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PLT 0×109/L,2周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入院后给予肾上腺色腙、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防治出血、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2天、第3天、第4天复查血小板分别为:7×109/L、PLT:17×109/L、50×109/L,期间未再出现口腔渗血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于第5天出院,未再随访血常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对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对36例血小板〈50×109/L的肿瘤化疗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输注后观察0.5~4天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情况。结果:输注单采血小板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由输注前的平均16.05×109/L上升到输注后的69.3×109/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例伴有出血症状的患者中,17例出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输注血小板能有效地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于1997年3月24日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无诱因发热.体温39℃,全身无力,逐日消瘦,恶心、呕吐,便呈咖啡样,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PLT26×109/L,当地医院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激素治疗后因出血加重,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我们遇到伤寒并发多脏器损害及溶血尿毒综合征一例。患者×××[住院号127434]女20岁,已婚,家务,主因发冷发烧,全身不适,食欲不振4天于79年8月5日急诊住院。患者于四天前上午感发冷发烧,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痛,次日阴道出血,自服  相似文献   

5.
禹环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4):161-163
目的评估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慢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1次/d,连续1周,后改为3次/周,满1月后改为1周2次rhTPO皮下注射,再1月后改为1周1次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16.9(6.0~30.0)×109/L,给药起第5天、第7天、第15天分别升至40.0(16.0~56.0)×109/L、94.7(50~140.0)×109/L和115.7(70.0~165.0)×109/L,与用药前相比,P值均〈0.01。停药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至给药起第30天,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降至83.2(60.0~96.0)×109/L,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近期有效率100%,其中显效73.3%(血小板≥100×109/L,无出血症状),良效26.7%(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仅2例出现轻微临床不良反应。结论 rhTPO可一过性升高慢性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治疗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蛔虫病引起过敏性紫癜,国内报告不多,笔者曾遇到二例,血小板并不减少,特介绍如下: 例一,艾××,女,13岁,住院号:741830。因阵发性腹痛10天,皮肤发现出血斑6天,黑便1天,于1974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月始觉脐周阵发性隐痛不适,恶心,四肢关节酸痛,食欲欠佳,入院前7天腹疼剧烈并吐出死蛔虫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辽宁省肿瘤医院血小板减少化疗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汇总并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化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例,统计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症状及累积全身症状次数;患者基本信息,化疗前的白蛋白与总蛋白的水平及肿瘤分期。结果在2018年内共计有478例患者因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在患者病例中,累积出血次数8次,累积全身症状患者117次,其中无力、恶心、呕吐为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主要全身症状,运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恶性肿瘤的分期具有密切关系。结论无力、恶心、呕吐为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主要全身症状,临床中应该做好患者的防吐工作,对于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化疗后给予重点关注,减少血小板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岳军  梅立  陈廉 《西部医学》2011,23(11):2117-2119,212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15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GT)87例(5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5例(16.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3例(1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7.8%),其他病因7例(4.5%)。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G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G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成人未治的初诊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们收治的11例成人初诊未治的重症P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地塞米松40 mg/d静滴×4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患者的血小板均数、完全反应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均数为(6.91±2.30)×109/L,治疗后3 d、7 d、14 d,血小板均数分别为(66.09±36.09)×109/L、(99.45±44.1)×109/L、(78.18±68.92)×109/L.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ANOVA)法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14 d血小板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3,P=0.00).进一步Tukey法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与治疗后3 d、7 d、14 d血小板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有效分别10例、11例、8例.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初诊重症PITP患者可快速提升血小板,减轻出血症状,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比较少见 ,但比较严重。主要症状是皮肤出血如紫癜和瘀点 ,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 ,脑出血会引起死亡。当人体内血小板计数少于 15 0× 10 9/ L 时 ,可确定为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复习近年来的文献报道 ,发现许多抗菌药物可致血小板减少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 阿莫西林李继光等 [1 ]报道 1例 32岁男患者 ,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服用阿莫西林 0 .5 g、奥美拉唑 2 0 mg,每日 1次 ,第 8天患者四肢皮下出现散在红色出血斑点 ,偶有瘙痒 ,无发热及咽痛 ,查血小板 75× 10 9/ L。患者 6个月前曾服奥美拉唑 2周 ,无任何不适 ,故…  相似文献   

11.
