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对照组采用HFOV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36 h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观察两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aO2/FiO2、OI、a/APO2逐渐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肯定,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更好,更能缩短呼吸机使用天数、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伴持续肺动脉高压(PPH)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06~2013-05收治的MAS伴PPH住院患儿92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均进行呼吸道清理、高频振荡辅助通气、合适补液、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46例患儿加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组46例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4,12,36 h的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肺动脉压分别为(40.3±11.1) mmHg和(49.2±12.8)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6,P<0.05). 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进一步改善对新生儿MAS伴PPH的氧合及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地那非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PA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O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结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硫酸镁与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中选取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硫酸镁与西地那非治疗,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频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BP、SPAP、SaO_2、pH、OI、PaO_2和PaCO_2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硫酸镁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38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应用西地那非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22例为治疗组,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16例为对照组,比较氧和指数(OI)、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aO2)、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OI、SPO2、PaO2、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西地那非治疗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西地那非联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PPHN的疗效确切,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陈宏琼 《黑龙江医学》2014,(11):1287-1288
目的 对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7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将其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频通气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新生儿患儿的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患儿的体循环动脉压及心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纠正新生儿低氧症.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2):70-72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治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医院无创通气并带有家庭型Bi PAP呼吸机、在家训练或每日坚持在医院进行无创通气的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在治疗期间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暂停治疗后由于各种因素而未进行无创通气的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或者氧疗的时间在10 h,以6个月为观察周期。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CAT评分,计算氧合指数,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记录患者的肺动脉压指数以及右心室内径,同时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CAT评分等上述指标测定,对比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分别为(24.1±7.1)分和(20.0±3.9)分;研究组肺动脉压力以及右心室内径比较中,治疗前分别为(59.4±11.5)mm Hg、(28.1±5.5)mm,治疗后分别为(53.1±8.6)mm Hg、(24.5±4.2)mm Hg;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肺动脉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院家庭序贯无创通气法对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义娟  皮玉香 《海南医学》2022,(20):2665-2667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诊疗情况。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水平,以及通气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CO2、PaO2、O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2、O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儿的PaCO2、OI水平分别为(40.56±4.86) mm Hg、18.49±2.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2±5.03) mm Hg、22.36±2.78,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抗炎抗感染、镇咳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以及肺动脉压(PH)、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 (22/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14/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BiPAP呼吸机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RVEF[(58±6)%]、RVSV[(31.36±13.21)mL]高于治疗前[(42±4)%、(29.83±12.51)mL];PH[(36.8±5.1)mm Hg]、HR[(74±4)次/min]低于治疗前[(45.2±3.5)mmHg、(87±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VEF、RVSV、PH、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法治疗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改善硅沉着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H,增加RVEF、RVSV,改善患者右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56例,其中男11例,女45例,年龄(31±11)岁。给予西地那非25 mg口服,3次/d,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指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常规和血生化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6 min步行距离由(352±80)m增加至(396±78)m;差值为(44±70)m(P〈0.01);肺动脉平均压降低(6±14)mm Hg、肺血管阻力降低(490±232)dyn/(s.cm5)(均P〈0.01)。心输出量增加(1.1±0.2)L/min(P〈0.01),心指数增加(0.7±0.1)L/(min.m2)(P〈0.01)。且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国际化标准比值、天冬氨酸转氨酶指标亦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可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内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按200mg/kg快速滴注固尔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舍指数的改变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2.2±12.5)rn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6.0±2.5(P〈0.05),A—aDO2,上升为(0.45±0.11)mmHg(P〈0.05)。