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通常被认为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原型,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狼疮鼠模型的研究已发现约30个基因位点与疾病产生有关,不同位点影响发病的不同环节。人类基因组研究则50个左右基因位点与SLE有关,其中1q23-24,1q41-42,2q37,4p16-15.2,6p21-11及16q13为6个显著相关区域,对特定患者,多个位点不同基因的组合可导致疾病表型的多样性。近期对候选基因的研究进一步证实,遗传因素在决定疾病易感性及临床表型时起作用,不同群体中所涉及的基因或其表达强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染色体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染色体14q32位点IgH基因常发生断裂易位。与14q32IgH基因位点发生高频易位的三个位点,分别为11q13(cyclinD1)、4p16.3(FGFR3 and MM SET)和16q32(c—maf)。6p21(cyclin D3)、ras癌基因、c—mys癌基因、Rb抑癌基因与MM的发生和发展也相关。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染色体和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 (m ultiple myelom a,MM)细胞染色体 14 q32位点 Ig H基因常发生断裂易位。与 14 q32 Ig H基因位点发生高频易位的三个位点 ,分别为 11q13(cyclin D1 )、4 p16 .3(FGFR3and MM SET)和 16 q32 (c- maf)。6 p2 1(cyclin D3)、ras癌基因、c- m ys癌基因、Rb抑癌基因与 MM的发生和发展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确定GBM的发生发展主要和哪些染色体或染色体区域有关,哪些染色体区域上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对21例GBM的所有22对常染色体上共计382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相邻2个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平均遗传学距离为10cM。结果 在所有被检测的染色体臂上都观察到LOH,其中以染色体10q、10p、9p、17p和13q的LOH率最高(>50%),这些染色体臂上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DMBT1、p16、p53和Rb所在区域LOH率都较高;14q、3q、22q、11p、9q、19q上也存在较高的LOH率(>40.5%);首次发现多个共同微小丢失区域:9p22-23、10p12.2-14、10q21.3、13q12.1-14.1、13q14.3-31、17p11.2-12、17p13、3q24-27、11p12-13、14q31-32.3、14q21-24.1、22q13.2-13.3、4q35、4q31.1-31.2、6qtel、6q16.3。结论 GBM存在复杂的遗传学异常,涉及多条染色体臂。以10q、10p、9p、17p和13q的异常与GBM发生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除了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DMBT1、p16、p15、p53和Rb外,首次所发现的多个微小共同丢失区域上可能存在GBM相关的多个未知TSG。  相似文献   

5.
复发前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等位基因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复发前后的分子遗传学变化,了解基因组范围内哪些染色体区域可能与GBM复发有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检测了1例复发前后GBM所有22对常染色体上多达382个微卫星位点。相邻2个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0cM。结果:对原发肿瘤标本的等位基因谱分析显示,染色体9p21上D9S157位点和10q21.3-26.3上D10S537、D10S185、D10S192、D10S597、D10S587、D10S217位点存在LOH。对复发肿瘤标本的研究显示,不但9p21和10q21.3-26.3上LOH的范围扩大,而且在其它多条染色体上也出现了LOH(包括1q,7p,7q,21q,20p,20q,10p,19p,19q)。结论:染色体9p和10q可能在该例GBM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该病例复发前后的病理诊断相同,复发后GBM存在着更广泛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可能伴随着更多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 E)系多基因遗传病 ,其病因复杂。随着分子生物学尤其是全基因组扫描技术的应用 ,SL E除与 HL A相关外 ,人们还在 1p、1q、2 q、4 p、16 q及 19q区发现 SL E易感基因位点 ,为进一步寻找候选基因位点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度近视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特别是两个和高度近视有关的基因位点位于 18p,12 q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有家族史鼻咽癌患者4p15.1-4q12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分布和频率,为进一步缩小该区域内易感基因的范围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具有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标本,采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上分离肿瘤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选定7个定位于4p15.1-4q12区域内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多重PCR扩增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Genescan软件对各位点LOH进行分析。结果25例具家族史鼻咽癌患者中,23例在4p15.1-4q12区至少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的LOH(92%)。其中D4S2382位点LOH的频率最高,达到56%;D4S350和D4S1547位点LOH频率均约为50%。最小共同缺失区位于位点D4S350和D4S1547之间。