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吴鞠通《温病条辨》有关温热病证治内容,热盛津伤病机特点始终贯穿温热病全过程,吴瑭认为温为阳邪,阳盛伤阴,因而治疗温热病大力提倡清热养阴之法。本文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不同病变阶段简要阐述其清热养阴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纵观吴鞠通《温病条辨》有关温热病证治内容,热盛津伤病机特点始终贯穿温热病全过程,吴瑭认为温为阳邪,阳盛伤阴,因而治疗温热病大力提倡清热养阴之法。本文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不同病变阶段简要阐述其清热养阴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究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薛雪的《湿热条辨》和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经过系统性分析他们对温病恢复期的病机论述、辨证观念、用药经验以及调养体系的研究,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急症研究动向中医治疗急症,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素问·九卷》四篇中“热论”、“评热病论”和“逆调论”就有热病,特别是急性热病的记载。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及元·王海藏《阴证论》、清·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温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等等,都是以治急性痛为主的。这些古典医籍总结了极为丰富的急症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5.
温热论浅释     
前言《温热论》是叶氏留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他所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为中医诊断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的纲领。清代名医吴鞠通在“卫气营血”辨证基础上,又补充提出“三焦辨证”贯穿其中,写出巨若《温病条辨》。使温病学独成体系,更趋完善。因此,要学习祖国医学对发热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就必须首先学习叶氏《外感温热篇》。本书可谓中医温病学的总论篇。叶氏在仅三千余字的小篇论著里,应用“卫气营血”四法辨证体系,归类证候,划分病机浅深,作为论治依据。这是叶天士《温热论》的重要创说。《温热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中增液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清代吴鞠通在继承《伤寒论》的基础上,师承叶天士治疗温热病的经验而写成的温病学派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现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同列为四部经典。本书中许多方剂现于临床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本人通过学习这部著作,对温病的理法方药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江苏名医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编著的《温病条辨》被称为是“治温之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有许多来自张仲景《伤寒论》和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不少是吴氏的自创。这些方剂体现了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的学术思想,也是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广泛用于外感温热病的治疗,也大量用于内科杂病和其他临床各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是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温病条辨》是其所著的一部论述温热病辨证论治的里程碑式专著。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对《伤寒论》中三承气汤进行发挥,创立了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护胃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加减桃仁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等,在临床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的辨舌理论,探讨了辨舌在温病湿热类疾病中的辨证施治意义。叶天士《温热论》湿热类温病中"必验之于舌"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提供了治疗大法,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病三焦分治"凭验舌以投剂"为湿热类温病的辨治甄选了药味,吴鞠通融合了《温热论》和《湿热病篇》中的经典论述创立了五加减正气散,为湿热类温病的随症选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解析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关于温病的治疗禁忌。即:温热病治疗三禁,湿温初起治疗三禁,温病斑疹治疗三禁,温病诸方治疗三禁,并指出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