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aneherz分析法在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治疗骨性Ⅱ类错He疗效评价中的可信度、精确范围及评价体系特质。方法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可摘式头帽肌激动器治疗的骨性Ⅱ类错He患者的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Pancherz分析法有如下特质:(1)建立了稳定的坐标系,从而能精确测定牙或颌骨的位置改变。(2)游离评估骨性改变及牙性代偿,从而客观地评价咬合前导矫治对下颌生长发育的影响。(3)综合考察前后段牙性代偿变化及其差值,从而反映骨性改建的程度。结论 Pancherz分析法为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正器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前方牵引器治疗安氏Ⅲ类错畸形—20例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替牙期前方牵引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前牙反中骨性和牙性变化。方法 选择2 0例安氏Ⅲ类错前牙反患者 ,在替牙早期使用前方牵引器 ,治疗开始、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一年拍摄头颇侧位片 ,并以Pancherz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表明 ,在治疗刚刚结束时 ,覆盖增加 6 5毫米 ,其中 40 %为骨性变化 ,6 0 %为牙性代偿。治疗结束后一年发现覆盖减少 1 2毫米 ,即骨性变化占 2 3% ,牙性代偿 77%。覆盖减少的原因为下颌向前生长和下切牙唇倾  相似文献   

3.
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0例,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拔牙矫治,并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上切牙前倾,下切牙内收;上下唇改变明显,尤以下唇为甚;鼻下点软组织改变不大.结论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通过上下切牙的代偿,能有效改善侧貌,但Ⅲ类骨面型仍存在,面中部凹陷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下颌后缩的深覆盖患者,特别是安氏Ⅱ类骨性(或牙性错(he))患者,利用其青春进发期生长潜力使用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治器治疗,是一种合理的矫治方法,能减小成年后正畸减数和正颌手术的概率。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启动最佳时机的选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作者根据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对固定式与可摘式两大类咬合前导型功能性矫治器的治疗时机选择及其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方法 选择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0例,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拔牙矫治,并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上切牙前倾,下切牙内收;上下唇改变明显,尤以下唇为甚;鼻下点软组织改变不大。结论 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通过上下切牙的代偿,能有效改善侧貌,但Ⅲ类骨面型仍存在,面中部凹陷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6.
三种X线分析头影测量方法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不同X线头影分析方法在正畸疗效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4例经Herbst矫正器治疗的Ⅱ类错He病例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侧位片,用Bjoerk、Bicketts和Pancherz3种分析方法分别对所有资料进行描绘,使用同一参才系统,定量评价矢状面上发生的牙性和骨性变化。结果 3种分析方法在统计学上都是可靠的;在评价矢状方向骨性和牙性变化上,3种方法间无显著差异;可靠性指数显示,3种分析方法均不适合于个体分析,只有Pancherz方法对群体分析有效。结论 三种头影分析方法各有特点,Pancherz方法相对比较直观有效,且能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共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7~22岁(平均16.5岁).牙性偏斜主要通过扩大上颌牙弓,促使下颌自动复位;功能性下颌偏斜应用双颌式功能矫正器或不对称性前方牵引和Ⅲ类颌间牵引进行治疗;轻度骨性下颌偏斜行拔牙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果 通过正畸临床矫治,22例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的颜面外形和咬合均达到满意的疗效.13例Ⅲ类错(牙合)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拔牙掩饰性正畸矫治仅可改善颜面美观.结论 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是正畸治疗的适应证;而对于Ⅲ类错(牙合)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患者,单纯正畸治疗仅可减轻牙(牙合)畸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骨面型的改变情况.方法 在矫治前拍摄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筛选出8例安氏Ⅱ类骨性错胎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矫治结束后,在同样条件下再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与治疗前数值进行比较,观察骨面型的改变情况.结果 直丝弓矫治对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略有改变,但患者的深覆(牙合)及深覆盖的纠正更多是由下前牙唇侧倾斜来代偿完成.结论 安氏Ⅱ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在恒牙期早期或恒牙期直接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调整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侧面型的改善程度有限,不能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儿童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与正常的咀嚼肌肌电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0例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儿童及 2 0名正常儿童进行咀嚼肌肌电图检查 ,测量嚼肌深浅层和颞肌前后束在姿势位、牙尖交错咬合位、前伸运动边缘位、后退运动边缘位的肌电活动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性安氏Ⅲ类错姿势位嚼肌与颞肌的肌电活动均大于正常 ;牙尖交错咬合位嚼肌、颞肌肌电位均较正常小 ;下颌前伸时颞肌前束肌电显著性高于正常 ;下颌后退时 ,嚼肌显著性高于正常。结论 :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肌电有其特征性 ,提示早期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骨性错不仅能解决美观问题 ,更有利于改善咀嚼肌收缩功能 ,减少肌功能对颅面形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He的硬软组织变化。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Ⅲ类错He患者10例,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拔牙矫治,并进行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上下颌骨无明显改变;上切牙前倾,下切牙内收;上下唇改变明显,尤以下唇为甚;鼻下点软组织改变不大。