结论鼻咽癌4p15.1—4q12区域内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微卫星位点D4S350和D4S1547附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100B基因rs9984765、rs2839356和rs2186358遗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3例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9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单碱基延伸PCR技术(SBE-PCR)和DNA测序法对S100B基因3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rs9984765和rs218635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LE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而rs2839356位点的C等位基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0)。进一步分析rs2839356位点的等位基因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的关系,发现rs2839356位点的C等位基因在伴有神经系统病变的SLE患者中高于不伴有神经系统病变的SLE患者(P=0. 023)。结论:在广西人群中,S100B基因rs9984765和rs218635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而携带rs2839356的C等位基因可能具有增加SLE及其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群16号染色体q12区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明确16号染色体与中国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相关性,并对其进行易感基因定位以期发现疾病侯选基因。方法:以16号染色体遗传距离57.79-65.1cM的5对微卫星标记,对157个SLE患者家系DNA进行扩增,产物经377DNA测序仪电泳,所得数据由Genescan软件收集,并以ETDT及Genehunter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在阳性位点处寻找疾病侯选基因以实时PCR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结果:D16S409及D16S517与SLE存在传递不平衡,其中尤以D16S517最为显著(P<0.0001)。D16S517中,271bp等位基因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277bp等位基因则优先传递给正常子代。对侯选基因的研究显示OAZ(OLF1/EBF-associated zinc finger protein)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结论:中国人群16q12区(58.46cM)与SLE发病相关联,OAZ是该区域可能的疾病基因,其疾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一家系连锁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连锁定位分析,探讨一个中国原发性高度近视家系的致病基因与已报道高度近视相关连锁位点的关系.方法 选择一个连续3代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家系,选取位于18p11.31,12q21-23,7q36,17q21-23,4q22-27,2q,37.1,7p15.3,15q12-13,10q21.1这9个已报道的常染色体显性高度近视致病基因连锁位点的18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物进行STR基因分型,采用两点法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本家系受累者皆为高度近视,屈光度从-6.00D到-20.00D不等,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分析显示此9个遗传标记位点与该家系致病基因均不连锁,比值比均<-1.结论 该家系存在一个新的致病基因连锁位点,需进一步实施全基因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连锁分析以确定该家系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14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aqfa,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0例GBM患者14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50%(10/20)GBM患者的14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在38.2%(81/212)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14p和14q的LOH率分别为32%(6/19)、50%(10/20)。在位于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了较高LOH率,分别为57.1%、46.7%-47.1%。在所测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结论 染色体14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SLE模型小鼠IL-10RA基因变异及其与SLE表现型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确定SLE模型小鼠B/W F1的SLE易感基因精确染色体定位并选取候选易感基因,对候选易感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选取有基因序列异常的候选易感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确定候选易感基因碱基序列变异位点与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的相关关系。结果:QTL分析结果表明B/W F1×NZB小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与NZW型IL-10RA基因紧密连锁;测序分析发现IL-10RA基因编码区有18处碱基变异,其中7处碱基变异将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与NZW型IL-10RA基因密切相关。另一种SLE模型小鼠MRL的IL-10RA基因存在相同变异。结论:NZW小鼠IL-10RA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存在变异,B/W F1×NZB小鼠SLE表现型与NZW小鼠第9染色体IL-10RA编码区碱基变异相关,提示IL-10RA可能是SLE模型小鼠的一个SLE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上海人群4p35位点D4Z4重复序列进行研究,分析D4Z4的多态性。