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被广泛应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1],虽然药物涂层支架大大减少了ISR,但还有一个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问题.目前,对支架置入术后病人的疗效评价及再次出现胸痛时诊断是否有ISR主要靠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但其有创性、费用偏高及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使大多数患者很难接受.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费用适中等特点,目前已逐渐成为冠心病的无创检查手段 [2],64层螺旋CT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有望成为常规诊断冠状动脉ISR的无创检查方法.本研究着重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ISR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瑞瑛  张海军  肖文良  申艳霞  田帅 《临床荟萃》2008,23(16):1168-1170
近年来,采用无创影像学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进行评价备受关注.目前,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成像已逐步应用于临床[1],它的优势在于安全、简便和无创伤,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同时,越来越多地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2-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40枚支架行多层螺旋CT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在CTA之后3个月内再次行CAG检查.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组(MPR) 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组(CPR) 图像,计算支架内管腔面积与支架标定的管腔面积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狭窄程度.CTA结果与CAG判定的结果相比较.结果 全部40枚支架腔内狭窄程度的评估,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和100%,诊断支架腔<50%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93.9%,诊断支架腔内无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100%.在一定条件下,16层与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管腔狭窄程度的结果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MSCT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病变中对于阴性病例及>50%的严重病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能力和可靠性。方法5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共92枚支架),同期行64SCT冠状动脉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用64SCT的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测定,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与64SCT诊断支架开通或再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和一致性。结果64SCT对92枚支架显影良好72枚支架中直径≥3.0mm者57枚(79.2%),64SCT显示支架内狭窄程度〉50%有21枚,CAG证实17枚,CAG和64SCT对其余51枚支架均显示无再狭窄或支架内狭窄程度为0~50%。在64SCT不能进行影像学评价的20枚支架中,支架直径〈3.0mm者8枚(40.0%)。64S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0.9%,一致率为91.7%,阳性预测值76.2%,阴性预测值98.0%,因其无创性特点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64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形态、支架远近端血管及支架腔内情况,能较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尤其对大直径支架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随心血管支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以及支架再狭窄等问题不断出现,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术后的随访,对不同的心血管支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生物相容性特点,对心血管支架发展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2月我科住院疑似和确诊的冠心病70例,首先行MSCT检查,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MSCT与CAG结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例CAG正常,双支病变26例,单支病变18例,三支病变17例。MSCT示40例存在钙沉积。3例MSCT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桥血管闭塞,与CAG结果符合;1例MSCT示支架内闭塞,CAG示血管内膜增生。以CAG结果为金标准,MSCT检测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灵敏度84.67%,特异度94.57%,阳性预测值78.38%,阴性预测值96.37%,诊断符合率92.70%,MSCT和CAG诊断冠状动脉节段明显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初步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化统的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中难以普及,寻找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支架内再狭带的评价就成了影像科医生非常关心的课题。目的:通过在不控制心率下双源CT冠状功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支架评估的对比,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3例患者共75枚支架在不控制心率情况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12/2005-04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扬州医院行桥血管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12例,其中1例相隔1年后复查,共13次扫描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应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十六排八层螺旋CT机,采用snapsho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测,并进行CT图像重建后处理,重建出各主要血管及桥血管.分析桥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通畅性,评价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13例次患者的22支桥血管多层螺旋CT均能很好显示,其中17支桥血管开通,5支桥血管未开通(完全闭塞)或有不同程度狭窄.13例次患者原供血血管均可见不同程度管壁钙化、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全面地显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存活状态,直接无创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桥血管开通和狭窄的评价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的成像效果.方法将不同类型及内径的支架置入硅管内,制作成冠脉内支架模型.观察不同材料支架、灌注液、内径及MSCT重建层厚对支架成像效果的影响,并与冠脉内超声(ICUS)结果比较.结果钽制支架不能显示,而内径3 mm以上的不锈钢支架可以清晰的由MSCT显示;MSCT灌注对比剂时所测得的支架内径值明显低于灌注蒸馏水的结果(P<0.05);3 mm和4 mm不同内径的支架相比,灌注对比剂时的剖面曲线最低CT值明显高于灌注蒸馏水的值(P<0.05).且无论是灌注蒸馏水还是对比剂,内径4 mm的支架剖面曲线最低CT值都明显低于内径3 mm的支架(P<0.05);与1.0 mm重建层厚相比,0.5 mm重建层厚可得到较清晰的图像;MSCT和ICUS对支架内径的测定结果有高度相关性(r=0.85,P<0.05).结论MSCT可以对冠脉支架的形态进行评价,但其成像受支架材料、内径及重建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方法 对166例患者于支架植入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并于植入支架后6~18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ISR组(n=16)与无ISR组(n=150),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ISR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各因素诊断ISR的效能。结果 ISR组病变长度,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正性重构比例和正性重构指数均大于无ISR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钙化斑块[回归系数(B)=1.89,优势比(OR)=6.63,P=0.01]、点状钙化(B=1.28,OR=3.59,P=0.01)、正性重构(B=2.17,OR=8.71,P<0.01)、病变长度(B=0.05,OR=1.05,P=0.04)是导致ISR的危险因素。病变长度及正性重构指数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和0.82(P均<0.01),联合上述斑块特征预判ISR的AUC为0.87(P<0.01)。结论 病变长度、正性重构、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生ISR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128层高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HD-CCTA)与640层CCTA显示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的能力,评估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收集177例冠状动脉金属支架植入术后患者(227枚支架),对其中88例(112枚支架)行128层HD-CCTA,对 89例(115枚支架)行640层CCTA,比较二者图像质量和支架内腔显示率;以CAG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二者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28层HD-CCTA显示冠状动脉支架内腔图像质量评分(1.63±0.25)分高于640层CCTA[(0.54±0.34)分,P<0.05];128层HD-CCTA对支架内腔显示率(108/112,96.43%)高于640层CT(60/115,52.17%,P<0.05);128层HD-CCTA和640层CCTA诊断支架内腔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90.00%(18/20)、87.50%(14/16)、100%(18/18)、94.12%(32/34)和100%(20/20)、41.67%(5/12)、74.07%(20/27)、100%(5/5)、78.13%(25/32)。结论 128层HD-CCTA较640层C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腔再狭窄准确率更高,在术后随诊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lthough drug-eluting stents (DES)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coronary in-stent restenosis (ISR), ISR still occurs in approximately 10% of patients in real-world practice.

