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探讨血液筛查中梅毒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确认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梅毒感染情况;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A、B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筛查,用TPPA法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确认,比较分析2012年A、B试剂梅毒抗体初筛和TPPA的阳性符合率。结果2011—2013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843699例,筛查梅毒阳性标本4781例,TPPA确认阳性3156例,梅毒感染率为0.37%。不同献血来源和职业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984.5,P<0.05),其中街头流动人员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最高(0.65%),大中专院校学生献血人群最低(0.06%)。18~29岁年龄段献血员梅毒阳性率为0.17%,阳性率随年龄段升高而升高。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2012年初筛阳性标本1610例,TPPA确认阳性1099例,阳性符合率为68.26%。 A、B试剂单检筛查阳性与TPPA确认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6.13%、73.36%,双试剂联检阳性符合率为94.47%。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人群在职业来源、年龄、性别分布均不同,这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对初筛阳性标本进行TPPA的确证是非常必要的,为梅毒阳性献血者的检测结果告知提供更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2.
任蓉  秦银鸽  毛学锋 《重庆医学》2015,(31):4428-4430
目的:对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9~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的结果,按年份、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进行分组分析。结果2009~2013年玉林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82%,呈逐年下降趋势;按年龄、职业、学历分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份、性别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感染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采供血机构应加宣传力度,发展一支固定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保证血液检测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确定梅毒感染低危人群,为安全输血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筛查数据进行分析.梅毒血清学筛查试验采用ELISA试验,梅毒血清学筛查阳性标本采用TPPA试验确认.结果 1 226 507例无偿献血者中梅毒阳性率为0.45%.其中单位员工、大专院校学生、流动人员和其他献血人员(包括无偿机采成分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4%、0.14%、0.69%、0.29%;年龄在20~39岁梅毒抗体阳性献血者5 126例,占梅毒抗体阳性者的93.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龄和职业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份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地区2005-2009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无明显上升趋势.大专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为梅毒感染低危人群,可作为主要献血人群,发展献血者队伍.采供血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员的无偿献血筛查工作,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固原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调查分析,确保血液安全防止输血传播梅毒。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结果2004年9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1409份。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110份。阳性检出率0.96%。结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是血液报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格筛查献血人群,对血液实行强制性检测,是降低梅毒传播风险,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海南省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对2002—2008年海南省342965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将献血人群分为学生、现役军人组和其他职业组,采用)(2检验对梅毒抗体检测及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2965名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阳性2940例,感染率为0.86%,2002—2008年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6%、1.23%、1.15%、0.82%、0.59%、0.67%、0.64%,其中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78例,占其献血人数的0.26%,其他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2662例,占其献血人数的1.12%。结论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学生、现役军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较低,X2=633.852,P〈0.05,今后可重点从学生、现役军人群体中招募血源。  相似文献   

7.
陈奕贤 《吉林医学》2010,31(10):1418-1419
目的:探讨分析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为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的梅毒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汕尾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较高,青少年感染率最高,达71.54%。结论:采供血机构应提高梅毒抗体检测水平,采用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梅毒诊断试剂,重视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减少因"窗口期"输血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毒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安全输血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RPR法和ELISA法对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选,比较不同时间、年龄、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结果温州市2002—2004年109471名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率(0.86%)有缓慢下降趋势(P〈0.05),以31—45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P〈0.05),工人、个体梅毒感染远高于其它职业人群。结论温州市2002~2004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梅毒感染率仍较高。在校大学生、军人属于梅毒传播低危人群。血站在选择无偿献血志愿者时,应首先考虑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情况,了解HIV抗体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依据,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实验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选择2002-2011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2 054 978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78例HIV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8.40/10万,2006年起HI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1).阳性例数男女比例为1.81:1,年龄在18~39岁占93.3%,18~29岁占60.3%,首次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为23.8/10万,献血次数超过3次者为13.4/10万,街头流动点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36.2/10万,单位组织献血者阳性率7.0/10万,不同献血次数和不同献血方式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合广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提示应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的原则,加大单位组织献血所占比重,加强街头流动献血点献血前招募和咨询工作,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完善低危血源招募的标准,从而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的风险,并减少因梅毒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2013年东莞市436 685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3年期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7%、0.55%、0.62%、0.58%、0.67%、0.69%,总感染率为0.63%,不同年度间梅毒感染率有波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中36~岁组梅毒感染率最高,为1.05%,18~岁组感染率最低,为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高于男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低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在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的流行状态,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现状和易感高危因素,为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以及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56311份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所有标本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初筛。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确诊。结果东莞市2006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为6.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等因素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有关。流动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较常住人口的比数比为86.93;学生、军人是最低危的献血人群,与其相比,生产、运输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业或不便分类以及工作不固定人员等则是相对高危的献血人群(比数比为106.48);无偿献血人群的学历每降低一个等级其梅毒感染几率的比数比为3,23;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高,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比数比为73.43。结论梅毒在东莞市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探讨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及输血相关病原体感染的危险性,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仙桃市血站2006年1月~2010年12月31602名献血人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无偿献血者血液总标本数31602份,检测合格标本数30330份,检测合格率为95.98%;检测不合格标本数1272份,检测不合格率为4.02%。其中ALT阳性检测不合格率2.13%;HBsAg阳性检测不合格率1.02%;抗-HC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5%;SYP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38%;抗-HIV阳性检测不合格率0.15%。结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群体、制定符合临床用血规律的采供血计划十分必要,而实行血液集中检测、严格筛查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直接关系到供血者的身体健康和受血者的安全,是提高临床安全用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年来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ELISA筛查珠海市无偿献血者标本93216份,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149份,经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免疫印迹法做确证试验,收集和整理确证为HIV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对HIV感染率和HIV感染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珠海市无偿献血者的HIV感染率为0.020%(19/93216)。HIV感染者中男性占94.74%(18/19),明显高于女性的5.26%(1/19);以未婚为主,占84.21%(16/19);18~39岁年龄段高达94.74%(18/19);外地户籍占78.95%(15/19);高中或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占73.98%(14/19);职业呈散在分布;所有HIV感染者均通过性途径传播,其中异性传播占52.63%(10/19),略高于同性传播的47.37%(9/19)。结论近几年珠海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与1998-2005年相比呈明显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者血液安全宣传教育,建立高危献血者主动退出机制,从而有效遏制献血者HIV感染率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雅安市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07-2009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2007-2009年HBsAg淘汰呈递减趋势;抗-HCV淘汰呈递减趋势;梅毒淘汰2007—2008呈递增趋势,2008-2009递减趋势有的增加;抗-HIV初筛阳性和确诊阳性均呈递增趋势。结论:雅安市2007—2009年间无偿献血人群HBsAg、抗-HCV、梅毒、抗-HIV的感染率有的递增,有的降低,但均在较低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一般特征,分析艾滋病和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今后我省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者一般信息,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RPR血清学检测。结果全省14 72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HIV阳性者13例、梅毒阳性75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9%和5.12%,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性病门诊就诊者中,青壮年与中老年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的HIV感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未婚者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性均高于已婚者。结论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属于艾滋病和梅毒的低流行人群,但阳性病例数逐年增高的趋势不能忽视,继续开展性病门诊就诊者的HIV监测对掌握我省艾滋病流行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