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儿伤寒及其合并多器官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几年来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浅谈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小儿伤寒的临床资料.结果:不规则发热占58.3%,无一例玫瑰疹,并发心肌炎61.1%,伤寒肝炎58.3%.支气管炎一肺炎27.8%.肾损害16.7%.肠出血2.8%.无肠穿孔者.并发二个及二个以上器官损害占58.3%.结论:小儿伤寒临床表现呈现不典型趋势.且易并发多器官损害,主要以心、肝、肺、肾的损害为主,传统的肠内并发症已较少见.并发症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的异常.抗菌药物建议选择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与其它敏感抗菌素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74例小儿伤寒并发症分析蒋惠娟陈吉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南京210029)许宇菁(南京市三乐电器总公司职工医院南京210009)近年来伤寒的临床特征已不典型,而小儿伤寒则更不典型,一般病程较短,病情较轻,但并发症较多见。我们总结自1988...  相似文献   

3.
陆美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65-165
目的:分析伤寒的发病特点、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的重要性及并发症特点。方法:对小儿伤寒35例作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农民及外地民工子女91.4%,饮生水者34.3%。本组全部采用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并采用自拟"间隙疗法",全部治愈,无一复发。本组伤寒并发症发病率为45.7%,并发症种类亦多,可累及气管、肺、心、肝脏等器官。结论:小儿伤寒发病以农民和外地民工最多,水源性传播仍是伤寒主要传播途径。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治疗伤寒特别重要。小儿伤寒可使全身各脏器受累,引起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41例小儿伤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近5年来小儿伤寒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12月临床确诊为伤寒的41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以不规则热型为多,临床表现不典型,肠外并发症少,菌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结论小儿伤寒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有轻症化趋势的特点,采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小儿伤寒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 ,典型病例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为特点。小儿伤寒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 ,本文通过 1992~1999年收治的 72例小儿伤寒与 58例成人伤寒比较 ,对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1.1 小儿组 男 4 7例 ,女 2 5例 ,男女之比约 2∶1,年龄 1~ 13a ,其中 7~ 13a发病者 58例( 80 .6% ) ,小儿病程大多较短 ,热程也较短 ,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中更明显 ,但营养不良的小儿病程往往较长。总病程约 2~ 4周 ,发病季节 67例见于夏秋季 ( 6~ 11月 ) ,5例见于春季 ( 3~ 4月…  相似文献   

6.
1.小儿伤寒 伤寒典型病例以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脏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小儿伤寒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与年龄有关系,年龄越小  相似文献   

7.
卢胜庚 《右江医学》1993,21(3):157-159
<正> 伤寒是我地区常见的传染病,近年来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了变异.同时并发症亦增多.由于小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显得更为复杂多样.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我院儿科1980~1989年收治小儿伤寒115例,误诊36例,误诊率为31.3%。为总结经验教训.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炎伴胸膜炎是伤寒较为少见的并发症,但是,小儿发病率略高。由于肺炎伴胸膜炎的早期症状与伤寒相似,所以临床上容易产生误诊。自1981年6月至1992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伤寒566例,其中有40例小儿伤寒并发肺炎伴胸膜炎,发病率为7.1%,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6岁,其中3~7岁有34例(85%)。  相似文献   

9.
伤寒是伤寒杆菌所致的急性全身性传染病,典型症状为持续高热、玫瑰疹、肝脾肿大、伤寒面容和相对缓脉。肠出血及肠穿孔为其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由于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我们在诊断及治疗上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30例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20例血培养阳性的药敏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本地区小儿伤寒并不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给诊断、治疗造成许多困难。本文就我科1995—1998年收治的小儿不典型伤寒38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小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中的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1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其中6—12岁28例(73.7%);8~11月份发病19例(50%),其他为散发病例;来自农村25例(65.8%);有伤寒接触史4例(10%);部分病人有不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伤寒的效果。方法 将 10 4例伤寒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3例 ,抗生素应用头孢曲松钠静滴 ;对照组 41例 ,应用头孢唑啉及丁胺卡那霉素静滴。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 93.7%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5 .9% ,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伤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 讨论一、本组6例具有持续高热,白细胞减少,肥达氏反应阳性而确诊为伤寒,其中4例以“肝炎”收住(例1、3、4、6),仅有两例以伤寒收住(例2、5)。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观察到伤寒患者肝大发生率占25—40%。尽管小儿伤寒时肝大常为其主要体征之一,早已引起重视,但伤寒并发肝炎仍易被忽略,究其原因:可能为抗菌素早期应用,往往使伤寒热型受到干扰而不典型。其次伤寒及伤寒并发肝炎时的症状体征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导致误诊及病程迁延,本文简要综述小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年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小儿伤寒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发热仍为主要症状,高热占75.7%,热型多为不规则热,平均热程8.5天,多伴咳嗽,肺炎成为主要并发症(45.4%),肥达氏反应为确诊依据。结论:近年小儿伤寒有不典型、轻症化趋势,容易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63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成人伤寒与小儿伤寒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作了对比,并讨论了伤寒的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儿伤寒副伤寒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消化道传染病。近年来 ,由于病菌变异和治疗方面的进展 ,小儿伤寒、副伤寒呈轻症化、不典型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白马镇中心卫生院 1 999~ 2 0 0 1年确诊的 1 1 8例小儿伤寒、副伤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 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期间收集白马镇中心卫生院诊断明确的 1 1 8例伤寒、副伤寒病例 (占儿科门诊人数 1 2 6% ) ,其中男 82例( 69 5 % ) ,女 36例 ( 30 5 % )。发病年龄 :3~ 8岁 8例 ( 6 8% ) ,8~ 1 4岁 84例 ( 71 2 % ) ,1 4~…  相似文献   

17.
黄波  叶小明  李柏 《广西医学》2007,29(8):1289-1290
近年来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非典型病例增多,有轻症化趋势.为进一步探讨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伤寒的认识,现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52例伤寒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小儿伤寒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小儿伤寒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总结分析52例确诊为伤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伴消化道症状36例,伴呼吸道症状25例,肝脏肿大41例,脾脏肿大15例,2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未见肠出血、肠穿孔病例。白细胞在正常范围36例,嗜酸细胞绝对计数为零者38例。药敏结果显示伤寒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结论儿童伤寒临床表现不典型。嗜酸细胞计数为零仍是小儿伤寒的主要特点。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 ,其症状常不典型 ,且并发症多 ,尤以并发肝损害较为常见。我院自1 995~ 2 0 0 1年共收治小儿伤寒 68例 ,其中并发肝损害 32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小儿伤寒并发肝损害共 32例 ,发病率 47% ,其中男 2 1例 ,女 1 1例。年龄最大 1 2岁 ,最小 2岁 ,以 7~ 1 2岁儿童居多 ,共 2 0例 ,占62 5 %。全部病例均符合 ( 1 )持续发热 1周以上 ,体温在 37 5℃~ 40 0℃之间 ;( 2 )血培养阳性或肥达氏反应O≥ 1∶80 ,H≥ 1∶1 60 ;( 3)肝功能异常 :ALT≥5 0…  相似文献   

20.
分析144例小儿伤寒,认为其临床特点为:(1)热型不规则,热程短;(2)伤寒的典型体征不全或缺如;(3)大多数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4)肠外并发症多;(5)血肥达反应“H”、“O”>1:160及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40x106/L者占96%以上。表明血肥达反应及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对诊断伤寒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