方法 191名正常上海人的基因组DNA经EooR I/Bln I双酶水解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Southem印迹测定其染色体4p35位点的D4Z4片段长度,并对短的D4Z4片段Kpn I酶进行部分酶切以计数其D4Z4串联重复序列数。结果 在191名正常上海人群中,有17人(占8.9%)携带短的D4Z4片段,其长度在22-34kb之间;其中16人携带的短D4Z4片段位于4q35位点,1人携带的短D4Z4片段为4q35→10q26。结论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虽与4q35位点D4Z4片段的串联重复序列数减少有关,但上海人群中携带4q35位点短的D4Z4片段个体的比例明显高于西方人群,提示其他因素可能也参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鼻咽癌遗传变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了解鼻咽癌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20例鼻咽癌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丢失或扩增。结果 鼻咽癌常见的扩增的染色体是1q、2、3q、7q、8q、12;常见的缺失的染色体为3p、9p、11q、16q。结论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由此引起相应瘤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法,分析93例SLE患者和123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对照K/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SLE病例组KIR2DS1(P〈0.001)、KIR2DL2(P〈0.001)基因的阳性率较随机对照组显著升高。具有2个或2个以上活化性基因个体在SLE组(80.7%)较对照组(66.7%)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SLE患者狼疮肾炎与非狼疮肾炎组K/R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发病年龄分组后,SLE患者中不同发病年龄组间K/R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IR2DS1、KIR2DL2基因频率升高可能与SLE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非综合性唇腭裂的遗传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分为综合征性唇裂或唇腭裂、综合征性腭裂和非综合征性唇裂或唇腭裂、非综合征性腭裂,后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是一种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疾病。确定遗传性疾病基因的首要工作是基因定位,国外主要通过候选基因法进行CL -P基因定位研究,在不同染色体区域筛选了几个可能易感基因位点,如2q13上的TGFα,6p23(0FCl),17q21上的R肌气,4q254q31.3及19q13.2上的BCL3;CPO的遗传方式尚未得到证实,目前认为符合单一主基因隐性遗传模式,与一候选基因TGFA(位于2q13)相关;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完全不同于孟得尔式单基因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具有显的遗传异质性,是一类极具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遗传病,其基因定位和分析方法是现代遗传学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3A(Fc gamma recep-tor3A,FCGR3A)基因-72R/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遗传易感性关联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FCGR3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对119个中国汉族SLE患者家系(核心家系95个)119例SLE患者和316个家系成员中FCGR3A-72R/S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别分析,SLE的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修定的标准。结果在119例SLE患者中,R、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9.4%和60.6%;基因型RR、RS和SS的频率分别是9.1%、60.6%、30.3%。FBA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72R/S(rs403016)与SLE显著相关;在附加模型(Z=2.544,P=0.01097)、隐性模型(Z=2.198,P=0.02795)均显示-72R等位基因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传递不平衡检验显示其中R等位基因优势传递给患病子女(χ2=9.30,P=0.0032)。结论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发现FCGR3A-72R/S多态性与SLE存在关联或者与疾病基因座存在连锁;说明携带-72R等位基因可能与提高SLE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INK4a位点含有 2个重叠的基因 :p1 6基因和 p1 9基因。它们具有相同的 DNA序列 ,但氨基酸顺序完全不同。 p1 9基因是新近报道的肿瘤抑制基因 ,与细胞衰老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 p1 9基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髋脱位与HOXB9基因或COL1A1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与HOXB9基因或COL1Al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在胚胎肢体发育调控相关的HOXB9基因和COL1A1基因共同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7q21内选择微卫星DNA标记D17S1820,应用聚合醇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CDH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结果 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TDT分析显示,CDH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25,P=0.014)。结论 CDH与HOXB9基因和COLlAl基因共同所在的染色体区域17q21有关联,HOXB9基因和(或)COLlAl基因可能是CDH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