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断方法、漏诊原因和治疗方式,从而在临床上能更准确诊断和及时地治疗。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0月~2007年10月行手术治疗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48例。结果: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48例病例随访1~10年,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或因甲状腺恶性肿瘤死亡。结论:术前、术中运用多种手段准确地诊断甲状腺结节合并乳头状微小癌,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能及时治疗疾病,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多发性,是较为严重的恶性头颈部肿瘤,当前的发病率也是在逐年的上升。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最为常见的类型,虽然病程相对发展缓慢,恶化程度较低,通过预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治愈效果,但是也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导致死亡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准确判断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过程当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回顾1990~1994 年4 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47 例,对其中的40 例(85.1 %) 乳头状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误诊率高达17.5 % ,手术治疗36 例,占90% (36/40),至今仅5 例死亡。增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根据术中冰冻检查确定手术方式是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5%~70%,女性约为男性的3倍[1].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情况下不难,但微小乳头状癌有时却容易被忽视.结合我院1996年5月~2008年12月确诊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了解,避免造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癌症死亡的0.2%.在甲状腺癌中多数为乳头状癌约占70%~80%,其次是滤泡癌约占10%~25%,其他类型不足10%.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不活跃,预后非常好,而甲状腺滤泡癌的预后相对较差,且术后治疗方案悬殊,故有必要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本文对本院1990-2004年的60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进行回顾性病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特点及目前对其诊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更好的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防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的治疗及恢复做出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缺乏术中冰冻活检支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再次手术.方法 对本院病理科确诊的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未行术中冰冻活检者,多需再次手术才能达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本治疗要求,再次手术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可通过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初筛及术中选择适宜术式部分避免.  相似文献   

8.
郭雅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926-927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的最常见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60%~8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微小乳头状癌因其体积小、又无特殊症状而很少被临床发现,漏诊率高。以下结合我院1990年-2007年间确诊的3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乳头状癌中直径≤1 cm时称为微小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的特殊类型[1]。一般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大多在术中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中偶然发现,属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微小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70%~80%,早期患者无任何不适,均以颈部肿大及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就医。本研究对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术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孙清阳  孙涛 《吉林医学》2010,31(28):4865-486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68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行I131核素治疗,并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结果:术后观察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肝肾功能损害,无骨髓抑制及白血病和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甲状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彻底切除腺体内恶性肿瘤及潜在转移性病变,并为术后进行I131治疗创造有利条件;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是正确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甲状腺癌患者群的构成、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9年收治的44例青年甲状腺癌和83例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青年患者中,男女比为1:3.89,存在明显差异;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93.18%,其中乳头状癌占86.36%。83例老年患者中,男女比为1:2.19;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73.49%,其中乳头状癌占67.47%。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叶次全切除术。结论本组甲状腺癌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手术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方案,而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规范化手术过程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范、系统的激素治疗和必要时的^131I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季新强  孙俊勇  刘晶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360-336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案统计系统。收集1996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符合纳入标准的3 703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伴发疾病发生情况、城乡分布、地区分布。结果 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总例数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均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性别构成没有发生变化(P>0.05)。不同年份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逐年环比增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从25岁起明显增加,至35~54岁达高峰(56.37%),55岁后开始逐渐下降。不同年龄段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男、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例数呈增长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女性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乳头状癌所占比例高于男性(P<0.05)。髓样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乳头状癌、滤泡癌(P<0.05)。女性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男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1996—2015年农村患者比例呈增加趋势(P<0.05)。1996—2015年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地区分布没有发生变化(P>0.05)。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并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主要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多有淋巴结转移并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城市患者多于农村,且患者多来自华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This is a review of one surgeon's 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85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ncer treated over a 20-year period. The data confirm that for papillary thyroid tumours, with rare exceptions, the prognosis is excellent. Anaplastic lesions, however, are consistently lethal. Follicular carci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 fall between these extremes. A simpl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is offered as a guide to 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a reliable index of prognosis.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apparent, "manifest cancer" have serious, life-threatening disease; many such patients die of their disease. Patients with "neck lumps not yet diagnosed" usually have papillary carcinoma; their prognosis is excellent. Patients whose thyroid tumours fall into the category of "malignant nodule" or "pathologist's cancer" are particularly fortunate: in this series no such patient has died. The importance of age in relation to thyroid cancer is also confirmed: non of the patients first treated before the age of 40 years has died of cancer. For young patients with favourable disease the author recommends conservative surgical treatment, which avoids cosmetic deformity or functional disability, to be followed by administration of levothyroxine to suppress production of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For patients with "unfavourable" thyroid cancer valuable palliation can often be achieved by a combination of surgery and irradiation. Survival rates for the total series are 76% at 5 years and 60% at 10 years.  相似文献   

15.
徐会俭 《海南医学》2012,23(11):45-47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1cm的肿瘤行癌侧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及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共9例。<1cm肿瘤则仅行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加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共2例。结果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为12.7%(11/86),其中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2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高,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穿刺,术中病理对于诊断和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甲状腺和乳腺外科初次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讨论NLR、PLR、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术前NL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双侧癌(P=0.040)和多灶性有关(P<0.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及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术前PLR与患者性别(P=0.019)、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8),与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多灶性、双侧癌和腺外侵犯无关(均P>0.05);术前SI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多灶性(P<0.001)和双侧癌(P=0.002)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以及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 结论 术前外周血NLR、PLR、SII水平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征,较高的NLR、PLR、SII值与较差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和更加侵袭性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特点分析其超声表现特征,以提高甲状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3例乳头状癌的术前超声表现,病灶大小、回声、边界、钙化、内部的血流、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伴随疾病等.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年龄平均46.7岁,男女比例为1∶5.41;173例共203个癌灶,乳头状癌灶与微小乳头状癌灶低回声、边界不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前者在血流丰富程度、微小钙化出现率、术前超声诊断率方面均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5、<0.01);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33.53%(58/173),其中乳头状癌与微小乳头状癌多灶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微小乳头状癌不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术前诊断率较合并其他疾病者高(P<0.05),乳头状癌有无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对诊断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综合考虑甲状腺结节直径大小、边界、回声、微小钙化、颈淋巴结转移、结节内血流及伴随疾病等指标能更好地诊断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18.
孙志强 《中外医疗》2013,32(3):10+12-10,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患者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对侧部分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全甲状腺切除+一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出现手术并发症者6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呛咳、误咽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随访1~4年后,5例复发。结论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症较少,4年复发率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无病理诊断条件下单侧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可行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206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研究组104例,对照组102例。研究组采用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对照组采用患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大部分切除或单纯甲状腺结节挖除。结果研究组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无需二次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0例,再行二次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研究组短暂喉返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两组均无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喉上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随访甲状腺乳头状癌12例,患者均存活。结论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是无病理诊断条件下基层医院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优选且具操作性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