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脑钠肽(BNP)的含量,探讨BNP含量的变化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免疫测试仪测定观察组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含量,心脏多普勒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测量心胸比,同时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类型,与对照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含量(865.6±590.9)p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5.2)pg.mL-1(P<0.01)。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血浆BNP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BNP含量明显高于心功能II级组(P<0.01),心功能IV级组血浆BNP含量明显高于心功能III级组(P<0.05);心功能III级组、心功能IV级组与心功能II级组相比,左室舒张内径、心胸比增大(P<0.01),LVEF下降(P<0.01);心功能IV级组与心功能III级组相比,左室舒张内径、心胸比增大(P<0.05),LVEF下降(P<0.05)。心功能IV级病例组中,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内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两两比较BNP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中BNP含量可反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和分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及治疗前后血浆Apelin水平及其与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2例CHF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Apelin和ADM,AngⅡ含量。结果①心衰治疗前,心功能Ⅱ、Ⅲ级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Ⅳ级组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Ⅳ级组血浆ADM,Ang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且随着心功能级别增高而逐渐升高(P<0.01,P<0.001)。②心功能改善后,Ⅱ,Ⅲ级组血浆Apel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Ⅳ级组经治疗后血浆Apelin水平较前升高(P<0.05);ADM,Ang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Ⅲ,Ⅳ级组仍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前心功能Ⅱ,Ⅲ级组的Apelin与ADM,AngⅡ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Apelin含量能反映心衰程度;Apelin可能与ADM、AngⅡ一起参与心衰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与心脏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 方法:对62例CHD患者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IRMA)测定发病后12、24、48、96 h和7 d的血浆ET水平.应用心脏超声测定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心功能评定. 结果:CHD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病12 h即达到峰值,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心绞痛(AP)组分别为(127.9±24.1)和(84.1±20.3)ng/L.心功能不全患者ET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者,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ET分别为(79.8±16.3)、(86.9±18.2)、(121.2±24.6)和(192.1±22.2)ng/L.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水平与LVEF值呈显著负相关(r=-0.26,P<0.05). 结论:CHD患者血浆ET水平在发病后12 h达到峰值,其升高程度不仅与心功能分级有相关性,而且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不同心功能级数及分组治疗前后血浆ET、TNF和ACE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免法和比色法分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CHF)80例患儿血中ET、TNF和ACE含量的变化。结果80例CHF患儿中血中ET、TNF和ACE含量分别为(141.33±8.56)ng/L、(168.25±35.14)ng/L和(429.45±61.33)IU,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Ⅳ级TNF、ET含量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相关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心功能级数CHF患儿血浆TNF、ET和ACE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且心功能越差,血浆TNF、ET水平恢复越慢,洛汀新组心功能改善较常规组明显,两者含量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ET、TNP和ACE含量的测定有助于判断心力衰竭的程度,洛汀新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45例CHF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ADM、cAMP含量,CHF组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标准进一步分为Ⅱ级、Ⅲ级、Ⅳ级3个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YHAⅡ、Ⅲ、Ⅳ级组血浆 ADM、cAM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Ⅲ级组达到高峰,Ⅳ级组反而下降;ADM与cAMP存在正相关关系(r=0.735,P<0.01)。结论血浆ADM、cAMP的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在病程不同阶段呈动态变化;ADM与。cAMP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说明ADM与cAMP存在相互调节作用,cAMP含量的升高部分来源于ADM升高的刺激。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和ET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变化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26)、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3)及正常对照组(n=22)血浆NO和ET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AMI组、UA组患者血浆NO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低于UA组(P均<0.01);AMI组、UA组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明显高于UA组(P<0.01)。结论血浆NO和ET代谢失调导致了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二者共同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是诱发心绞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C-型利钠肽(CNP)浓度和心肌作功指数(Tei指数)的变化.方法:42例CHF患儿,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2例,原发疾病为扩张性心肌病12例,先天性心脏病19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其他疾病11例.正常对照组11例.用同位素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血浆ADM和CNP含量,超声心动图测定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儿治疗前血浆ADM和CN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治疗后血浆ADM和CN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HF患儿血浆ADM、CNP含量和Tei指数随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5).心肌病组、先心病组及其他病组间血浆ADM、CNP含量和Te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HF组血浆ADM和CNP水平与Tei指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0.59,P均<0.001);与LVEF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48,P均<0.01).结论:ADM有可能成为评估小儿CHF严重程度和预测CHF预后新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衣欣  胡奉环 《中国全科医学》2013,(21):1859-186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21例,比较3组间RDW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再根据RDW分为RDW正常组42例和异常组18例,比较两组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异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例(33.3%),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8例(44.4%),死亡3例(16.7%);RDW正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2.4%),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2例(4.8%),死亡1例(2.4%),RDW异常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可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RDW升高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对冠心病患者不同病期空腹血浆内皮素 (ET)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 ,除稳定性心绞痛 (P>0 .0 5 )外 ,其它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 ,ET水平高低次序是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UA组 ) ,SA组 ,正常对照组。