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要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静脉留置针与蝶翼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评价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结果: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未出现造影剂的渗漏现象。结论:与蝶翼头皮针比较静脉留置针具有明显优越性,建议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高压注射静脉穿刺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华小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24(2):75-76
在CT检查中,为了病变的确诊和鉴别,常需运用增强扫描.但需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高,不同于一般的静脉注射,加之检查过程中若病人肢体移动,则更易发生造影剂渗漏,导致增强扫描失败,故对静脉通道的质量要求甚高.为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扫描中的价值,我科在CT增强扫描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与传统的蝶翼一次性穿刺针对照,观察两种方法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和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行CT扫描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有无实用价值。方法 :收集 2 0 7例需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 ,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 ,先注入地塞米松 10mg,再注入碘对比剂。结果 :2 0 7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扫描 ,无针头堵塞、脱出等现象。结论 :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简便易行 ,为病人减少了痛苦 ,可在CT增强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将30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CT增强检查中采用静脉留置针法,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CT增强检查成功率及造影剂外渗率。结果两组CT增强检查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剂外渗率比对照组造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CT增强检查时,良好的护理可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有助于提高CT增强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型号(18 G与20 G)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18 G组和20 G组,每组150例,在CT增强检查中分别采用带延长管的18 G、20 G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G组和20 G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2.00%vs 95.33%)、造影剂外渗率(1.33%vs 2.00%)及CT增强效果优良率(100%vs 98.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 G组患者达到设定流速的比例为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G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检查中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刘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
旨在探讨3625例CT增强造影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未发生1例造影剂外渗、肿胀事件,取得较好的显影效果.总结得出,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使用,既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又提高增强造影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的护理干预。方法:总结96例老年患者CT增强扫描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结论: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对比剂渗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使老年患者安全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0.
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90例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使用静脉留置针组(观察组)和传统的使用头皮针组(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20 min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检查过程中护士直接从静脉留置针中推注对比剂,进行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扫描检查;对照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增强时,护士进入磁体室进行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推注对比剂情况、一次性扫描成功情况、扫描图像清晰度、检查时间和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发生对比剂外漏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扫描成功率、扫描图像清晰度、检查时间、检查效果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腹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头皮针.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能够避免对比剂的外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性扫描成功率,提高图像清晰度和有效缩短检查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10 827例,其中男5 824例,女5 003例,年龄3~89岁,平均57.1岁。结果:10 827例患者中10 666例均顺利完成CT增强检查,图像清晰,病变显示明确;35例因意识不清、躁动,检查中不合作出现微影;15例例钡剂存留,二次检查显影好;1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外渗率仅为1.03%,经过及时处理,得到恢复。结论: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可降低造影剂外渗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肿瘤患者的筛查需要MRI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静脉留置针因其穿刺方便,对血管刺激小,不影响患者活动,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被我院核磁室应用于MRI增强扫描。现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9月1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MRI增强扫描患者在减 相似文献
15.
16.
CT增强扫描,即通过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以往护士在CT增强扫描中只能用50ml注射器人工推注,推注的时间长、推注的速率不确定,无法对病变进行不同时间的动态观察.现在应用高压注射器可用电脑预先编程,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病变性质任意调节推注的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耐高压留置针在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0例行CT/MRI增强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留置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0例.增强扫描检查注入造影剂时,观察组患者使用耐高压留置针;对照组使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检查室到开始CT/MRI检查所用时间(T1)及检查结束到离开检查室所用时间(T2)、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T1、T2及总耗时、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MRI增强检查中使用耐高压留置针可减少外渗发生率,缩短护理耗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冉雄周绍权李康王庆平卢小军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2):165-167
目的探究不同对比剂注射速率在多层螺旋CT(MS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68例行下肢静脉成像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MS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对比剂以2.5mL/s、3.5mL/s速度匀速以及先3mL/s后2.5mL/s变速注入分别作为甲组、乙组以及丙组(n=23,22,23)。比较三组患者静脉横断面CT值,下肢静脉血管病变支数,成像质量,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结果乙组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腘静脉横断面CT值显著高于甲组与丙组(P<0.05),乙组与丙组髂总静脉、股静脉横断面CT值显著高于甲组(P<0.05);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腘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显示血管支数均为乙组<甲组<丙组(P<0.05);甲组、乙组、丙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65.22%、68.18%、95.65%,三组间仅丙组与甲组、乙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以及丙组患者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13.04%,22.73%,21.71%;P>0.05)。结论MSCT直接法下肢静脉成像对比剂采用先3mL/s后2.5mL/s变速注射方式可为保证血管成像质量提供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CT增强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为了获得满意的图像,需要患者制动,安静,并需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立刻扫描。由于婴幼儿恐惧和不配合,必须在其熟睡中进行,静脉穿刺的疼痛会使熟睡的患儿惊醒,哭闹,而使检查无法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应用美国BD公司第3代Y型24G头皮套管针对48例患儿进行了CT增强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CT增强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留置针穿刺的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将46例血管情况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将43例常规穿刺失败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卡方检验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比较2组患者选血管用时、穿刺次数、进针次数。结果:46例常规穿刺患者3例穿刺成功,43例超声引导穿刺均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38例,二次穿刺成功5例,穿刺成功率高达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2=70.940,P=0.000)、总成功率(χ2=77.770,P=0.000)均有明显差异,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χ2=15.151,P=0.000);选血管用时明显缩短(3.65±1.57vs.36.86±7.11,t=32.412,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1.12±0.32vs.3.56±0.50,t=31.866,P<0.01);进针次数明显减少(1.21±0.47vs.7.56±1.65,t=23.685,P<0.01)。结论:将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术应用于CT增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患者顺利完成CT增强检查提供了保障,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