精神异常 5例 ,抽搐 2例 ;视盘水肿 7…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各类脑膜炎均属内科治疗范畴。重症病人单纯用药物治疗,很难控制其顽固性的颅内压增高,往往继发脑疝而死亡。我科于1987.5~1988.10用开颅减压术加药物治疗重症脑膜炎患者4例,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1例,女3例。年龄18~36岁。病程在第1周内入院者3例,在第2周内者1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术前均经1周以上的大剂量抗痨药或抗生素、激素、脱水剂等药物治疗。其甘露醇用量为250ml,每4~6小时静滴一次,但腰穿CSF压力仍在400mmH_2O以上,其中有2例于术前形成脑疝。全部急诊行开颅减压术。术后意识立即恢复正常者2例,16小时恢复正常者2例,均于24小时后开始进食。术后停用脱水剂,分别于2、4、6天复查CSF压力,为160~240mmH_2O。针对病因继续选用药物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39天。半年随访,均已参加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发现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回顾本实验室3922例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发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984年4月至2003年4月CSF细胞学检查3922例,CSF标本经自然沉淀法或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一格一姬染色,部分标本行.PAS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结果 CSF细胞学特异性发现包括感染性病原体与恶性肿瘤,共55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1.40%。其中感染性病原体包括新型隐球菌5例,镰刀菌1例。恶性肿瘤49例,包括转移性癌26例,转移性淋巴瘤/白血病7例,脑生殖细胞瘤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4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来源未明的肿瘤6例。PAS染色对新型隐球菌的形态显示良好。转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上皮膜抗原(EMA)和(或)细胞角蛋白(CK)阳性,淋巴瘤细胞可见LCA,CD20或CD34等标记物阳性。结论CSF细胞学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其特异性发现所见的肿瘤细胞以转移癌多见,病原体以新型隐球菌多见。CNS镰刀菌病是罕见的霉菌感染,CSF细胞学可检出镰刀菌。CSF免疫细胞学方法有助于鉴别肿瘤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及脑脊液改变特点.方法 对2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病人均有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1例在入院后首次检查发现新型隐球菌,另1例反复多次检查才发现新型隐球菌.死亡1例,痊愈1例.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除脑膜炎的表现外,突出特点是颅内压力显著增高,脑脊液墨汁染色查见新型隐球菌是确诊的依据,但需多次检查才能发现新型隐球菌,导致诊断困难,不能及时抗真菌治疗,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脑脊液与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1991-2000年间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9例患者,并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3例。其起始症状均有头痛、发热,6例出现呕吐,意识障碍与发作性抽搐各1例。入院初诊1例误诊为伤寒,其余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多次腰穿行脑脊液检查隐球菌墨汁染色阳性。1例因同时并发急性心肌前间壁供血不足而死亡,余8例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检查缺额特异性,MRI对病灶显示较清楚,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的最好的指标,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该病具有较高的误诊率及病死率,今将2007年收治的3例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性,25岁。主因头痛10余天,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于2006-12-30入院。既往体健。主要神经系统查体:视乳头边界不清,颈强直,克氏征阳性。1月8日腰穿压力612mmH2O,脑脊液细胞学显示:脑脊液可见成堆隐球菌(图1)。确诊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静点氟康唑0.2g2次/日,并同时给与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利尿脱水、降颅压。3天后,呕吐加剧,T38.4℃,并出现烦躁不安、坐起、意识不清等症状。1月12日晚,开始改用静点伏立康唑,首日6mg/kg2次/日。13日上午,患者意识状态好转,头疼较前减轻,能正确回答问题,可自行进食及排便,伏立康唑改为维持量4mg/kg2次/日,同时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0.25g,16日患者意识状态及精神状态均较前明显好转。经检测脑脊液:可见散在隐球菌,数量较前次明显减少(图2),22日颅压降到224.4mmH2O,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当日查脑脊液:未发现隐球菌...  相似文献   

20.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抢救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 1993年 10月黄山制定的我国GBS诊断分析标准的重型和极重型。重型GBS占同期住院病人数的 40 % ,其中男 34例 ,女 2 4例 ,发病年龄 3~ 6 2岁 ,平均 2 3 8岁。气管切开 2 8例 ,应用人工辅助呼吸时间最短 4天 ,最长 92天 ,平均 5 2 4天。激素治疗 40例 ,采用冲击疗法 :地塞米松 2 0~ 30mg/d加葡萄糖静滴每天一次 ,时间控制在 4周以内。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0 0mg/kg/d)静滴 18例。其中使用激素组平均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