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颗粒(FJK)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红细胞膜酶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0例,采用中药扶正解毒颗粒(FJK)合用西药治疗;B组30例,仅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四周。C组15例,为同地区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Na^+-K^+-ATP酶、Ca^2+-ATP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改善优于B组(P〈0.05~0.01)。结论:FJK可恢复受抑制的红细胞ATP酶,促进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恢复,促进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魏自太  赵健雄 《中成药》2008,30(2):167-170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解毒颗粒(红芪、茯苓、当归、连翘,莪术、丹参等)对长期接触镍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Ni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中药扶正解毒颗粒及西药倍他乐克和消心痛治疗;B组30例,仅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C组15例,为同地区非接触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肌酸激酶(CK)、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及血清镍的改善。结果:与B组比较,A组临床症状,心肌酶CK、LDH、红细胞膜Na^+-K^+-ATP酶、Ca^2+-ATP酶、一氧化氮(N0)、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清镍的改善均优于B组(P〈0.05~0.01)。结论:扶正解毒颗粒降低血清镍,恢复心肌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扶正解毒颗粒治疗长期接触镍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扶正解毒颗粒对长期接触镍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扶正解毒颗粒及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仅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15名,为同地区非接触镍健康人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红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钙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的变化及血清镍含量。结果 治疗组中医症状和心电图均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I。D、LDH、镍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Na^+-K^+-ATPase、Ca^2+-ATPase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K、LD、LDH、镍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血清Na^+-K^+-ATPase、Ca^2+-ATPase水平均上升,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扶正解毒颗粒可降低血清镍含量,恢复心肌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解毒颗粒(FJK)对长期接触镍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FJK合用西药常规治疗;B组30例,仅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四周。C组15例,为同地区非接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清镍、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改善优于B组(P〈0.05~0.01).结论:FJK能清除血清镍、自由基,促进长期接触镍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痰湿证候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关系.方法:观察EH痰湿证候患者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变化,并与EH非痰湿证候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各组患者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EH痰湿证候及非痰湿证候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其中尤以痰湿证候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结论:高血压病痰湿证候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的显著降低,引起膜内、外离子转运异常,细胞内高Na^ 高Ca^2 ,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功能失常,可能是痰湿证患者血液粘度增加、流动性质改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五汁饮对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家兔温病高热伤阴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五汁饮组灌服五汁饮,以体温、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力等作为相关性指标来观察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结果:五汁饮组发热高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模型纽,纽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模型组造模3h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力与造模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24h后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力下降明显,与造模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汁饮对家兔温病高热伤阴动物模型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并提示五汁饮的养阴清热作用可能与细胞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颗粒(FJK)对冠心病患者的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等症状的临床疗效;对肌酸激酶(CK)、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探讨扶正解毒颗粒(FJK)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扶正解毒颗粒(FJK)联合倍他乐克,消心痛治疗;B组(对照组)30例,仅用倍他乐克,消心痛治疗。疗程均为四周。另选同地区人群中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四周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四周后的血清CK、LD、LDH。比较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A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K、LD、LDH、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治疗后,A组血清CK、LD、LD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0.01),而B组变化不明显。结论:扶正解毒颗粒(FJK)恢复心肌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一号方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乙酰胆碱酶与Na^+-K^+-ATP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各组实验动物分别在术后7d、14d和21d处死,股直肌肌腹组织块取材,常规HE染色,分别观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结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骨骼肌匀浆液Na^+-K^+-ATP酶改变。结果:1.HE染色:按优劣排列依次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2.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着试验观察时间的推移,熏洗一号方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增强,最后接近正常水平,染色均匀,运动终板结构规则,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花纹状结构,与空白组相比(P〉0.05);模型组和丹参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弱,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3.骨骼肌匀浆液Na^+-K^+-ATP结果:术后7d各组Na^+-K^+-ATP酶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5)。术后21d,熏洗一号方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P〈0.01),且熏洗一号方组Na^+-K^+-ATP酶含量最高。结论:熏洗一号方能延缓神经肌肉运动终板(Motor endplate,MEP)与效应器的变性,改善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营养供应、延缓骨骼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线粒体Ca^2+直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改的Longa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针刺水沟、犬椎、三阴交,捻转刺激30s后,接电针仪,持续20min。结果:模型组Na^+-K^+-ATP酶活性较正常组显著下降,Ca^2+值则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电针组Na^+-K^+-ATP酶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Ca^2+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区域线粒体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提高线粒体神经元细胞的能量代谢能力,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灸疗法为古代外治法的一种,在促醒疗法中,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等特点为历代医家所青睐,其中有些穴位一直沿用至今,如水沟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水沟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复杂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善脑血流,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a^ -K^ -ATP酶、Ca^2 -ATP酶和Mg^ -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6只)、针刺治疗组(16只)、药物治疗组(16只),后三组用自由落体法致大鼠左侧颅脑损伤。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于术后0.5h给予治疗,然后每隔12h治疗一次。模型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于术后24h、72h取大脑组织,假手术组于术后72h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中ATP酶的活性。结果;(1)Na^ -K^ -ATP酶、Ca^2 -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在伤后24小时明显下降,伤后72小时活性更低。(2)24h针刺组Na^ -K^ -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明显。结论:(1)针刺对Na^ -K^ -ATP酶和Mg^2-ATP酶酶的速发型反应不如迟发型反应明显。(2)针刺对Ca^2 —ATP酶活性的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都很明显。(3)针刺可以减轻脑组织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神经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其职能。一般博物馆的功能包括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同样是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四大功能,包括中医药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鉴定,传承中医药历史、反映当代中医药科技、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素质教育;服务社会变革等。因此认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职能重在面向全社会,承担其相应职能。  相似文献   

18.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洁  刘慧灵  薛健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82-2482
目的建立提取物中大孔树脂残留物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萘的含量,色谱条件为:SE-54,(30 mm×0.25 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几种残留溶剂加样回收率>95%,RSD<3.0%。结论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和回收率良好,且方法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