治疗3h、6h、12h、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叠加常频通气(constant frequency ventilation, CMV)联合西地那非、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度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重度PPHN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地那非、CMV治疗,研究组给予HFOV叠加CMV联合西地那非,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 h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pO2),治疗相关指标及治疗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时点的OI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12,24,36 h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的O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研究组治疗后各时点的SpO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对照组治疗后36 h的SpO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吸氧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FOV叠加CMV联合西地那非,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度PPHN患儿,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对33例确诊为PPHN且入院时采取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满意的患儿给予iNO。NO初始吸入浓度20例为10ppm,13例为15-25 ppm。当SpO2≥90%并已经稳定30 min以上,开始下调呼吸机参数,并逐渐下调iNO吸入浓度。当iNO吸入浓度降至5 ppm时,再持续2-3 h,若PaO2〉55 mmHg(1 mmHg=0.133 kPa)、SpO2〉90%时停止吸入。在NO吸入前和吸入后2-6 h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连续记录生命体征、SpO2等。结果 28例在吸入NO后30 min左右SpO2逐渐升高,临床缺氧状态逐步改善,有效率达84.85%。吸入NO 2-6 h,SpO2、PaO2分别由吸入前的(70.5±14.1)%、(45.8±10.7)mm Hg升到(94.6±2.7)%和(92.9±24.6)mmHg,FiO2由0.90±0.10降至0.6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急性合并症。全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达(84.85%),自动放弃3例,死亡2例。结论 iNO能有效地解除PPHN患儿的肺血管痉挛,提高血氧分压和治愈率。iNO吸入不良反应小、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一氧化氮(NO)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120例PPHN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给予HFOV治疗,观察A组40例给予NO吸入联合HFOV治疗,观察B组40例给予米力农联合HFOV治疗。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肺功能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和肺动脉压力及血清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水平,并统计对比3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A组、观察B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Pa O2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FiO2、OI、P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48小时后,观察A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血清D-D、BNP、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B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吸入联合HFOV治疗PPHN患儿,可调节血清D-D、BNP、CRP水平,改善血气指标、肺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蔡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59-1560,1571
目的:为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常频组:2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2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监测48h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FiO2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1h后就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24h后,高频组的FiO2低于常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OI均呈降低趋势,与通气前相比较,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通气1h后就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通气12h后高频组OI显著低于常频组(P<0.05),高频组的PPHN和ALS发生率低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效果优于常频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ACPE的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9例,均予以抗急性肺水肿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面罩大流量吸氧(MASK),研究组则予以经面罩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气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终点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89.6±6.3)比(85.2±6.6)%]、氧分压(PaO2)[(80.3±8.7)比(68.5±8.9)mm Hg]、HR[(96±28)比(110±27)次/min]、RR[(25±4)比(30±4)次/min]、pH[(7.33±0.05)比(7.30±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SaO2[(96.1±3.6)比(87.3±3.2)%]、PaO2[(92.3±8.9)比(87.6±9.1)mmHg]、HR[(80±23)比(92±25)次/min]、RR[(20±2)比(22±2)次/min]、pH[(7.39±0.08)比(7.35±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24 h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81.6%比61.2%)高于对照组,住院期肺部感染发生率(3.1%比32.7%)、气管插管率(8.26%比30.6%)及病死率(2.0%比18.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机械无创通气治疗ACPE更加地迅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可作为抢救ACPE患者的首选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临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血压情况、肾功能情况,并分析血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121.8±15.9)mmHg比(122.6±14.7)mmHg,t=1.038,P>0.05,1 mm Hg=0.133 kPa]、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72.8±9.8)mm Hg比(73.1±13.1)mm Hg,t=0.93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 h SBPV)[(8.4±1.4)mm Hg比(13.8±1.9)mm Hg,t=6.832,P<0.05]、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 h DBPV)[(6.9±1.9)mm Hg比(10.8±2.4)mmHg,t=6.384,P<0.05]均低于对照组;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82.8±11.3)μmol/L比(121.8±15.3)μmol/L,t=5.893,P<0.05]、血尿素氮[(4.3±0.9)mmol/L比(6.5±0.8)mmol/L,t=5.374,P<0.05]、24 h尿蛋白[(0.23±0.03)g比(0.48±0.06)g,t=6.842,P< 0.0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99.5±14.5)mL/min比(89.5±13.8)mL/min,t=4.982,P< 0.05]高于对照组;③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与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有助于减小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肾功能状况,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