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斌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0):443-443
中风中脏腑型早期治重风火一得742500甘肃省成县中医院赵斌对于中风中脏腑型的病机,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调经论》中云t“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以其论述过于简单,使后世医家多有争议,至清代叶天士、...  相似文献   

3.
韩臣子  屈凤林 《中医杂志》1993,34(10):607-609
中医组用针灸,中药为主治疗本病82例,西医组用常规西疗法治疗42例,经治疗后中医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疗效均优于西医组 ,对急性期使用针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经CT诊断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根据双盲原则,由中医医师通过四诊进行中医中风病病名诊断及分类,同时由放射科医师填写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情况等脑CT征象。分析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中经络证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者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中脏腑证者(P<0.05),而脑干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0.05)。中经络证1型、2型及中脏腑证阳闭、脱证者中基底节区(壳核、丘脑)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而中脏腑证阴闭者脑叶出血者所占比例最高,各证候间脑出血部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经络证者出血量明显少于中脏腑证者(P<0.05),发生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中脏腑证者(P均<0.05)。中经络证1型、2型患者出血量及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脏腑证脱证者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阴闭者明显高于阳闭者(P<0.05),中脏腑证各证候发生中线移位及周围水肿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破入脑室所占比例脱证者明显高于阴闭、阳闭者(P均<0.05)。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线移位、破入脑室及周围水肿情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证、中脏腑证与脑CT征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T影像学手段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风病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能为中风病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客观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风病治疗中的三对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病情,分析了闭证、脱证,缺血、出血,内风、外风之间的关系,认为闭证脱证常常兼见,治当开闭固脱与扶正固本兼顾,出血与缺血常有共同病理基础,可选三七、茜草等止血活血之剂,内风和外风可以分别采用柔息和疏解之法。临床上当正确处理好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6.
作者总结了吕继端氏治疗中风100例的经验,临床分为邪陷正溃、阴竭阳亡,浊阴挟热、弥漫阻窍,肝阳暴张,血随气逆,风阳挟痰,上闭清窍,瘀血阻滞、留于经络等五个类型。疗效较好,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风昏迷治验二则江都市宜陵中心卫生院(225231)仇璧庭关键词中风昏迷内闭外脱证闭证例1禹某,女,74岁。1993年9月11日诊。患者突然头痛呕吐,继则昏迷,不省人事,四肢抽搐。既往有头晕头痛史。检查:T36℃,P62次/分,R30次/分,BP2...  相似文献   

8.
升补肝阳治偏瘫严某 ,男 ,年近七旬。半年多来左侧手足渐觉无力 ,终成偏瘫。头颅 CT确诊为“脑血栓”,血压 80~ 90 /50~ 60 mm Hg。患者要求中药治疗。诊见 :面色白光白 ,嗜寐少神 ,左手足不用 ,四肢厥冷 ,畏寒 ,喜暖 ,小便清 ,脉弦迟无力 ,舌苔淡白。证属肝失温煦 ,疏泄不及 ,手足气血凝为痰瘀。治宜升补肝阳 ,化痰通络。处方 :附子 6g,当归 1 5g,川芎 1 0 g,白芍 1 0 g,生黄芪 50 g,全蝎 1 0 g,蜈蚣 2条 ,地鳖虫 1 0 g,鲜竹沥 60 ml(兑姜汁半匙分冲 ) ,制南星 6g,秦艽 1 0 g,桑枝 30 g,丹参 30 g。每日 1剂 ,水煎 ,分 2次服。守此方略…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中脏腑病情危重,其急性期的近期预后判断对于临床决策非常重要。目前住院患者常用的临床检查中有一些对于中脏腑患者的近期预后较有意义,可以从基本生命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神经科量表、脑电监测、四诊信息观察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和中脏腑证候要素的动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证候要素及组合动态演变与急性中风病病情轻重、演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发病72h内入院的中经络与中脏腑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风、火、痰、瘀为中风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在中风病始发态风象突出,中经络兼瘀、中脏腑兼痰兼火3d~7d之内达到高峰。风证在3d~7d、痰火证在7d~14d逐渐减少。第7~14天痰瘀证为主,中经络者瘀证明显。结论: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组合及演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中脏腑)急性期辨证施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淑静 《河北中医》2010,32(3):451-451
中风又名脑卒中,有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中脏腑又有闭证(阴闭与阳闭)和脱证之分。加强辨证护理工作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005—01—2008—12,笔者在中医辨证的原则的指导下对104例中风(中脏腑)急性期患者进行分型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兹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组用针灸、中药为主治疗本病82例,西医组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42例,经治疗后中医组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总疗效均优于西医组,对急性期使用针刺、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4.
选择中风病闭证患者45例,瓣证分为风火上扰清窍证、痰热内闭心窍证、痰湿蒙塞心神证3型施治,并配合地塞米松、甘露醇对症治疗。结果:治愈15例,好转15例,无效9例,死亡16例,总有效率为44.44%,提示中西医鸨早期治疗可启半防脱,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中风病急性期的护理关系到患者的病情发展,因此,要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特别注意辨证施护,尤应注意中脏腑的辨证护理。中脏腑表现为突然昏迷、半身不遂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主要临床表现。护理原则为醒神开窍、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痰证治验3则     
潘佩光 《新中医》1999,31(8):46-46
1颤证陈某,男,58岁,1998年6月6日初诊。患者3年前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右手指震颤不止,情绪激动及感冒后症状加重。数月后震颤延及四肢,以右侧较甚,经多间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动脉硬化、震颤麻痹综合征。予口服安坦及左旋多巴等药治疗年余症未缓解,要求...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症脏腑辨治心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围攻方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中脏腑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110例中风病急性期中脏腑闭证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围攻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围攻组在此基础上辨证采用低温中药枕、中药灌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中医围攻方案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因病情变化导致气管切开人数、尿管与鼻饲管拔出时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第10、15日,2组清醒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围攻组气管切开人数少于对照组,尿管与鼻饲管成功拔出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围攻方案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脏腑患者的意识障碍,减少并发症,更早拔出尿管与鼻饲管,为进一步康复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继发病证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继发病证治验菏泽地区中医院(274035)赵晓峰中风病急性期后常继发痴呆、颤证、癫痫等。究其病机,肾阴亏虚、瘀血内阻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滋阴补肾活血法治疗,收效满意,兹举验案如下。1痴呆男,46岁,1993年5月10日初诊。半年前突发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20.
例 1.眩晕 李某某 ,女 ,46岁 ,教师 ,1998年 5月 10日初诊。患者眩晕反复发作 5年 ,久治不愈 ,近半年来病情加重 ,每月发作 4、5次 ,现头晕目眩 ,视物旋转 ,心烦而悸 ,呕吐痰涎 ,口苦舌燥 ,大便干结 ,尿黄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中医诊断眩晕。此为痰浊中阻 ,久而化火 ,蒙闭清阳 ,故治以清热化痰 ,行气和胃。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 8g,制半夏10 g,陈皮 10 g,茯苓 15 g,竹茹 15 g,全瓜蒌 15 g,黄芩 8g,白蔻仁 8g(后下 ) ,石菖蒲 10 g,广木香 8g(后下 )。每日 1剂 ,水煎 2次分服。 5月 16日复诊 :服上药 6剂后 ,头晕目眩等症明显好转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