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膈肌起搏器主要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对于改善通气,促进CO2排除有明显效果.我院自1991年起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药等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 ,治疗面神经麻痹 ,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 ,对照两组的治愈率、好转率和平均治疗时间和好转时间。结果 :治疗组 73例 ,治愈 6 2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92 % ;对照组 32例 ,治愈 2 3例 ,好转 5例 ,总有效率 81%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治愈率高 ,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2例面神经炎病人采取随机分组,1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11例采用体外膈肌起博器(GEEC)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结果:使用GEEC治疗组面瘫开始恢复的起交面瘫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故认为体外膈肌起博器是治疗面神经炎的良好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呼吸肌肌群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脑卒中恢复期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呼吸训练组(n=20)和联合治疗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呼吸训练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呼吸训练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呼吸训练组的基础上予以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前后膈肌位移、膈肌及腹肌厚度变化率等各项指标和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6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膈肌位移均较治疗前增大,膈肌厚度变化率和腹肌厚度变化率也较治疗前增加。两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膈肌位移、膈肌厚度变化率、腹肌厚度变化率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值较呼吸训练组大(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呼吸训练治疗。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训练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患者呼吸肌肌力的恢复,提高肺功能,增强核心肌群力量。  相似文献   

5.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COPD疗效分析周玲梅,程丽桂,冀虎岗,高俊英,王宏,李继平(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体外膈肌起搏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电刺激隔神经,增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膈肌活动,间接改善患者血气,通气量,给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与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治疗对改善慢性阻碍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功能与作用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与体外膈肌起搏器,连用7天,观察登梯、活动耐力、呼吸困难等呼吸功能改善情况,测定第一秒呼出气量(FEV1)、第一秒呼出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FEV1、FEV1/FVC、VC、MVV等肺功能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与体外膈肌起搏器,能有效改善气道阻力,增加膈肌及其它呼吸肌的收缩力和耐力,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缺氧,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插管率、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体外膈肌起搏器EDP,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收缩。我院用此方法治疗顽固性呕逆8例效果满意。仪器采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EDP-Ⅱ型体外膈肌起搏器。该机主要性能及参数:两通道双向拨,脉冲重复频率40H_2,脉宽0.2ms,刺激脉冲幅度0~100V,脉冲包络时间1.2sec,呼吸频率9次/分。本组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0岁,病期为2月~30年,应用各种药物效果不佳,频繁发作,重者影响工作及休息,常伴吐饭,治疗时应用起搏次数为1~8次。方法是全患者取坐位,将体外膈肌起搏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左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处,无关电极分别置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传统疗法结合面神经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以常规药物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同时结合面肌功能训练.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面肌功能训练对周围面瘫的康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呼吸肌疲劳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电刺激膈神经还可促进膈肌收缩以维持通气国外大多采用植入膈神经刺激电极进行膈肌起搏。体外膈肌起搏器是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无创伤性膈肌起搏装置。对健康人,体外膈肌起搏(EDP)能增强膈肌活动幅度,增加经膈压,改善通气,提高氧分压和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31例尘肺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治疗前后行肺通气功能,血气测定及临床症状观察。结果表明,体外膈肌起博器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对尘肺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有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任波  王玉敏 《吉林医学》1993,14(3):182-182
<正> 体外膈肌起搏器是一种改善肺通气、增加膈肌活动度的新技术。我们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对2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病人做康复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仪器我们选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研制,广州电子产品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体外膈肌起搏器(EDP)(?)型,主要参数为两通道双向波,脉冲频率为40Hz,刺激脉冲0V~100V,电刺激频率为9次/分。二、病例选择选择1989年至1990年门诊及住院病人20例,男性14例,年龄42岁~67岁,女性  相似文献   

12.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44例临床观察党明义(包头市第二医院)我科应用中山医科大学谢秉煦教授等人研制的体外膈肌起搏器参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44例,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44例患者均为1989年12月~1990年5月在我...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抢救呼吸衰竭的体会(附30例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王静秦光利PaO2和PaCO2是衡量呼吸衰竭的最主要参数。我们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Ⅱ型(EDP—Ⅱ型)抢救30例肺心病所致慢性呼吸衰竭,于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电脑中频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肌内效贴联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电脑中频治疗改善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改善面部肌肉功能效果良好,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电脑中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综合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1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取药物与物理运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治疗为主,配合西药、面部按摩及表情肌功能训练的疗法。结果:痊愈32例,显效3例,好转1例。结论:此疗法可激发面部经气,驱风通络,通畅气血运行,恢复面肌运动功能,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慢性交气管炎或其它慢性肺部疾病常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通过体外膈肌起搏器的电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有规律地收缩,增加膈肌活动幅度,以增加肺通气量,提高血氧浓度对改善呼吸功能起到良好治疗作用。我科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灸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两组疗效均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治疗组为(3.57±1.66),对照组为(3.48±1.47),治疗后评分治疗组为(18.22±2.43),对照组为(12.34±3.77)。试验组面肌功能评分及面肌功能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配合肌内效贴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呼吸肌疲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院于1990年12月至1993年5月期间用舌下含心痛定,静滴茶氨硷及体外膈肌起搏器等方法对膈肌的运动幅度做了一些观察,结论是:(1)心痛定对膈肌抑制作用。(2)氨茶硷对膈肌运动有增强作用。(#)体外膈肌起搏器对膈肌运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呃逆目前未见报道。作者应用本法治疗顽固性呃逆4例,取得满意疗效。4例均为男性,年龄30~52岁。原发病为慢性胃炎2例癔病1例,结肠癌1例。呃逆病程2~90天。频率每分钟15次以上。 治疗方法:使用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开发中心研制的EDP—Ⅱ型体外膈肌起搏器进行治疗。病人取半坐卧位,将膈肌起搏器的两个治疗电极分别置于左右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处,无关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前皮肤,选定电刺激频率为9次/分,每次电刺激时间1.2秒。接通电源,由弱至强调节电刺激强度钮,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局部皮肤不产生灼痛为准,每日一次,每次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