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静  李蕾 《中外医疗》2014,33(6):22-23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2008年7月-2013年7月间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后救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观察组,以2003年7月-2008年6月间医院未开通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期间救治的15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过程和效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各项应急措施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的差异,探索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抢救工作效率并降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所需时间、从入院到手术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病死率也较低,所有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显著提高了整个急救体系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并行传统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收并行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救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平均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天数、ADL评分、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中的作用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元章  孙士锦  沈康强  彭博  张连阳 《重庆医学》2007,36(22):2272-2273
目的 探讨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急救绿色通道建立近1年来45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以过去1年急救的26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绿色通道组45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4.4%,对照组26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7.7%(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空间和时间,显著降低伤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促进了创伤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诊科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经验,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的措施.方法:13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急救措施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为非院前急救患者,观察组74例为院前急救患者,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救治成功率71.5% (P<0.05).观察组病死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3.25±1.35)h,明显长于对照组(6.57±1.38) h(P<0.01).结论:院前急救能够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延缓患者病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2014年5月-2016年5月绿色通道救治模式下的5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并与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非绿色通道严重创伤患者(对照组)的救治效果比较。结果:绿色通道组52例患者,救治成功51例,死亡1例,救治成功率为98.08%;对照组48例患者,救治成功42例,死亡6例,救治成功率87.50%,绿色通道组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绿色通道组的急诊室留滞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入院至手术室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规范了创伤救治模式,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模式,寻找改善多发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63例,以一体化模式进行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确定病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MODS、ARDS、休克以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为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间,且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究急救医疗系统进行救治对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方式的不同,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通过急救医疗系统入院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自行入院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延迟的时间、入院3小时内的死亡率以及入院30天后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入院前延迟的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入院3h内的死亡率和入院30d后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良好率和入院3h~30d的死亡率这两个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急救医疗系统入院能够显著缩短严重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伤的院前和急诊科抢救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祥俊  陈崇宽 《广西医学》2009,31(9):1303-1304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43例多发伤病人按受伤后采取的急救措施分为院前急救组23倒。非院前急救组20倒,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严重多发伤病情严重,院前急救组病死率为8.7%;非院前急救组的病死率为35.0%,非院前急救组病死率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院前急救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为(5.12±1.6)h,非院前急救组为(2.3±0.97)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早期病死率高,院前急救能延缓伤员死亡时间,降低病死率。加强创伤“黄金时间”的抢救,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2年里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急救应对时间及手术的疗效情况。结果:实施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后,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处理时间、送达手术室时间、入院至送达手术室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一体化后患者从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3.7±10.3)min,较一体化前(55.9±11.5)min明显缩短( P <0.05);急救一体化前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疗效中死亡率分别为16.7%和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时间,缩小了患者的救治空间,提高患者恢复程度,降低伤死率;制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细则及执行该急救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62例单纯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急救组,每组31例。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入院后采用常规急救措施实施救治,急救组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平均急救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1.3%,平均急救时间(35.2±4.3)min,死亡率为6.5%。急救组总有效率为87.1%,急救时间(19.4±4.6)min,死亡率为3.2%,急救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急救时间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及预后,显著缩短急救时间并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危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与重症监护室(ICU)危重创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和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入住ICU病房的危重创伤患者各6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VaildenBerghe胰岛索强化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在4.0—6.1mmol/L。对照组用常规葡萄糖液1:3加入胰岛素控制清晨空腹血糖在6.9—11.1mmol/L。比较2组患者每日及出ICU时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APACAEII评分均逐日下降,2组出ICU时APACHEI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对危重创伤患者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0—6.1mmol/L水平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以相应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从而降低病死率;同时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值。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体循环前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下降,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间〉6h率、ICU人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均可以保持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但瑞芬太尼减少了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缩短了留观时间,更适宜用于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者为院前急救组(n=110),未实施院前急救而由家属送入院的为对照组(n=100)。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等。结果院前急救组在发病后到达急诊科时间(t1)、急诊科接诊后进行初步处理时间(t2)、发病后送达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总时间(t5)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压控制率、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院前急救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抢救有效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影响及提高成功率的策略。方法对南通市红十字救护中心出诊的328例(急救组)以及由现场司机等送医院的213例(对照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现场救治、转运、医院救治转归作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急救组、对照组的急救响应时间分别为(9.85±1.52)min、(2.16±0.37)min;而医院反应时间分别为(16.47±2.65)min、(11.54±6.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良好率、重残率、植物生存及病死率情况:急救组分别为:32.31,22.26,3.66,6.71;而对照纽分别为15.49,39.91,7.52,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及时、实效的院前急救加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连接为患者挽救赢得了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紧急医疗呼叫定位搜寻系统技术应用价值及对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引入基于GPS和CD-MA定位技术、GPRS网络通信技术、GIS、120急救中心调度等技术的紧急医疗呼叫定位搜寻系统,将采用此技术前后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两组内科急救反应时间及救治效果以评价该系统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院内反应时间、行驶时间及急救耗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救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紧急医疗呼叫定位搜寻系统技术显著缩短了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薛锋  ;王立新 《湖南医学》2014,(4):756-758
【目的】比较药物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90例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院时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妊娠包块消失时间、输卵管再通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宫内妊娠率和再次异位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盆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疗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大大提高患者术后宫内再次妊娠率,降低患者再次异位妊娠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