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病理(例)讨论(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病理(例)讨论(15)病历摘要患者女,13岁,学生,1988年6月7日入院。病史: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痛,为间断性钝痛,夜间尤甚,无寒战、高烧和午后低烧及夜间盗汗表现。发病后2个月腰痛加剧,并随之出现了左下肢后部疼痛,无麻木及大小便障碍...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肥胖女性患者,49岁。因月经量多5年,左下腹隐痛不适1个月于2005年4月入院。月经周期规则,但经量较多,经期延长。约1个月前感左下腹隐痛不适,呈持续性,无阵发性加重,自服止痛剂后疼痛尚能缓解。查体:T37℃,P63次/min,R20次/min,BP150/90mm Hg,神清,精神略萎,无明显痛苦  相似文献   

3.
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钢板前置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以及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方法1998年3月-2002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49例.男38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平均35岁。新鲜骨折27例,陈旧性骨折12例,骨折不愈合10例。按AO分型:A型19例;B1型14例,B2型9例,B3型5例;C1型2例。闭合骨折37例;开放骨折12例,其中GustiloⅠ型8例,Ⅱ型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4例。手术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合并桡神经损伤者,行桡神经探查。结果术后有48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28.7个月。骨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7个月。手术取除钢板37例。49例行82次(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除外)手术,均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经前方入路,将钢板置于肱骨前方固定既不影响骨折愈合,又能避免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闭孔疝误诊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 女,76岁。入院前4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股前上肿胀、疼痛,渐加重,活动时明显.伴发热,T37.6℃~38.5℃。感头晕、乏力、纳差。入院前2d出现腹胀,无腹痛、呕吐、腹泻,肛门未停止排便、排气。发病前无左下肢内侧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患者为多产妇。查体:轻度脱水貌,T38.6℃,P110次/分,R24次/分,BP110/80mmHg(1mm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6岁。因“左腰腹部间歇性疼痛3个月”于2007年7月2日入院。病后有低热,无尿急、尿频、尿痛及盗汗。20年前因“左髋关节结核”行过手术治疗。体检:体温37℃,脉搏6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左肾区轻度叩击痛。检查尿常规白细胞(+)。X线胸片显示左上肺增殖,有钙化灶。  相似文献   

6.
高健 《消化外科》2006,5(4):287-287
1 临床资料 肥胖女性患者,49岁。因月经量多5年,左下腹隐痛不适1个月于2005年4月人院。月经周期规则,但经量较多,经期延长。约1个月前感左下腹隐痛不适,呈持续性,无阵发性加重,自服止痛剂后疼痛尚能缓解。查体:T37℃,P6j次/min,R20次/min,BP150/90mmHg,神清,精神略萎,无明显痛苦貌。心、肺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上腹部无压痛,耻骨联合上及左下腹均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和开放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效果,初步评价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22例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1.9岁。10例经皮前路螺钉固定,12例经开放前路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经皮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41.3min(36—55min),失血3.1ml(0.5—5ml),平均随访7.2个月(4~15个月),9例骨折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无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开放固定组平均手术时间75.2min(56~110min),失血量35.9m1(20~65m1),平均随访28.9个月(5—47个月),11例骨折愈合,1例未骨性愈合患者无症状,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经皮前路螺钉固定治疗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与开放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8.
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骨折类型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5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11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9~48岁,平均37.6岁。其中后内侧劈裂骨折3例,后外侧劈裂骨折4例,后内、后外侧同时累及4例。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4.1周(11~16周),完全负重时问平均为16.2周(13~24周)。术后即刻Rasmussen评分平均为16.8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5.4分(68~95分),优良率为90.9%。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8°~122.3°。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后侧人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熟悉胭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部严重的创伤之一,治疗不当,将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以及促发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989年5月~1994年9月间,我们共收治病例26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观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ZI岁,平均年龄43岁;左、右侧住各13例;新鲜骨折23例,陈旧骨折3例;按于氏分类法[1]I型骨折4例,Ⅱ型骨折12例.1型骨折10例。皿型骨折中有一例为伤后2个月,另一例为外院手术后一个月。所有病例均被随访,时间至少10个月。治疗方法本组病冽全部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采用硬脊膜…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骨圆针床边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4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1例中,男15例,女26例;年龄18岁~82岁,6O岁以上22例;新鲜骨折33例,陈旧性骨折8例;左侧26例,右侧15例.其中回人先后左右骨折.另1人左右同时骨折;骨折类型:头下型10冽,头颈型12例,颈中型9例.基底型10例;按Garden氏分型,巨型11例,巨型23例,R型7冽;伤后距住院时间3小时~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病例均随访,时间6个月~3年半.平均It个月。治疗方法1.入院后即行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钉牵引,重量一…  相似文献   

