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活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凝—纤溶动态图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指导。方法:应用血凝—纤溶动态图分别对67例正常人和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的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较对照组缩短,溶解时间(FT);平衡时间(BL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最大聚幅(M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聚合速度(AE)较对照组快,溶解速度较对照组减慢,平衡指数(BLK)延长,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呈明显的高凝低纤溶状态。结论:血凝—纤溶动态图能较全面地客观反映体内凝血、纤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以往内科保守治疗,扩管抗凝静脉溶栓虽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不满意。两年来我们应用颈动脉内溶栓治疗36例患,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大白兔的Masuji肾炎分别用蛇毒及尿激酶治疗。实验证明,蛇毒及尿激酶均有防止并溶解在肾小球内沉积的纤维素,消除新月体,防止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新月体的消除,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FRA)沉积减少,尿蛋白随之下降,尿素氮及肌酐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沉积在肾小球内的IgG,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用酪蛋白分解显色法测定血浆纤溶抑制活性(FIA)和纤溶激活活性(FAA)的方法。原理是样本中产生的纤溶酶作用于酪蛋白,生成可溶性酪蛋白片段,加入Folin酚试剂后显色,在620nm波长处测光吸收度,以反映样本中FIA或FAA。两种活性测值可互相比较,计算比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 ,但却是病残的最主要原因 ,而脑梗塞占急性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 ,有报告达 70 %。脑梗塞主要由来自颅外的血栓或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阻塞脑供血动脉所致。治疗关键是溶栓 ,溶栓疗法是目前治疗脑梗塞最有效、最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动脉内灌注溶栓剂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随着介入放射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溶栓疗法 ,本世纪 70年代末国外开始进行动物实验研究 ,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报道越来越多。目前文献报道的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血管再通率为 5 8%~ 10 0 % ,临床好转率为… 相似文献
8.
应用血凝纤溶动态图观察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功能的变化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400016)许艾莎①谢鹏董为伟已知血凝纤溶(下简称凝溶)异常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但目前凝溶状态的检测方法多操作复杂,耗时长,并只能对单一凝溶因子逐个测定,不能对多因子瀑布...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蛇毒纤溶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通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AMI早期溶栓再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溶酶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心肌酶的峰值浓度、恢复正常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再梗的发生率、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纤溶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肌酶峰值浓度、时间、恢复正常时间、再梗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心功能及纤溶系统活性明显改善。结论对AMI再通患者使用蛇毒纤溶酶能缩小其梗死面积,减少再灌注损伤及再梗的发生率,对保护缺血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蒙古族高血压人群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对62例蒙古族患者、54例汉族高血压患者、42例汉族正常人采晨起空腹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的相关性及其在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汉族、蒙古族高血压、汉族正常组的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无相关性,汉族高血压组与汉族正常组比较Fbg、PAI-1均高于汉族正常组t-PA低于正常组;蒙古族高血压族与汉族正常组比较t-PA低于对照组;但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组高血压组比较只有t-PA较汉族高血压低,Fbg、PAI-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纤溶活性降低: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较汉族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降低,主要与t-PA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19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报制物,并与正常组对照显示: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t-PA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血液中的纤溶活性低下,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rt—PA)溶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将41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16ml静脉滴注,观察组21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分别于治疗前后5d、10d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治疗早期ACI护理安全、有效;在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并发出血倾向的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批准使用的溶栓药物均为纤溶酶原激活剂,其应用受到出血并发症和血栓部位纤溶酶原含量不足的限制。而纤溶酶可被α2-纤溶酶迅速中和,避免了出血风险。随着导管输送技术的应用,纤溶酶特有的生化性质使其成为安全有效的直接溶栓药物,小纤溶酶、△-纤溶酶、微小纤溶酶等纤溶酶衍生物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亦表现出较高的溶栓效率和较好的止血安全性。本文将对纤溶酶及其衍生物在生化性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蛇毒纤溶酶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125I-蛇毒纤溶酶作示踪剂对蛇毒纤溶酶的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程曲线为二房室模型,T1/2β分别为6.1h(低剂量),6.3h(中剂量)和5.6h(高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3h,各脏器中放射性活性达到峰值,其值(%)大小顺序如下:肾(1.34)>肺((1.09)>肝(0.90)=脾(0.90)>心(0.51)>肌肉(0.45)>脑(0.29)。125I-蛇毒纤溶酶主要从尿排泄,静脉注射后,72h内尿排泄率达85.6%,而粪排泄仅为5.4%,胆汁排泄率为12%。 相似文献
19.
姜岩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2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30d 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 随访90d溶栓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