Areas cover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er generations of DES, drug-coated balloons (DCB) and increased use of intracoronary imaging have improved our treatment options for and pathophysiologic understanding of ISR. Thes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also largely supplanted older modalities for treatment of ISR, such as brachytherapy, bare metal stents, conventional and cutting balloon angioplasty, and atherectomy devic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sentation,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ISR, with a focus on recent clinical data and emerging therapies for this difficult to treat clinical problem.

Expert commentary: DCB and second-generation D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ISR. Most trials support a slight superiority of second-generation DES, while DCB have the advantage of not adding another metal layer. The role of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s will be determin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支架术后支架再狭窄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患者(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再狭窄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者(P<0.05)。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2)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5.
320排CT心电编辑功能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冠心病冠脉支架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320排螺旋CT对14例有冠心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行冠脉血管成像,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编辑软件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并重建,比较心电编辑前后重建的冠脉内支架显像质量.结果 14例患者冠脉内支架图像在心电编辑前图像模糊、出现伪影或分支血管缺失,其中编辑前诊断狭窄10例,1例无法显示冠脉支架及其远端分支而不能判断,仅3例诊断为支架通畅;心电编辑后冠脉内支架图像质量较前明显提高,诊断支架再狭窄4例,10例支架通畅;其中1例无法显示支架结构的病例支架近端狭窄.心电编辑前血管评分总均值为2.14±0.86,编辑后评分总均值为3.07±0.7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P<0.001).结论 320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编辑技术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心律不齐及支架摆动、伪影而造成的图像失真,清楚显示支架形态及远端分支血管的变化,提高冠脉内支架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中运用药物涂层球囊(DCB)处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6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患者,36例予以药物涂层球囊治疗,24例予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随访6个月并复查冠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药物洗脱...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测量头颈部动脉,建立各主要组成血管及分支直径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影像学检查脑实质末见异常,且MDCTA检查显示拟测量动脉显影良好、走行自然、无变异、无病变的成人,按年龄分为3组(<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每组随机选择40例(男、女各20例),共120例,年龄18~75岁,男性平均年龄(52.7±10.7)岁,女性平均年龄(50.2±11.5)岁。利用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成像并用自带的测量软件测量血管直径,分析各血管测量段直径性别、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异性,并计算出各部位动脉直径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每例样本选择33支血管段进行直径测量,血管直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0段(60.6%)血管直径男性大于女性(P<0.05)。男性组26.7%(4/15)、女性组20%(3/15)的血管段直径左右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女前交通动脉(ACoA)、男性后交通动脉(PCoA)、女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头臂动脉(BCA)和左侧锁骨下动脉(LSCA)直径在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DCTA能清晰显示头颈部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正常头颈部动脉直径测量可以为有头颈部动脉形态改变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对支架后再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改进支架放置是否能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方法:54例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超声检查以达到理想的支架放置,达到预定的血管内超声标准,,澡则将使用高压或较大球囊进一步扩张。术后及6个月后行血管内超声测量,分别测量支架及参考血管的最小腔内径,外弹力膜面积,腔面积及面积狭窄百分率,术后仅用阿司匹配及抵克力得低替过度抗凝治疗。结果:血管内超声检查表明术后再狭窄组的最小腔内径腑腔面积小于非狭窄组,6个月后,再狭窄组的最小腔内径缩小伴随面积再狭窄率的增加及腔面积的下降,11例再狭窄发生于支架内最小腔内径(术后)<3mm,而32例支架内最小腔内径(术后)≥3mm中仅1例发生再狭窄(3.1%), 血管内超声发现12例支架边缘内膜撕裂及8例斑块脱垂,其中8例发生于最小腔内径<3mm者都发展为再狭窄。10例再狭窄位于支架边缘,结论:支架后超声检查显示支架最小内径未达3mm者,支架内斑块脱垂者,支架两端有内膜撕裂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估应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显示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其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疑似冠心病并接受冠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4分法对冠脉各主支进行主观质量评分。以CAG显示冠脉管腔直径缩小超过50%为阳性标准,分别在冠脉节段、主支水平分析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将患者按Agaston积分分成两组(A组<400,B组≥400),比较两组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在节段水平上,98.1%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分别为93.2%、98.0%、91.3%、98.4%、97.1%;在主支水平上,96.6%的冠脉图像质量合格,冠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分别为84.6%、93.0%、88.9%、90.1%、89.6%;A、B两组之间在特异度、PPV和准确度上存在显著差异(99.2%&91.8%,95.7%&84.2%,97.9%&93.7%,P<0.05)。结论:应用IMR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检查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对严重钙化的血管节段的诊断尚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