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在通过调查研究农村终末期癌症病人临终关怀现状基础上,深入病人家中进行临终关怀家居服务,并对效果进行评估,探索在农村进行临终关怀家居服务的科学模式。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临终关怀家居服务,定期对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83例患者平均接受服务时间为6.2月,患者主要的症状疼痛平均在服务的3天后得到明显控制,NRS评分由平均8.6控制到3分以下,所有患者直至死亡疼痛评估均未超过3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开始接受服务的一周后有明显提高,但是在死亡前半月则会出现急剧下降。结论通过全方位地为农村终末期癌症病人提供临终关怀家居服务明显提高了患者终末期的生活质量,所有病人均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里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实施疼痛管理前后,患者疼痛认知及患护互动的改变。方法:选取15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5例手术前不实施疼痛管理的患者设为A组,另75例在围手术期实施疼痛管理的患者设为B组,评价分析两组患者对围手术期疼痛认知情况、患者疼痛情况、对围手术期疼痛控制满意程度及医疗行为依从性。结果:实施疼痛管理后,B组患者的Mc Gill疼痛强度评分各项调查结果分别为(2.53±1.37)、(3.45±1.32)、(1.33±0.82)、(4.19±0.94)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静息状态24 h的VAS评分(4.13±2.30)分明显低于A组的(5.42±1.78)分,各疼痛程度分级人数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正向项平均分(5.25±0.98)分明显高于A组的(4.90±0.87)分,反向项平均分(1.28±0.71)分明显低于A组的(1.79±0.86)分,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评分及满意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可增强患者对疼痛的认知,有效降低术后24 h患者痛感及提高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进而增大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第三方测评机构了解影响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2011年10月第三方满意度测评结果各病区护理服务满意度平均分未达高满意度水平进行分析,发现肿瘤住院患者健康指导、入院介绍、呼叫帮助的满意度得分较低,是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整体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结果 1年后,2012年10月肿瘤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各病区满意度平均分由实施前的(83.5±1.50)分提高到(88.6±2.40)分(P<0.001),入院介绍满意度得分由实施前(80.99±5.50)分提高到(87.00±5.30)分(P <0.001);健康指导满意度得分由实施前(81.71±5.60)分提高到(85.60±5.50)分(P <0.001),呼叫帮助满意度得分由实施前(81.30±5.30)分提高到(86.20±5.70)分(P<0.001).结论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促进护患沟通和护士主动服务等措施能有效提高肿瘤住院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措施规范.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晚期肝癌疼痛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疼痛管理以及临终关怀的管理组和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外周血相关因子水平以及遵医行为的改变.结果 管理组护理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遵医行为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且外周血中IL-1β、IL-6、TNF-α以及CRP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肝癌痛患者实施优质的疼痛管理以及临终关怀能够提升患者信心,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病痛,有助于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促进ICU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3家三级综合医院ICU医护人员288名,对其进行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与其最终学历、年龄和职称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受学历影响(P<0.01);ICU医护人员对待个人和患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较消极,平均分均低于10;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行为得分排名后3位的分别是丧葬服务(6.53±2.20)、沟通交流(7.80±1.70)、精神关怀(8.06±1.40).结论 ICU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其对待个人和患者死亡的态度受传统死亡观念影响较深;ICU临终关怀服务范畴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老年患者家庭式临终关怀与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在本科死亡的患者4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在基层医院实施的家庭式临终关怀,如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对其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的效果及体会。结果对老年患者实施家庭式临终关怀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并且使其心理得到安慰,体会到关爱和温暖。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老年患者实施家庭式临终关怀,为患者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提供了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使老年患者得到临终关怀,轻松告别人世。  相似文献   

7.
李菱 《四川医学》2012,33(12):2240
目的探讨居家癌症晚期患者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4例癌症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各级医院确定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对这部分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平静中终结生命,其家属对关怀服务均表示满意。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能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让患者在平静中渡过死亡,减少患者死亡过程的痛苦,将患者家属的悲伤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北京市右安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成效,为社区规范化糖尿病管理提供±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与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糖尿病患者4665例,以“3+X”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基础,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12个月后评价成效。结果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规范管理率由实施前的56.91%、52.35%上升至82.68%、79.3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空腹血糖达标率由实施前的48.31%、34.84%上升至57.67%、43.56%,药费由实施前的(780±190)元降为(620±110)元;糖尿病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6.91%、62.35%上升至91.68%、8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家庭医生式服务管理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费用低、患者满意度高,“3+X”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是其最好的实现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所属40个干休所200名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认知及行为特征、知识需求等进行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临终关怀知识来自学校仅占21%,其余来自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0%、48.5%、44.0%;行为特征中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需求中生命伦理教育(3.42±1.02)和心理安抚技巧(3.61±0.98)得分较高,而亲属关怀知识(2.98±1.01)和症状控制方法(2.97±0.72)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的知识认知较为全面,态度与行为是积极的,但要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教育,同时加强生命伦理与心理安抚技巧等知识的全员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家属应对方式及干预方法.