刘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224-1224
1 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 1.1 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与临床上出血程度是决定是否要输注血小板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数在60×109/L以上时常无明显出血;在20×109/L~60×109/L时,自发性出血也少见,不需要做预防性血小板输血;如血小板数在20×109/L以下,出血才常见.如在5×109/L以下,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也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因而,一般以20×109/L以下为阈.同时伴有龈血,尿血,便血等严重出血时,是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也是血小板输血适应证的重要因素.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感染、药物或不明原因的骨髓造血受抑制,血小板输血是有益的.据报道,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少于30×109/L,分两组对比:一组输浓缩血小板,一组输血浆,前者12例中仅3例严重出血;后者9例中有6例严重出血,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登革热( 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通过媒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血小板减少及血小板功能障碍是登革热重要的临床特征之一[1-2]。根据血小板计数不同分为轻度血小板减少(>50×109·L-1)、中度血小板减少(30×109·L-1~50×109·L-1)和重度血小板减少(<30×109·L-1)。重度血小板减少可并发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多脏器的出血导致死亡。2014年9—11月广州市爆发近10年以来疫情最为严重的一次登革热,我科是番禺区重症登革热患者收治病区,期间收治登革热患者72例,其中7例患者伴有重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9.72%。经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常规剂量安乃近致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刘玉书,张来军,彭明贵关键词安乃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女,50岁,因牙龈持续出血3天,血尿、黑便1天,于1994年3月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天自觉下肢关节痛,服安乃近1片日二次,一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0×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15例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巩固化疗中患者作为治疗组。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化疗前1天即开始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一次至骨髓抑制期后血小板恢复。选20例急性白血病巩固化疗中未予rhTPO预防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推迟至化疗后12天,持续时间减少至4~5天,恢复时间提前6天,减少了血小板输注的次数,且仅有不影响治疗的轻微不良反应。结论:rhTPO应用于白血病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次干细胞输注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对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观察其对患者并发感染和出血的影响.方法:对4例血液肿瘤患者经化疗 G-CSF动员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预处理后分别于0、 3天回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观察外周血ANC、BPC及移植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制品支持治疗情况.结果:用Cy AraC G-CSF动员可获足够CD34 细胞,患者ANC低于0.5×109/L为5~12天,BPC持续低于20×109/L仅为3~4天,仅1例因输血小板发热,仅1例因口腔出血点输血小板1单位,移植费用降低.结论:两次干细胞输注在自体干细胞移植中可缩短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时间,并减少感染和出血,降低支持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及其他组(包括巨幼红细胞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小板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1例(6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6例(2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8.8%),其他病因5例(7.4%)。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PAT和PIH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及其他原因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不同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或)输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如无产科指征,可经阴道分娩,如手术终止妊娠应在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7.
熊××,女,27岁,住自贡舒平公社白祥大队。因面部生疮10余天,面肿1周,咳嗽1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因鼻部及前额部生疮发痒局部抓破感染而出现面部红、肿、灼痛,两眼不能睁开,曾在院外用青霉素治疗未效,迁延1周而面部病变扩散,一天前全身发冷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APCT)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1的血液病患者中,出血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不出血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测PLT、APCT;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LT <10&#215;109L-1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抗凝后测其APCT、PLT,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结果:有3例未出血患者要进行输注,出血组患者PLT≤20×10^9L^-1和PLT≤10×10^9L^-1的APCT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血小板输注前APCT和 PLT 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输注后APC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29名患者输注有效,且24h后APCT都小于80s ,有2名患者的CCI和5名患者的PPR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另外5名患者的输注无效,24h后的APCT都大于80s,而CCI、PPR只有2名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结论:APCT 可以较好的折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全面的评较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单胎患者10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的单胎患者100例和正常妊娠的单胎患者100例。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组的血小板计数为(62.4±28.6)×10^9/L,正常妊娠组的血小板计数为(227.9±86.3)×10^9/L,前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后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导致产后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上高于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组(P〈0.05),在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的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患者中,血小板计数P〈50×10^9/L组患者22例,平均出血量为(1340±360)mL;血小板计数≤50~100×10^9/L组患者14例,平均出血量为(780±235)mL,产后出血量前组明显多于后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组新生儿病死率高于重度子痫前期血小板正常组(P〈0.05),在出生孕周、出身体重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更易导致产后出血、DIC以及新生儿死亡,产科工作者应充分引起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母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两例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从而干扰了临床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肝硬化的诊断。现报道如下。病例1:患者,女,27岁,因全身出现紫色斑块,第5次到医院就诊,前4次在当地县医院检查,血细胞分析中血小板结果分别为:245×10~9/L、236×10~9/L、350×10~9/L、310×10~9/L,第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