结论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He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矫治,通过上下切牙的代偿,能有效改善侧貌,但Ⅲ类骨面型仍存在,面中部凹陷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疗效。方法选取24名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反患者,行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向下后旋转;上切牙唇倾前移,下切牙舌倾后移;磨牙远中竖直;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ancherz分析法评价Dynamax、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Ⅱ1类错袷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ynamax矫治器(D组)、固定斜面导板(G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15例安氏Ⅱ1类错袷患者进行功能性矫治8一12个月,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两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下颌骨均显著生长,治疗前后Pg/OLP、ii/OLP、mi/OLP、is/OLP.ii/OLP、ms/OLP—mi/OLP均有明显改变。前牙覆盖明显减小,D组骨性因素占52.3%,牙性因素占47.7%。G组骨性因素占34.9%,牙性因素占65.1%。磨牙关系明显改善,D组骨性因素占93.9%,牙性因素占6.1%。G组骨性因素占74.4%,牙性因素占25.6%。结论两种功能矫治器矫治Ⅱ1类错袷均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覆盖和磨牙关系。应用Pancherz法分析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Dynamax矫治器表现出相对较多的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安氏I、Ⅱ、Ⅲ类错(牙合)患者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位置关系的对比研究;早期固定矫治与功能性矫治前牙反(牙合)的对比研究;自然头位下真性水平面作参考平面的准确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McNamara分析法评价安氏Ⅱ类 1分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颌骨及牙位的变化趋势 ,以便指导临床更准确地制定治疗计划。方法 :对 30例恒牙期安氏Ⅱ类 1分类错拔除四个双尖牙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 ,用McNamara分析法进行计算机测量分析 ,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矫治前后上下颌骨与颅骨的相对位置关系无明显变化 ;上下中切牙舌向移动有统计学意义 ;有效下颌长度、前下面高矫治后有所增加 ;上下颌骨长度差矫治后更加接近正常值。结论 :安氏Ⅱ类 1分类错通过拔除四个双尖牙矫治 ,可明显改善牙齿的唇倾度 ,从而代偿性的改善上颌前突的面形 ,同时拔除下颌双尖牙并未影响下颌骨的增长 ,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骨性上颌前突及无明显下颌后缩的症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Headgear Activator在骨性Ⅱ类错的治疗中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 ,探讨其临床应用的要点。方法 :回顾研究 2 0例采用Headgear Activator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对治疗前后模型、照片、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以及患者的自我评价作综合分析。结果 :Headgear Activator能有效协调颌骨发育及位置不调 ,并且可使某些必须进行的后期固定矫正器治疗简化 ,临床效果良好。结论 :Headgear Activator是非常有效的纠正骨性Ⅱ类错的治疗手段 ;临床医生有效的安排和患者的合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r(a)nkelⅢ型矫正器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选择25例早期前牙反(牙合)患者,戴用Fr(a)nkel Ⅲ型矫正器治疗12~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的病人均取得满意疗效.SNA角由77.20°增至79.10°,P<0.01;SNB角由79.30°减小为77.13°,P<0.01;ANB角由-2.37°变为1.80°,P<0.01;上、下颌骨型由安氏Ⅲ类变成安氏Ⅰ类;NA-PgA角为-2.80°,表示矫治前是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及骨骼侧面凹陷,矫治后增至0.91°,P<0.01.结论:Fr(a)nkelⅢ型矫正器能显著刺激上颌基骨的生长,刺激髁状突软骨改建,显著改善病人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位头帽式肌激动器(HGAC)矫正骨性安氏Ⅱ类错He的作用机理和疗效。方法:采用HGAC对17例骨性安氏Ⅱ类错He患者进行矫治,应用Pancherz分析法结合一些常用测量项目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GAC对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尤其体现在垂直方向上;对促进下颌骨的前后向生长,改善下颌后缩有明显作用,同时还避免了下颌顺时旋转的负面作用;牙齿牙槽方面对上前牙有舌倾和压入效果,对下前牙的位置控制良好。结论:HGAC对骨性安氏Ⅱ类错He矫治的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上牙槽发育过度以及高角型病例。  相似文献   

18.
很多骨性Ⅱ类错牙合的儿童存在着下颌发育不足即下颌后缩畸形,它可能是由下颌较小或下颌大小正常但位置偏后所致。功能矫正器被认为是一种治疗肌肉功能异常引起的功能性错牙合和早期骨性错牙合的有效手段。常用于治疗下颌后缩的功能矫正器有Activator矫正器和Bionator矫正器及Frankel矫正器。但三者均存在着口内异物感大及结构复杂、制作繁杂等缺点。我们设计了斜面联冠式功能矫正器治疗下颌后缩,经过35例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050082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口腔科  一、临床资料下颌后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各类骨性错(牙合),观察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前牙开(牙合)病例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1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7例,均采用MEAW技术进行前牙覆(牙合)、覆盖的矫治以及磨牙关系的调整.结果:2例前牙开(牙合)病例前牙覆(牙合)平均增加6mm;7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例覆(牙合)覆盖平均减小3.62 mm和4.5 mm;12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覆盖平均改变4.14 mm.结论:MEAW技术在骨性错(牙合)病例的非手术方法矫治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方法和特点。方法 :总结分析近年来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病例 2 2例 ,介绍典型病例治疗过程 ,着重讨论拔牙时机、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及术式选择。结果 :本研究 2 2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 ,颌骨关系正常 ,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 ,牙排列整齐 ,咬合关系好 ,面形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 ,疗效满意。结论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是改正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式选择及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