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婧  田韵  倪敏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169-117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MBPS)对靶器官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 MBPS 组和非 MBPS 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U);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MBPS 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晨峰、左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MAU)均显著高于非 MBP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血压晨峰与LVMI、IMT、MAU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加重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6例分为MBPS组(43例)和非MBPS组(63例),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晨峰组高血压患者IVST、LVPWT、LVM、LCCA-IMT、RCCA-IMT、Scr、BUN等水平均高于非晨峰组高血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GFR低于非晨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MBPS对靶器官的损害较为严重,应积极的进行预防,减少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清晨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分析老年人清晨高血压的近日节律特点并探讨其对心脏结构和电生理的影响以及对肾脏及血管内皮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将20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放免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QT离散度(QTcd)。结果:晨峰组的LVMI、QTcd和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0.01)。两组在性别、年龄、BMI、血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长期晨间血压负荷增加更易改变心肌重构和心电生理特征,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和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的血压晨峰,明确其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70例绝经后妇女的血压,分为晨峰组及非晨峰组,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血脂及动态心电图等;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QT离散度(QTcd)等。结果晨峰组的日夜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晨峰组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晨峰组的左室质量指数等均高于非晨峰组。结论绝经后妇女的血压晨峰有显著的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应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减少血压晨峰对其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静息心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按RHR水平分为RHR1组(46例):〈65次/min;RHR2组(50例):65次/min≤RHR〈80次/min;2RHR3组(49例):≥80次/min。对入选患者测定静息心率、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三组间动态血压参数比较:RHR3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脉压(24h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均高于RHR1、RHR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RHR增高与收缩压、脉压增高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0.
徐芬  汪一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03-100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心室肥厚(LVH)及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根据尿微量蛋白水平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尿微量蛋白增高组和尿微量蛋白正常组,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和非LVH组,比较24h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尿微量蛋白增高组(24例)与正常组(36例)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VH组(22例)与非LVH组(38例)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PV与LVH及早期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BPV越大越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晨峰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正常高值血压119例,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血压晨峰数值,以血压晨峰≥35 mmHg为MBPS组,〈35 mmHg为非MBPS组,同时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检出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在年龄、血脂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P〉0.05;晨峰组颈动脉IMT较非晨峰组增厚,班块检出率也较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与IMT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81,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血压晨峰是早期动脉硬化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联合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观察其对24h动态血压监测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降压效应及降压稳定性。方法:将70例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或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但服药无规律或未正规服药,就诊时血压分级为2~3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降压组(常规组)和常规降压加松龄血脉康组(松龄血脉康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联合替米沙坦片40mg,1次/d。松龄血脉康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松龄血脉康胶囊1.5g,3次/d。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谷峰比值、平滑指数等指标的计算和血压晨峰的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降压加松龄血脉康的降压效果优于常规降压(P〈0.05)。常规降压加松龄血脉康能降低舒张压,而常规降压对舒张压的影响不明显。常规降压加松龄血脉康降压的同时能减慢心率,常规降压则对心率影响不明显。松龄血脉康组谷峰比值高于常规降压组(P〈0.05),两组平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压晨峰现象均得到改善(P〈0.05),常规降压加松龄血脉康对血压晨峰现象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降压(P〈0.05)。结论:在联合使用左旋氨氯地平片和替米沙坦片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松龄血脉康胶囊,能更有效地降低心率和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值,降压效应的平稳性更高,维持时间更长,还能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正常高值血压受试者86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结果分成杓型组55例和非杓型组31例,分别测定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非杓型组的mAlb、IMT及LVMI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和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早期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飞行人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飞行人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血压水平,将600名飞行人员分为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低组(高值低组)及正常高值血压高组(高值高组),并将三组人员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O)、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10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尿酸(uric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值低组飞行人员BMI、UA、TC、TG、LDL水平均低于高值高组,而高于正常血压组(F=25.87、63.00、6.13、59.44、19.80,P〈0.05),3组间年龄、FPG、HDL水平无明显差异(F=0.937、0.95、1.49,P〉O.05)。结论高值高组和高值低组飞行人员较正常血压组存在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应注重对这部分飞行人员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高血压患者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为两组,晨峰组(86例),血压晨峰(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一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55mmHg(1mmHg=0.133kPa),其他为非晨峰组(70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e),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ed)。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Q—Tc,Q—Td,Q—Tc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有晨峰现象的患者,Q—Te,Q—Td,Q—Ted显著延长,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2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晨峰血压分为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晨峰组和非晨峰组。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晨峰血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收缩压分别为(39.60±10.48) mmHg 和(15.94±10.07) mmHg,晨峰舒张压分别为(14.76±3.42) mmHg 和(10.37±8.83)mmHg;24 h尿微量白蛋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分别为(105.95±26.06)mg/24h和(90.98±23.63)mg/24h;收缩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26,P<0.01),舒张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晨峰血压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以及血压晨峰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2月广安门医院高血压患者140例,按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0例。其中A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均进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患者的血压昼夜平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血压晨峰。结果 A组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138.79±12.85)、(78.20±7.99)mm Hg,1 mm Hg=0.133 kPa]均明显高于B组[(128.63±13.47)、(66.61±7.58)mm Hg](P〈0.01),A组起床前后2 h收缩压平均值[(144.13±14.55)、(146.76±13.50)mm Hg]也明显高于B组[(137.20±17.51)、(142.66±14.13)mm Hg](P〈0.05)。A组起床晨峰血压和起床前晨峰血压高于正常值患者的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均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