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1],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依靠手术,而夹闭动脉瘤颈是最理想的方法。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是通过最直接的路径到达颅内病灶,使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水平。2005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施行经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9例,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3~66岁,平均48.6岁。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2术前护理2.1特殊器械及物品准备实施动脉瘤夹闭术除常规器械外,还需准备显微器械,弹性动脉瘤夹弹簧钩,动脉瘤夹数枚,阻断夹、蛇牌拉钩固定器… 相似文献
2.
3.
4.
5.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6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治疗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均在入院1周内接受开颅夹闭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未再出血,复查DSA或CTA,动脉瘤无复发,均成功夹闭.GOS预后评定:恢复良好13例(81.25%)、中度病残2例(12.50%)、重度病残1例(6.25%),无死亡病例.1例重度病残者在术前分级为Ⅲb级,其右侧偏瘫在术后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对脑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手术指...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彰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后循环动脉瘤患者12例,包括基底动脉(BA)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1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PCA)5例(PCA1-2段1例,PCA2段2例,PCA2-3段2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1例.6例BA远端动脉瘤及2例PCA1-2段动脉瘤均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3例PCA2-3段动脉瘤采用颞下锁孔入路,1例PICA动脉瘤采用枕下外侧锁孔入路.结果 12例手术中,动脉瘤完全夹闭9例,2例PCA2-3段巨大动脉瘤行孤立术及血栓切除术,术后脑血管造影(DSA)复查发现1例PICA动脉瘤夹闭不全,该动脉瘤呈葫芦形,手术中夹闭了动脉瘤远端大半,随访6个月无再出血.所有患者术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出院时,患者均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等残疾.结论 锁孔入路下,可磨除前床突或后床突骨质,增加对后循环动脉瘤夹闭操作的空间;载瘤血管近端球囊导管控制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神经导航有助于对PCA远端动脉瘤的快速定位.个体化的锁孔手术入路应用于后循环动脉瘤手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5年间 2 4例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手术资料 ,肿瘤大小 2cm× 1 5cm× 1 5cm~ 9cm× 7 5cm× 7cm。全部病例均行CT和 /或MRI检查 ,6例行脑血管造影。手术采用顶枕入路 15例、颞上中回入路 9例。结果 2 4例均获肿瘤全切 ,其中 3例完整切除 ,2 1例分块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术区血肿 2例 ,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脑室炎 4例 ,失语 2例 ,对侧肢体轻瘫 3例 ,均经积极处理好转出院。术后随访半年~ 5年 ,未见复发。结论 CT、MRI对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侧脑室脑膜瘤均应手术治疗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入路与暴露、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肿瘤周围组织结构、牢靠止血、管理好术后引流是全切肿瘤、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6年2月-2009年8月对18N大面积脑梗塞行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敷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GOs评分评定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8倒中16例生存,2例死亡(11.1%),植物生存1例(5.6%),重残5例(27.8%),中残7~q(38.9%),良好3例(16.7%)。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肌贴教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效果良好,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