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浆 ET含量随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浆 ET水平及动态变化 ,有助于观察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和内皮素(ET)的含量,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8例CHF患者及20例心功能正常者,用ANALYTICS E170光电免疫发光仪对血浆NT-proBNP的含量进行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①CHF患者的血浆NT-proBNP和ET含量均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依次为<0.001,<0.05);②CHF患者血浆NT-proBNP与ET水平呈正相关(r=0.696,P<0.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ET水平呈正相关,提示NT-proBNP和ET在C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按是否并发梗塞后心绞痛、梗塞延展和心力衰竭分为24倒无并发症组和11例有并发症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时间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1.60±0.43pg/ml)比较,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AMI患者血浆ET-1浓度在入院即刻已经升高(2.70±0.46pg/ml和2.98±0.50pg/ml,均P<0.01),无并发症组到发病后第3天降低到正常(1.82±37pg/ml.P>0.05).而有并发症组一直持续到观察终点第7天仍然比较高(3.60±0.41pg/ml,P<0.01)。提示:AMI患者血浆ET-1浓度持续升高反映了心肌持续缺血或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病人血浆PAI-1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血浆纤溶酶主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变化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冠心病病人73例,分为稳定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应用发色底物法对各组血浆PAI-1活性变化进行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病人各因浆PAI-1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2.04~5.06,P〈0.05,0.01);除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病人急慢性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时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在不同易患因素累积、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内皮稳定状态以及急性内皮损伤(PTCA)时的水平变化,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与急慢性内皮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72例CHD病人作为慢性内皮损伤组,按冠心病易患因素分为A(0~1个因素)、B(2个因素)、C(≥3个因素)组;按病人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急性内皮损伤组为28例PTCA病人。两组均以冠状动脉造影者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ADM、ET-1的含量。③结果除A组ADM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t=1.051,P>0.05),研究组血浆ADM、ET-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t=4.287~13.945,P<0.01)。研究组内ADM、ET-1在3组间均有显著意义(t=2.813~11.649,P<0.0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ADM、ET-1有增高趋势,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t=2.627~10.098,P<0.01);轻、中、重度狭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150~11.708,P<0.01)。SAP组ADM、ET-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97、1.983,P>0.05),而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t=2.932~12.175,P<0.01)。PTCA急性损伤冠状动脉内皮后与治疗前比较血浆ADM、ET-1水平显著升高(t=3.48、11.17,P<0.01)。④结论CHD易患因素对内皮细胞慢性损伤有累积作用。血浆ADM、ET-1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可以作为判断CHD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UAP病人血浆ADM、ET-1水平可以作为判定心绞痛稳定性的参考指标。PTCA造成冠状动脉内皮急性损伤,激活ADM、ET-1的内皮源性释放。保护CHD病人内皮功能,干预易患因素及内皮功能的改善治疗是防止介入术后再狭窄及慢性内皮损伤的重要环节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6例(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8例(U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AMI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体检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另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34例和3支病变组32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浆DD及FBG水平。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UA组、SA组和NC组(P<0.05);AMI组患者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C组(P<0.05),但AMI组与UA组患者血浆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C组(P<0.05),SA组与NC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D、FBG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浆DD和FBG水平随着CHD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关;血浆DD和FBG可能在CH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CHF患者NT-proBNP和ET-1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临床症状稳定的老年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小剂量组(缬沙坦40~80 mg/d)和较大剂量组(120~160 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血浆ET-1、NT-pro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同时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血浆ET-1、NT-proBNP浓度。结果老年CHF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8,P=0.013);NT-proBNP与LVEDd和血浆ET-1呈显著正相关(r=0.431,P=0.016;r=0.412,P=0.005);较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能更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ET-1浓度;较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结论 CHF时血浆NT-pro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NT-proBNP与血浆ET-1浓度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P浓度是心力衰竭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很好的指标。在老年CHF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予缬沙坦是安全可行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AMI组、UAP组PAPP-A浓度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PAPP-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MI组:r=0.80,P<0.01;UAP组:r=0.60,P<0.05;SAP组:r=0.54,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 PAPP-A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APP-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例单纯冠心病、108例冠心病房颤病人和105名健康人,分别记为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组和健康组。检测对比3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采用Pearson法分析在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左心房收缩末期直径(LAD)均大于健康组,且冠心病房颤组均大于冠心病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P<0.01),冠心病心绞痛均大于缺血性心肌病;永久性房颤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大于阵发性房颤(P<0.01)。冠心病房颤组血浆D-D、Fg水平与LAD均呈正相关关系(r=0.603、0.612,P<0.05和<0.01)。结论:冠心病房颤病人血浆D-D、Fg水平升高,且与左心房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hs-CRP和D-D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在冠心病外周血中含量,探讨两者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确诊冠心病140例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为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为50例;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D-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hs-CRP、D-D含量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hs-CRP的测定值,稳定型心绞痛病人(SAP)和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D-D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D-D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分型、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