11.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宏  赵波  刘宣成 《中国骨伤》2005,18(6):335-337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方法:自1994-2001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16例,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31例,女6例。均经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进行骨折治疗。结果:37例均得到随访,最短19个月,最长7年,平均23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3.8%,术后1年优良率为89.2%。结论: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必须早期处理受损的软组织;内固定物的选择应当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2岁。因“反复发热,尿液浑浊1年余”入院。患儿出生后3个月开始出现发热,波动于37.8℃~40℃。伴尿频及尿液浑浊,无畏寒。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均未找到发热原因。人我院后行B超检查发现:左肾重度积水,左输尿管扩张。CT示:双侧巨输尿管,左肾重度积水。KUB+IVP检查发现:双侧巨输尿管(左侧为甚),左肾重度积水并左肾功能减退,左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可能。因患儿年龄过小,未行核素肾扫描及膀胱镜检查。诊断上考虑先天性巨输尿管症合并尿路感染,左双肾盂输尿管畸形可能。经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下行左输尿管下段探查术,术中发现左输尿管扩张明显如小肠,穿刺抽出浑浊尿液,  相似文献   

13.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4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7岁。扭伤17例,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伤2例。左踝25例,右踝21例。单纯后踝骨折6例,外踝及后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22例,外踝及后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5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Ⅲ度13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Ⅳ度18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29例,内侧延伸型11例,小块撕脱骨折型6例。7例急诊手术,39例择期手术。结果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3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3个月。术后1个月1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9例负重或行走时出现踝关节疼痛不适,加强康复锻炼及止痛药物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7例,良21例,中8例,优良率为8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05年10月应用可吸收钉治疗关节周围骨折108例,男78例,女30例;年龄12-68岁,平均30.6岁。均为外伤所致新鲜骨折。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移位,术后均采取制动措施。结果 随访3~62个月,平均14.6个月,除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外全部愈合。根据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93.5%。结论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周围骨折固定可靠,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作者收治踝部B形骨折22例,前期病人多行非手术治疗,后期病人多行手术治疗。通过随访观察,认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37岁;左踝12例,右踝10例;奔跑时扭伤或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撞击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17例;随访4~60个月,平均38个月;全部病例符合Danis-Weber分类方法[1]。2.治疗方法:9例非手术治疗病人中,或作踝小腿“U”形石膏固定,或作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2岁,某单位职工,既往身体健康,于1998年12月6日不慎被汽车撞伤左大腿部,经当地医院X线照片诊断:左股骨干中1/3粉碎骨折(图1)于当日给予手术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图2),术后未用外固定,卧床休息4个月下地功能练习,在活动2个月时突然滑倒,致左大腿弯曲变形,X线片示钢板折弯骨折部位向前外成角(图3),即再次住院,接受第2次手术治疗,重新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处理同前,4个月时左大腿再次弯曲、肿胀、疼痛,X线照片左股骨中1/3骨折部位再次向前外侧成角约20°,有极少量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7.
左手指甲床过度增生一例报告胡尧清患者女,80岁。因左科雷氏骨折1年后出现1~5指甲床过度生长13年,伴有疼痛加剧并出现发热5天,于1995年3月10日入院。体格检查:T38.5℃,P118次/分,BP:20/15kPa,痛苦表情。左手抓握功能障碍,左...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25岁。因反复发热3个月,胸痛2个月入院。3个月前反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寒颤,乏力。在外院给予抗生素治疗,仍反复发热。2个月前出现左胸疼痛,呈刀割样,深呼吸加重。于2007年5月20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12次/分,贫血面容,眼结膜略苍白,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震颤,闻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3/6级吹风样杂音,闻及第3心音奔马律。肝大、肋下5cm。脾大,甲乙线5cm,甲丙线6cm,  相似文献   

19.
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微创技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应用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6~71岁,平均42岁。前臂尺、桡骨双骨折17例,尺骨骨折8例,桡骨骨折7例。32例中多段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骨不连2例。结果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7个月。术后无病例发生伤口感染及出现髓内钉断裂或松动,32例患者均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4例。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5°~30°,平均17.5°;前臂旋前功能丧失10°~35°,平均21.6°;旋后功能丧失10°~40°,平均27.5°。结论应用Sanatmetal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前臂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左侧巨大颈动脉体瘤切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瘤。惟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 1998年 12月本科为一名左侧巨大颈动脉体瘤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切除手术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 0岁 ,因左颈部包块 7年 ,逐渐增大伴呼吸困难 3个月 ,于 1998年 11月 3 0日入院。 7年来包块逐渐增大 ,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 ,3个月出现咀嚼及呼吸困难 ,不能仰卧及右侧卧。入院时体温 3 7 4℃ ,呼吸 2 6次 /分 ,脉搏 94次 /分 ,血压16/ 10kPa ,体重 48kg。神志清醒 ,慢性病容 ,贫血貌 ,左侧卧位。口腔内左咽侧壁明显膨隆。左侧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