方法 将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发放给62例危重患者家属,根据调查结果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实施干预前,危重患者家属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1.50±0.39)分低于全国常模(1.78±0.52)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得分(1.83±0.39)分高于全国常模(1.59±0.60)分,经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实施干预后,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81士0.36)分、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1.60±0.41)分分别与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对危重患者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后,能主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改善危重患者家属的负性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方案在改善癌痛患者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的癌性疼症患者60名,然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两阶段实验方案,即阶段1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至第12天进行常规癌性疼痛护理,阶段2为第13天至第24天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并观察疼痛控制障碍、最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自我效能等指标。结果患者在第2阶段末的疼痛控制障碍总分(1.85±0.80)、最痛评分(3.84±1.30)、平均疼痛评分(2.55±1.15)、疼痛持续时间[(3.60±1.45) h]、吗啡日用量[(73.17±22.10) mg]、自我效能感总分(73.87±10.73),均显著优于患者在阶段1中接受的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控制障碍、最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等均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5),而吗啡日用量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控制疼痛,改善了患者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林  唐玉芳  宋英丽 《海南医学》2013,24(23):3572-3574
目的调查末期癌症患者自杀意念、社会支持度、心理抑郁状况,分析其自杀的可能原因,为预防癌症患者自杀提供参考。方法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S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自杀原因问卷调查38例末期癌症患者。结果 38例末期癌症患者最近一周自杀意念总评分为(3.95±2.92)分,最消沉和最忧郁时自杀意念评分为(6.68±4.25)分,28.9%曾有自杀意念;38例末期癌症患者SSQ、HADS、SDS评分分别为(37.18±5.73)分、(2.99±2.14)分和(49.55±7.62)分;疾病自身的症状、患者心理变化、社会(家属)支持度、疾病医疗费用等都是导致患者自杀的可能原因。结论末期癌症患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和较低的社会支持度,并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心理,应注意预防其自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癌痛宣教对减轻治疗顾虑的作用。方法调查江西省人民医院100例癌痛病人疼痛顾虑情况,比较疼痛宣教前后的顾虑、疼痛评分、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初步分析癌痛顾虑的影响因素。结果癌痛患者平均顾虑分值2.3±0.37,顾虑程度与年龄、疼痛评分和家属顾虑明显相关。宣教前后总顾虑分值和与镇痛药物相关的顾虑分值均明显下降,治疗满意度明显升高,但疼痛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无明显变化。结论癌痛患者对止痛治疗的顾虑普遍存在,疼痛宣教能减轻患者对止痛药物的顾虑,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持续伤口局部镇痛用于心内直视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3月1日~2013年10月31日32例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脉自控镇痛组(Ⅰ组)和持续伤口局部镇痛组(Ⅱ组),每组各16例。术中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12、24、48h安静痛或咳嗽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各观察点安静痛VAS评分分别为:I组:(3.1±0.6)、(3.2±0.4)、(2.6±0.7)、(2.2±0.7)、(1.8±0.4)分;Ⅱ组:(3.0+0.8)、(3.1±0.9)、(2.7±O.6)、(2.1±0.6)、(1.5±0.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同的安静镇痛效果。Ⅰ组和Ⅱ组术后各观察点咳嗽痛VAS评分分别为:Ⅰ组:(4.2±0.4)、(4.1±0.6)、(3.5±0.7)、(3.2±0.8)、(3.0±0.2)分;Ⅱ组:(3.6±0.5)、(3.5±0.8)、(3.3±0.5)、(2.8±0.6)、(2.6±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Ⅱ组咳嗽痛的镇痛效果较好。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Ⅰ组为25%,11组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伤口局部镇痛装置可以为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同时并发症比静脉自控镇痛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疼痛、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60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疼痛VAS评分、SDS和S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SDS和S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并以此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普遍实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效果。方法采用WHO合理用药调研方法,通过了解和分析癌痛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物治疗建议,制订个体化药学监护计划,实施全程药学监护。结果50例癌痛患者的疼痛评分(NRS)由(4.9±1.6)分降低为(1.7±0.7),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50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药学监护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不良反应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控制,可减轻患者癌痛,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89-锶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进行89-锶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120例,按照150 MBq/人确定给药剂量,经肘静脉注射,观察其临床疗效(依据癌性病灶的变化)、评价止痛效果(依据疼痛频率、程度及疼痛得分)及肺癌病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6个月内,20例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轻度疼痛例数增加;患者疼痛频率明显下降;疼痛评分由(7.80±3.50)分降至(4.10±2.21)分;病灶的数目或大小减少30%以上者占40%(48例);在不同类型肺癌骨转移的评价上,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89-锶在治疗肺癌骨转移上,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芬太尼PCIA(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对晚期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 :PCIA采用LCP(负荷量+持续给药 +患者自控单次给药 )模式 ,根据镇痛、镇静评分调整给药速度和锁定时间 ,共 2 2例。结果 :采用PCIA止痛效果良好 ,患者能主动控制用药 ,避免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并减少其毒副作用。结论 :PCIA是治疗晚期癌痛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微创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PCCP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骨折均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微创植入PCCP,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平均愈合时间的情况。结果本组2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3±16.6)min(29~9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6±48.3)mL(20~100 mL)。所有患者均随访6~14个月,平均(9.8±1.3)个月。VAS评分结果,术前为(6.23±0.63)分,术后1周为(3.62±0.68)分,术后1个月为(2.23±0.52)分,末次随访为(1.06±0.37)分。所有患者均获得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8±1.2)个月(2.2~4.3个月)。88%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结论 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缓解早,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满意地用于高龄患者A1和A2型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对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疼痛程度、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即释吗啡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0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便秘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情况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中排便困难、粪便形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腹胀及便秘症状总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及精神状况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