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彭好  袁涛  夏长明 《四川医学》2017,38(8):881-884
目的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常频机械通气(CMV)失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13例早产儿RDS经CMV失败后改为HFOV,治疗过程中监测动脉血气,记录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a/A)、吸入氧浓度(FiO2)及临床结果。结果 13例患儿CMV后a/A、OI与CMV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存活患儿HFOV 6h PaCO2明显下降,12ha/A明显上升;OI明显下降,FiO2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期间未出现肺气压伤,颅内出血未加重。结论 CMV失败可能加重病情,HFOV用于CMV失败早产儿RDS有一定效果,及早应用可能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足月的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频组和常频组,高频组43例,采用高频通气(HFOV)+珂立苏治疗;常频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Of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惠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0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氏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舍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舍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4.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及其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IS)对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7只制成重度蒸汽吸入性肺损伤并呼吸衰竭模型,随机分为五组,采用四种方法进行通气治疗(CMV,HFOV,CMV+PS及HFOV+PS),分别在治疗后1,2,3及4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治疗4h后处死动物,取右肺下叶称重后,计算湿质量/干质量比值(W/D);右肺中叶4个不同部位(依赖区和非依赖区)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对照组不行机械通气。结果 伤后PaO2均降至60mmHg以下,各组伤前、伤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PaCO2伤前、伤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治疗组的PaO2均在通气治疗1h后明显上升。通气治疗4h内PaO2维持在良好水平。HFOV组和HFOV+PS组的PaO2分别高于CMV组和CMV+PS组(P〈0.01,P〈0.05);CMV+PS组在伤后2h。HFOV+PS组在伤后2和3h,PaO2明显优于相应未加PS组(P〈0.05)。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在HFOV组和HFOV+PS组分别低于CMV组和CMV+PS组(P〈0.01,P〈0.05);CMV+PS组和HFOV+PS组在治疗2,3及4h,P(A-a)O2均分别显著低于CMV组和HFOV组(P〈0.05)。4个治疗组伤后各时点的PaCO2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伤前、伤后各时点的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也无明显变化(P均〉0.05)。肺组织W/D在HFOV和CMV组,HFOV+PS组和CMV+PS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加用PS组与相应未加P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HFOV组的损伤程度较CMV组明显减轻,HFOV+PS组损伤最轻,CMV组损伤最重。结论 HFOV联合PS能提高蒸汽吸入性损伤兔的Pa02,减轻肺损伤。且对循环功能无不良影响,是治疗吸入性损伤并呼吸衰竭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重症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9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HMD新生患儿50例随机均分成2组(n=15),分别采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上机后的氧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上机前,2组患儿氧合差异不明显,上机后,HFOV组的平均氧合指数(OI)明显低于OMV组(P〈0.05),HFOV组治愈率95.3%;CNIV组治愈率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564,P=0.0309)。HFOV组的肺气漏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呼吸机能显著改善HMD患儿的氧合功能,及早应用HFOV对治疗HMD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方案用于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 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于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62例重度 RDS患儿。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30例接受常频通气+NO吸入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32例接受HFOV+NO吸 入治疗患儿作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儿血气状态改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呼吸机治疗时间较对照组长 (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H、SaO2、PaO2、OI较对照组高(P <0.05),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较对照 组低(P <0.05)。研究组治疗后OI较对照组低(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HFOV+NO可有效改善RDS患儿血气状态,并发症较少,获得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常明  卢红艳  相虹  兰厚萍 《广东医学》2016,(23):3540-3543
目的 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ALI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3例,其中HFOV+PS组25例,CMV+PS组28例,CMV组20例.HFOV+PS组、CMV+PS组经气管插管注入1次PS 70~100 mg/kg,其余治疗同CMV组,分别检测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2、24、48、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浓度(FiO2)、PaO2/Fi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 3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HFOV+PS组的Pa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PaCO2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72 h比较,3组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HFOV+PS组的PaO2/FiO2高于CMV+PS、CMV组,CMV+PS组高于CMV组;HFOV+PS组的OI、RI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HFOV+PS组低于CMV+PS、CMV组,CMV+PS组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LI可及时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王莉  周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2):1722-1724,1727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6月本科收治的848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NRDs)和248例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采用HFOV治疗的患儿为病例组(包括NRDs516例,ARDS156例),将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面罩吸氧或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包括NRDS332例,ARDS92例)。分别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h血气分析结果、住院天数、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的差异。结果:病例组患儿上机后24、72h氧分压(PaO。)、pH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改善通气效果明显,氧合指数改善快,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内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按200mg/kg快速滴注固尔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舍指数的改变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2.2±12.5)rn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6.0±2.5(P〈0.05),A—aDO2,上升为(0.45±0.11)mmHg(P〈0.05)。治疗3h、6h、12h、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50例PPHN患儿分为HFOV组(A组,n=16)、HFOV联合低剂量西地那非组(B组,n=16)和HFOV联合高剂量西地那非组(C组,n=18),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各组PAP、PaO2、SaO2及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AP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2组PaO2和SaO2升高的幅度及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aO2升高的幅度和PaCO2下降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联合西地那非治疗PPH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重症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比较2组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治疗2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6 h、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PAL、BPD、IVH发生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65只Sprague-Dawley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烟熏加脂多糖(LPS)复制COPD"肺气虚证"模型,然后用大黄灌胃复制"脾气虚证"模型;在造模第14天开始给药,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动脉血,抗凝,血气分析仪测定大鼠动脉血pH、PaO2、PaCO2及SaO2等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SaO2、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SaO2、PaO2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对pH、PaCO2均有改善作用,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能改善COPD大鼠缺氧,提高其动脉血PaO2,但对动脉血PaCO2、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 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 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常频通气(SIMV)在治疗新生儿重度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3例 MAS 患儿随机分成2组,其中 HFOV 组23例、SIMV 组20例,两组分别于呼吸支持0、2、12、24、48 h时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 APO2),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并重、分娩方式、入院日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12、24、48 h 时 PaO2、PaCO2、SaO2、a/ APO2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相关肺动脉高压、气漏均低于 SIMV 组(P〈0.05)。结论:HFOV 治疗新生儿 MAS 的效果优于 SIMV。  相似文献   

17.
娄五斌  张卫星  员丽  张冰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83-1988
目的 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OI),72 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2、PaCO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诊断为NRDS的患儿60例,根据胎龄、出生体重随机分为HFOV组(n=28)和CMV组(n=32)。分别给予HFOV+PS和CMV+PS。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2 h、24 h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上机时间以及发生肺气漏、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 h、12 h及24 h,两组患儿的OI、Pa CO2均呈现下降,Pa O2上升,但HFOV组的治疗后效应明显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FOV组上机时间较CMV组明显缩短(P<0.05),发生肺气漏比率低于CMV组(P<0.05),但肺出血、BP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过程中,HFOV联合PS较传统的CMV联合PS具有更多优势,如改善氧合,减少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